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三原则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03 20:58刘慧周淑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目的论跨文化交际

刘慧 周淑莉

摘 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口译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便利,在世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口译是口译中颇具代表性的双向式交流活动,能体现出口译跨文化交际的作用。本文拟探析目的论三原则在会议口译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以期译者在进行口译活动时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并灵活运用目的论三原则。

关键词:会议口译; 目的论; 跨文化交际; 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02-002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的顺利召开表明中国越来越有能力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从国际会议开始到完美落幕,口译为促进各个国家进行意见交流、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提供了桥梁。大型国际会议是各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平台,因而能否有效利用该平台进行跨文化交际、宣扬我国文化,学习他国文化,口译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论三原则都是基于“目的”这一总原则指导之下。口译活动本身作为一项具有目的性的翻译活动,目的是在口译中要传达出什么样的内容、要表达出怎样的态度以及要取得怎样的效果。因而探析译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如何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以达到口译目的,对于口译译员口译水平和口译质量的提高有一定意义。

二、目的论三原则及其研究现状

目的论由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于1978年在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功能派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目的论视角下,有三条翻译原则可供译者参考,即目的、连贯和忠实原则。

目的论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时要遵循的核心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的实践都要基于目的原则。译者所要完成的翻译目标并不是译文与源文的完全对等,而是在分析源文的基础上,将期望取得的翻译效果作为目标。译者应当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以最终呈现在目的语语言文化环境下的状态作为参考。在其所著文章中对口译现场的应急技巧进行研究以及总结时指出,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现场口译时,译员可以根据目的语接受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决定保留哪些内容,转换处理哪些内容以达到目的原则【1】。连贯原则也称语内连贯原则,要求“译文须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这一原则要求译者在处理译文时,充分考虑到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及语言文化背景,做出适当的翻译处理,让听众听到连贯、合乎逻辑的译文。在面对由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差异时,连贯原则发挥重要作用,译者将据此原则选择适用的翻译策略,如归化、异化等,以免出现因文化冲突造成翻译目的难以实现的情况。在连贯原则的指导之下,译文应当逻辑清晰、言之成理并且完整表达源文的意思,而并非是逻辑混乱、字词盲目堆砌、语句支离破碎【2】。忠实原则也称语际连贯原则。译员需要关注翻译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目的,参与者包括原文作者、译者、目标读者等等。原文作者的目的是期望译者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内容及精神,而目标读者的目的则是读到一本通顺有趣的译本。译者的目的即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即所说的翻译目的。对于忠实原则的履行,要考虑到各方参与者的目的,不可过分强调翻译目的。因此,在忠实原则的指导下,译者不可过分发挥个人风格,胡乱篡改源文,造成目的语接受者对源语的误解。

三、跨文化交际下的会议口译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将语言作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3】。在此动态过程中,交际双方的信息进行交换,在一种文化背景下编码,解码于另一种语言文化背景之下,口译员沟通交际双方,是跨文化交际的载体。口译员通过口头表达,将获取的所有信息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是人们所依赖的一种基本語言交际工具。因而口译是一种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而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口译译员直接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在经由分析后,根据翻译目的迅速准确地传达信息,因此口译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一定要有跨文化意识,以免译文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失败的口译行为。国际会议是我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场所之一,口译员能否在国际会议中履行好跨文化交际职责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各国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无论在任一领域,口译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都必不可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会议口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4】。

四、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分析

会议口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将一方的言语和意图准确地传达给另一方,帮助对话双方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目的论三原则基于目的论提出的三条实质性翻译原则,能帮助译员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同时使翻译内容表达流畅通顺,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将目的论三原则运用于会议口译跨文化交际当中,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促进对话双方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在会议口译过程中,中国特色用语、四字格表达、古诗和文言文的口译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是在国际会议口译过程中都是能够凸显口译跨文化交际功能的方面。因而探究目的论三原则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用语

例1:要加强……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译文:We need to enhance…forge a strong shield for human health and safety…

