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突发公共事件外宣材料翻译研究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为例

2021-09-03 11:52陈丽丽吴奕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文版情态语篇

陈丽丽,吴奕俊

(1.广州航海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725;2.暨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称“新冠肺炎疫情”)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国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截至2020年5月22日)实现了内地确诊病例0新增[1],抗疫成果斐然。作为中国政府对外宣传主要媒体之一,《中国日报》(英文版为ChinaDaily)发布中英文双语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下称“抗疫中国实践”),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共享中国人民从抗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规律,助力全球疫情防控。该报告是典型的应急外宣材料,国内外超2亿全媒体用户可借此窗口了解中国抗疫经验。其翻译对疫情防控意识和实践具有一定影响力[2]。

一、研究基础

国内学者多从应急话语规划和语言治理角度为语言工作者和相关机构通过翻译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出建议。沈骑等人提出,中国应急话语规划的一大重点是通过以“对话协商、迭代反复或慎重思考为干预特征的话语规划实践活动”建构和传达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社会利益的意识形态[3]。因此,针对此次疫情中某些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存在偏见的情况,语言工作者应通过抗疫对外宣传材料翻译活动全面、客观地展示中国的抗疫能力和贡献,维护中国抗疫行动的话语安全;同时,从语言治理角度来看,语言工作者在翻译活动中应根据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和目标受众需求,发挥突发公共事件话题设置能力和多语传播能力,提升中国在抗疫行动中的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4]。国内语言服务界众多专家学者和知名机构也在“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的“抗疫网上论坛:应急语言服务专题”中展开了广泛讨论。王铭玉等认为,中国外文局等对外传播机构建立权威的疫情信息外文发布机制,宣传党中央抗疫工作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举措成效,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同舟共济,心系全人类“抗疫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体现出语言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用于发布重要信息,协调应急资源,又能用于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心理建设。李宇明、陈新仁、滕延江等将之概括为语言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通事”和“通心”作用[5],并进一步倡导应急语言服务者要以不同目标受众的语言消费需求为基础,构建平等的话语交流模式,用读者易于理解和认同的方式传递中国战“疫”声音[6]。

本文将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遵循语料库批评译学研究路径,分析以《抗疫中国实践》英文版为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外宣材料翻译特点和译品质量[7]。我们可利用语料库工具优势,观察原文和译文中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语篇中的语境共现趋势,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8]。我们还可依据批评话语分析方法,通过考察语篇中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参与构建的及物系统(如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了解语篇体现出的事件过程、相关实体的状态以及语篇创作者的态度和交际意图;通过观察语篇中的语义和语法转换现象,了解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根据语篇中使用的不同情态系统推断交际双方的关系,以及语篇创作者对于话语命题真实性以及相关责任的态度;从语篇中关于事物的分类和描述的词汇选择剖析分类者的立场[9](198)。

二、突发公共事件外宣材料翻译对比分析:以《抗疫中国实践》为例

本文选取2020年4月21日发布于《中国日报》网站上的《抗疫中国实践》中文版[10]和英文版[11]作为研究对象。该调研报告内容的中英文版本汇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的研究成果,囊括钟南山、李兰娟等60余位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共卫生专家和中外学者的意见,系统化地介绍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和举措,对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两个文本都是以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的名义发布的,因此,原文作者和英文译者的意识形态应当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原文和译文中采取语言形式有所不同。 这是否会对意识形态的体现效果产生影响?下面我们将借助语料库工具和相关技术对此进行考察。

(一)宏观层面的词汇分布和语言风格

1.类符形符比

经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 3.5.8统计,《抗疫中国实践》中文版字数为20 310,英文版词数为13 203,英文版的篇幅更为简短。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计算出中英文版本的类符(type)数与形符(token)数的比率(type-token ratio),以了解两个版本的词汇使用情况。得出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抗疫中国实践》中英文版类符/形符比

在语料库规模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语篇的类符/形符比率与词汇多样性呈负相关。换言之,类符/形符比越高(越接近于1),词汇的重复率就越低,表明作者使用词汇种类越多;反之,类符/形符比越低(越接近于0),词汇使用重复率越高,词汇类型变化小[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文版的类符/形符比低于中文版,说明英文译文的词汇重复率较高,词汇多样性弱于中文版。

为了从语言角度考察原文与译文反映的信息量大小和文本难度,我们使用AntConc3.5.8的停用词表(stoplist)功能,排除文本中的冠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保留有实际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从而计算出两个版本中的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实词形符数在总形符数中所占比例越高,词汇密度越高,则文本信息量越大,文本的阅读和理解难度越高[13]。中英两个版本的词汇密度数据统计见表2:

表2 《抗疫中国实践》中英文版词汇密度

综上所述,相比于中文版,英译版报告较为短小精悍,用词类型整体变化较小,且词汇密度较低,降低了目标读者群的理解难度,有利于保持读者的阅读兴趣。

2.高频主题词

文本中重复频率高的词语或词组往往能够反映语篇的中心思想。为了把握中英文版本报告的主旨,我们使用AntConc3.5.8的关键词表排序(Keyword List)功能,按照词汇出现频率将两个版本中的实词分别进行降序排列,以凸显其中词频超常的主题词和与表达该主题相关的词,如表3、表4所示:

