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杰 杨铭菲 王晓庆
摘 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占地面积广阔,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地理区域优势,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 对外贸易; 区域差异;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18-002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因为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希望能找到并总结出能使得长三角地区减少差异的协同战略。
1.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发展起步阶段、迅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从近十年的三省一市进出口额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三省一市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差异不大,江苏省和上海市发展不平稳。但上海市对外贸易在长三角地区依旧保持领先的地位,安徽省排在最后。出口总额的数据表明,在2014年之前,浙江省的出口总额和上海市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在这段期间上海市对外贸易发展遇到了瓶颈期,并且江苏省和安徽省发展也不是很好。近几年来国家开始重视改革开放,所以在2016年以后,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有了明显的提升[1]。
2.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异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就进入了鼎盛时期,我们不再只是单纯的注重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于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这样也就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多样化的局面。由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多样性就会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贸易总量、贸易主体、贸易方式、贸易产品和贸易国别上。1
2.1对外贸易总量差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三省一市凭借各自地域优势和经济发展模式,都使自身对外贸易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近年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的经济处于下滑状态,整体的贸易环境并不是很好,外贸形势变得严峻,在贸易总量上差异也就愈加明显。
上海市的贸易总量明显要比其他三个省市高,因此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尤为重要。近三年来是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贸易总量总和最高达到了16.1万亿元,大概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1/5。虽然安徽省的总量与其他省市相比相差甚远,但是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要比其他三个省市快得很多。
2.2对外贸易主体差异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经营权逐渐开放,各级政府不断地加大招商外企投资的力度,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入到长三角地区中来,使得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主体逐渐多样化。
上海市和江苏省是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分别占比为64%和62%;其次是私营企业,分别占比20%和27%;最后是国有企业,分别占比15%和10%。这主要是因为上海市和江苏省有着优越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等自身优势,上海市与江苏省在早期就与外商展开了紧密的联系,积极引进了外商投资。
浙江省和安徽省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分别占比71%和40%;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比24%和31%;浙江省国有企业方面相对较差,安徽省的国有企业占比达到了26%。2018年浙江省私营企业进出口数额增势很快,所占比例不断扩大,成为支持浙江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强有力的动力。由于安徽省能找到的数据有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外商投资方面投入较少,由这些企业进出口产品规模比较少,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主体。从这一点看来,浙江省的多元化贸易主体值得安徽省去借鉴和学习。
2.3对外贸易方式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方式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买方和卖方分别采用的具体做法。基本上可以把我们国家的贸易方式分为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相比较而言,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要更有优势。因为加工贸易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国内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规模。
在贸易方式上,三省一市都以一般貿易为主,分别占比39%、49%、79%和54%。除此之外,三省一市加工贸易也很发达,分别占比22%、39%、9%和21%,近几年看来三省一市对外贸易方式增势迅猛。三省一市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三省一市分别发挥区位优势、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也就进一步发展了加工贸易。与此同时,很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大投资,也就进一步带动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这些因素都推动了三省一市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2.4对外贸易产品差异分析
工业制成品和机电产品在一个地区进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的高低,是衡量该地区的进出口产品结构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浙江省以外,其他三个省市主要以进出口机电产品为主,占比分别为57%、41%和42%,而浙江省主要以其他产品为主,其他产品大部分主要是手工制品。
从主要贸易产品看来,江浙沪皖目前都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贸易产品结构越来越优化,其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显著增加,上海市和江苏省进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电子产品、通信产品和家用电器等已经成为了主导地位。
2.5对外贸易国别差异分析
由于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和贸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逐渐摆脱了之前的单一化的发展。从近几年的贸易国别对比可以看出,上海市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国别相近,他们主要是以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韩国为主要进出口对象,其中和美国、欧盟贸易往来比较密切,他们的占比大约在50%左右,但是上海市对外贸易国别还更加广泛一点,这与他的地理位置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浙江省和安徽省对外贸易国别相近,安徽省除此之外也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从对外贸易国别上来看,其三省一市主要进出口对象相差不大,只是上海市的贸易国别更加多样。
3.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3.1对外开放时间的差异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对外开放时间分别大约在1970、1974、1978和1977年。可见,上海市比其他三个省市要早,因此对外贸易成型较早,发展也就要比其他三个省市更快一点,这也是上海市一直在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安徽省开放时间比浙江省要早,但是从目前的数据看来,其对外贸易发展和浙江省相差甚远。