例2:……被誉为当代“最美逆行者”。

译文:Hailed as heroes in harms way, …

例句中汉语语言具有形象化的特征,而英语语言是抽象性思维的产物,仅能从中提取到关键核心的实义词语供读者理解。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之下,“扎牢维护人类健康安全的篱笆”这一句的口译处理应从目的语接受者的角度出發,符合译语的语言特色。从译文看来,口译员将其译为“forge a strong shield” 而并非“forge a strong fence”,将“篱笆”这一词由具体的延伸至抽象的“防护”之意,满足中文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准确通顺地传达了讲话者的意图。同时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充分体现了目的论三原则的运用。“最美逆行者”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词,口译员在进行口译时,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以及译入语文化,在译文中让两者融合,忠实传达原文意义、表达连贯。因此在口译时也应考虑到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并同时传达出文化内涵。通过借助英语表达中某些固定的表达,将其译为“heroes in harms way”,将“最美逆行者”按照目的语的解读方式延伸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遵循了目的论三原则下的目的原则,达成了传达语义的目的。因此,在进行中国特色用语的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的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才能完整表达词语含义。同时,鉴于中西方思维、语言以及文化差异,要选择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汇,忠实通顺地传达文本含义。

(二)四字格词语

例3: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译文:Rise from it and emerge even stronger.

例4:在中华文明的词典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译文:phrases such as the “paramount importance of peace” and “seeking 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

四字词语或成语能够很好地展现汉语语言简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但在口译之中是较难处理的源语信息。此类源语信息的处理需要译员具备良好的源语文化背景和译语表达能力。目的论三原则下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可以指导翻译以达到翻译目的。在面对四字格词语或成语时,为了达到让目的语听众理解源文的翻译目的,可以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译为“Rise from it and emerge even stronger”,传达原文的意义,从而满足语内和语际连贯的原则。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如中英文逻辑一致,无需多做改动即可满足翻译目的,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如上述例4中四字成语的翻译,通过直译即可表达出文字背后准确的文化内涵,同样可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

(三)古诗及文言文

例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译文:As a Chinese poem reads, “Past a fallen ship, one thousand sail onward; for a sick tree, ten thousand thrive by spring.”

例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Treasure their own distinct heritages, appreciate other cultur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是古诗词翻译的最高境界,要求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同时在对外口译时,口译工作者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跨越文化鸿沟;二是熟悉外国语言、习俗,防止落入文字陷阱。口译古诗词的翻译目的是使听众能明确理解古诗文想要传递的内容与情感。口译者在处理“乘舟……万木春”这一句时,先将其源语进行解码,再用源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编码。翻译古诗词时,为达到精简连贯,译者在处理源文本时也句句精简,仅用寥寥几笔便表达出意境之美。将“千帆过”与“万木春”分别译为“one thousand sail onward”和“ten thousand thrive by spring”,又充分表现出了形美和音美。可以说此翻译是达到了诗歌翻译的翻译目的。译者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古诗翻译特点,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准确传达出其中韵味,符合跨文化交际这一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过程,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使用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准确传达诗词含义,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首要条件。但若出现无法满足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标准时,译者应当首先满足翻译目的,准确传达诗词意义。译者在处理“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时,分析源语中“美”的不同内涵,从目的语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出发,译为“heritages”、“cultures”。同时将句子逻辑重新整合,以便简单明了地传达了其中的内涵,事实上已经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职责。

五、结语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各国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中国在国际会议上也逐步提升自我的话语权。国际会议作为各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场所,促进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口译工作者在国际会议上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使者,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帮助中国了解世界。目的论从宏观角度为会议口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得以在目的、连贯与忠实原则的指导下,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达成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俊.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看口译现场的应急技巧[J]外国语文,2019,35(06):118

[2]蒋凤霞,吴湛.口译的跨学科理论概述[J]外国语文,2011,27(02):80

[3]仲伟合.中国口译学科的未来发展[J]中国外语,2016(05):4-9

[4]许文胜,程璐璐.会议口译百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20,41(01):127

猜你喜欢
目的论跨文化交际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