表3 《抗疫中国实践》中文版主题词频

表4 《抗疫中国实践》英文版主题词频

词云生成软件对中英文报告中全文词频的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主题词频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据此更直观地了解两份报告中的词汇分布情况(如图1):

图1 《抗疫中国实践》中英文版主题词云

从以上的关键词统计数据和词云图中不难发现,中文版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词为“疫情”(150次),而英文版的主题词为“treatment”(97次)。利用AntConc3.5.8的索引词搭配功能(Collocates)进一步考察这两个主题词在文中的常见词汇搭配可以更完整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中文版的“疫情”一词的前十位高频搭配为“防控”(30次)、“抗击”(21次)、“肺炎”(12次)、“应对”(9次)、“地区”(8次)、“信息”(8次)、“中国”(8次)、“严重”(7次)、“领导”(6次)、“工作”(6次),可见中文版报告强调疫情的性质、严重程度、波及地区、以及各级领导部门在防控/抗击/应对疫情以及信息发布方面的总体工作部署;英文版的“treatment”一词的前十位常见搭配为“patients”(15次)、“diagnosis”(14次)、“medical”(11次)、“hospitals”(11次)、“better”(11次)、“prevention”(10次)、“early”(10次)、“cases”(9次)、“scientific”(7次)、“therapy”(6次),据此可知英文版重点突出病例的诊断、对病人的治疗、疗法,以及如何利用药物、医院等资源实现疫情的早期/更佳/科学预防。

一方面,相比于中国各地既往的疫情性质、严重程度和领导部门的相关工作部署,英文版报告的目标读者更关注的应该是疫情的具体处理方案和疾病的治疗手段,所以,译文的主题词发生偏移应该是译者考虑到目标读者的需求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疫情”一词带有贬义色彩,而“treatment”则是一个中性词,由此可见,相较于中文版,英译本语篇主旨的感情色彩有所淡化,能够引导目标读者以更为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疫情。更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一词在中文版中出现次数达150次,而其在译文中的对应词“epidemic”仅仅出现了44次,说明译者在英译文中的其余部分使用了其他的词语指代“疫情”,这种处理方式受到了哪些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分类系统探索这种用词选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二)微观层面的语言选择、语言的社会功能与意识形态

1.分类系统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使用者选择特定的语言形式为人物和事件进行命名、描述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将外部世界进行归类,使其符合自身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受到不同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为同一事物进行命名或者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形式可能因人而异。

突发公共事件外宣材料的撰写和翻译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性,因此必须尽量确保用词的准确性。但是,原文和译文面对的读者群体的意识形态和对同一事件的认知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译文的用词照搬原文显然是不现实的。

以中文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疫情”一词为例,我们使用Tmxmall语料对齐工具实现含有该词的原文句子与译文对齐,归纳出该词在译文中对应的7个词,并结合AntConc3.5.8的语境共现(Concordance)功能观察不同译文的上下文语境(如表5),并据此分析影响译文用词选择的意识形态因素。

表5 “疫情”一词的译文及语境共现

续表5

例1出自英文版报告的标题,“疫情”一词在这里译作“COVID-19”。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为新型冠状病毒指定的官方名称,是在此次疫情中诞生的全新的专有名词。这一新名词能够提醒目标语读者中国抗疫斗争的对象是人类面对的全新挑战。例2使用“outbreak”指代“疫情”,强调疫情暴发的某一关键时间点/时间段,文中与之类似的搭配还有at the early stages of/ at the beginning of/in the latter period of/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outbreak以及the sudden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Immediately after the COVID-19 outbreak/since the COVID-19 outbreak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19。使用outbreak一词可以突出疫情的突然性,以及疫情暴发之初和其后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各级有关部门就迅速调配各方资源,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尽力避免疫情外溢蔓延,多点暴发。例3将“疫情”译作“epidemic”。根据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协会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in Infection Controland Epidemiology, APIC) 的解释,epidemic通常发生在某种疾病的outbreak(暴发)之后。感染这种疾病的人数急剧增加,在单个或多个社区中形成规模的情况就被称为epidemic[14]。在例3中,译者使用该词描述中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参与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地区的疫情阻击战,防止疫情扩大,是恰如其分的。例4则用“pandemic”表示病毒已经跨越洲际,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这个词点明了疫情的紧迫性和波及面之广,为中国领导人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呼吁国际社会携手战胜疫情提供了恰当的话语背景。例5以“virus”表示“疫情”。这个词通常出现在病因、筛查、检测、监督措施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描述中,目标读者能够从中意识到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是遏制疫情的关键。例6的“disease”这个词指的是包括流行病在内的所有疾病,内涵宽泛。译文中使用这个词突出了世卫组织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评价,表明中国的防疫举措既是本次流行病控制的关键一环,又是人类在整体的疾病控制方面的壮举。在涉及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的疫情相关信息时,译者对“疫情”一词直接略去不译。比如例7,“及时发布疫情信息”译为“released timely data”。这一做法可避免译文中的冗余信息,减轻目标读者的阅读负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疫情”一词的翻译时考虑到了不同语境下的信息重点,其不同的词汇选择可以帮助目标读者从多个侧面了解疫情的成因、规模、进展、解决方案、治疗手段,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工作也能有更全面,客观地评价。

