李欣恒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文化已逐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经济社会的剧烈变化,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固守传统的人不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数学老师,有责任以新的课程为基础,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一年级;数学教学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没有一种专注的习惯,没有一种系统的训练,所以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毫无疑问,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一年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很陌生,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老师产生敬畏之心,如果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爱戴,就会对老师的任课抱有兴趣,上课时,数学老师要以亲切的面容、亲切的语调、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一点一滴地把内心的关怀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数学老师更应该像朋友一样关注学生的生活,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爱,偶尔与学生做游戏,通过交流就能让学生喜欢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十分强,无论是性格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因此,作为老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中的指导者地位,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作为老师本身也不能懈怠,教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学生顽皮,老师要学会包容;学生跟不上,老师要有耐心讲解;学生违反纪律,老师要刚柔并济,既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组织数学运算,减少实践知识的难度
实践操作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可通过实践探索展现具体的数学问题,可让学生直接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如何突破实践中的难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及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数学抽象、逻辑推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分类整理”这一课上,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整理物品,由此观察物体的图形特征。为使学生顺利掌握内化本课程的知识,使其及时形成分类思路,教师可设计积木实践活动,在通过学生分类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分类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后选择了几位学生代表进行分类阐述。例如,有些学生会根据形状分类积木,有些学生则根据颜色分类积木,还有一些学生则根据尺寸分类积木,等等。依据学生的分类结果,告诉学生,每种分类活动都是正确的,因为分类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三、游戏活动进课堂,使枯燥讲解为生动数学活动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能让学生在各种感官上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动手能力、动口动脑的能力,使智力与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协调发展。
举例来说,在“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交友”游戏。首先是四人一组,用算式把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找出同一张卡片上的算式结果,然后拿着这两张卡片的小朋友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3+6和4+5;6+4和3+7是一对好朋友,而每组两张卡片是两只动物。)小规模的交友活动。在熟悉游戏规则后,在分六人一组,进行一系列“交友”游戏,最后十人一组进行最后一轮“交友”游戏。比赛范围由小变大,以增加难度和趣味性。同学们在一场直观、轻松的游戏中,感受到了数学加减法的运算、其乐融融,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主体性作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和参与热情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决定因素。好奇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数学教师在一年级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化、文字化、动画化、影像化等功能,制作课件,使学生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的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1]。例如「我们的校园」,利用多媒体将校园的相关场景制作成动画形式,当学生观察某一场景时,老师可将该场景放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生活,不知不觉地接受入学教育;而当学生观察或描述画面时,老师也可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数数情况,协助学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结束语:
一年级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这也是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元实践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积极的气氛中,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晖.关于一年级数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界(科学界),2018,000(003):47.
[2]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J].初等教育,2015(5).
[3]曹培英.回顾、反思和展望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的演变[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