3.2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理环境的优劣是对外贸易是否能顺利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之一。对外贸易的实质是物品的交易买卖,因此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所产的物品也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物品是否可以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商品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可以进行对外贸易。
三省一市都拥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他们的对外贸易发展如此迅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其发展差异却也是很明显的。(1)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中心,必然是在各个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这也决定了上海市对外贸易的地位。(2)江苏省凭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轻、重工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和建材为六大支柱行业,并拥有一批现代化的骨干企业[2]。(3)浙江省由于地处亚热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对外贸易出口的品种,基于其发达的农业基础,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也进一步决定了他的对外贸易发展要和上海市存在着差异。(4)安徽省虽然自身的地理环境并不出色,但是因为紧靠上海市,凭借着上海市的对外贸易资源,也可以使自身得到一些发展。安徽省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也就是他对外贸易没有其他省市发展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3.3经济模式的差异
三省一市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总体来说,他们的经济模式的区别就是:安徽省在大力鼓励发展“走出去”,但还是在鼓励阶段,所以其对外贸易的经济模式并不是很好;江苏省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浙江省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而上海市则是以构建国际化中心城市为核心,增加凝聚力,加强对国内幅射和“引进来”的模式[3]。
四个省市在对比下,安徽省的经济模式相对来说较差,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他的进出口产品不合理、产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服务贸易比重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使得他在对外贸易上和其他三个省市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但是客观地说,四个模式都对长三角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4.1落实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策略
在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到:为了更好发挥长三角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将支持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地区将会在未来吸引更多外来投资[4]。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26;地区人口约2.2亿,占全国的1/6,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4。目前,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小的贡献。继续落实推进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战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5]。
4.2构建对外贸易市场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虽然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但由于其共同的经济发展早已让彼此之间密不可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各有各的优势,上海市具有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优势,江苏省在制造业上有优势,浙江在销售方面有优势,安徽省在劳动力方面有优势,江浙沪皖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共同打造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型商品、服务要素市场,形成对外贸易市场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需要一个较好的平台,希望在未来能够打破行政区域的划分,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撑点。因此除落实区域一体化战略之外,还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机制,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尽量的减少并避免恶性竞争和政府的干预过度。
4.3解决产业间发展割裂和布局中的错位问题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布比较全面,但是产业间配合较少,到目前为止,三省一市各自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产业间割裂比较明显。从另一方面看,与津京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之间的城市差距相对较大,但是近年来这种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减,縮减差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并且城市间的路网结构要趋于优化[6、7]。
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相对成熟,有利于理清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各大区域之间战略取长补短。在国家的支持下,长三角地区应该更好地适应国家的新的政策,做好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使得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的城市之间互联互通更加明显。因此长三角地区应进一步落实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战略,构建对外贸易市场一体化,解决产业发展割裂和布局中的错位问题。
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想要更好地发展经济,更好地适应对外贸易的政策,就必须要做出适当地改变,更加积极地发展区域一体化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他们自身的经济。
参考文献:
[1]卜海.长三角区域合作中江苏民营企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J]江南论坛,2019(10):16-18
[2]张治河,郭星,易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06):39-46
[3]李鲁.民营经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历程与互动机制[J]治理研究,2019,35(05):59-67
[4] 孙倩茹,陈菁菁,雷颖,周晓方.如何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N]无锡日报,2021-01-21
[5] 张学良,吴胜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沪苏特别合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6]韩宝睿,濮海建,丁梓轩,宋婉璐.基于几何拓扑的城市路网结构定量分析[J]森林工程,2021,37(04):126-134
[7]丁梓轩,韩宝睿,濮海建,潘义勇,朱震军.基于空间句法的小城镇路网结构与功能分析[J]森林工程,2021,37(03):111-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