2.及物系统

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的在线分词标注系统(CUCBst)对中文版报告的词性标注的结果,我们使用AntConc 3.5.8的关键词列表功能对该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实词类别进行了排序,排名位居第一的是名词(3 369次),第二是动词(3 328次)。除了上文讨论的最高频的名词的对应翻译,译文中的动词的使用情况和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可以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及物系统角度审视报告中借助动词构建的物质过程及其转变,以及这些现象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通过初步观察,我们注意到原文中许多采用主动语态的动词在译文中变成了被动语态。这一假设也通过语料库技术得到了证实。鉴于英语动词必须与be动词搭配方能构成被动语态,我们以“is|are|am|been|was|were”作为并列搜索项,在AntConc 3.5.8的语境共现界面查找出译文中涉及be动词的全部句子,识别其中属于使用动词被动语态的情况,并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以观察其中是否发生了变异。

经统计,译文中的动词被动语态共出现了194次。其中,原文采用动词主动语态,译文中转为被动语态的情况约占87%,主要涉及无主句变成被动句,以及一部分原本有主语,但在译文中主语被省略或转变为其他成分的句子(如例8所示)。

例8:区分轻重症患者,构建由“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构成的分级、分类、分流救治体系。针对前期轻重症混治的问题,实行关口前移、分类救治。首先,指定定点医院集中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武汉市共指定 46 家定点收治医院,增配人工膜肺、呼吸机等设备,改造供氧管道,提升救治能力,降低病亡率。

Patientswith serious and mild symptoms were separated, and a diverse treatment network of makeshift hospitals and designated hospitals was established.Patients with mild and serious symptoms were earlier treated in the same hospitals but later sent to different hospital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Those in serious, or critical, condition were treated in designated hospitals.ECMOs, ventilators and other equipment were supplied to 46 such designated hospitals in Wuhan.

例8原文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句是政府公文类型的语篇中常见的无主句,即缺乏主语部分的句子。此类句子的信息重点是谓语部分,即动作、变化等情况,在政治语篇中常常表示号召、呼吁、命令等。这三句话是以中国政府的口吻对疫情救治体系做出战略部署,并对已存在的问题提出总体解决方案,号召相关部门采取行动。与其对应的是译文的第一和第二句。在译文中,句子转变为被动结构,原文中无主句的宾语变成了译文中被动句的主语,凸显了目标语读者更为关注的“患者”“救治体系”的相关信息,并采用动词的过去时态说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整个句子也从祈使语气变成了陈述语气,令这段对已采取的患者救治措施的描述更显客观平实。本例原文的最后一句的主语“武汉市”则在译文中转变为地点状语,而原句里的宾语则成为译文中的主语。“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人工膜肺”“呼吸机”等牵涉到疾病救治的重点对象和重要设备,与目标语读者所在地区的疫情防护部署息息相关,涉及该群体的潜在利益,而译文强调的正是他们更感兴趣的信息。

被动句的使用令译文的叙述视角与原文相比发生了变化,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我们会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前所述,及物系统包括六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描述的是某个动作者对目标做了什么事的过程。以例8原文的最后一句为例,主语“武汉市”和谓语动词“指定”“增配”“改造”“提升”“降低”构建出施动者明确的物质过程,原文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谁对谁做了什么事”,疫情救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在原文中得到了凸显;在译文中,译者将原句的主语变成地点状语,目标语读者只需了解“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即,疫情问题在武汉通过何种途径得到了解决。救治对象和采取的工具等作为受动者被置于显著位置,而救治相关动作的施动者或者责任者的角色则被隐去,不强调疫情控制的成果当归功于谁,巧妙地避免了自吹自擂之嫌,以谦虚的口吻,平实的语言,客观的视角引导目标语读者对中国的抗疫行动作出公正的评价。

3.情态系统

《抗疫中国实践》既是对中国抗疫行动的总结,也是中国就疫情问题向世界各国提出建议并与之建立对话的桥梁。通过观察该报告中英文版中的情态动词,我们可以了解报告撰写者和译者对此类建议的认识程度和以何种姿态与目标语读者建立对话。

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言的人际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情态系统而实现的,情态动词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情态动词可分为认识情态、义务情态和动力情态。这三者能够分别体现讲话人对于命题可信度的判断,对命题涉及的责任和义务的认可程度,以及对命题涉及的能力和意愿的判断。情态动词的使用既能够体现讲话人对某人或某事的价值判断,又能够体现交际双方之间的权力距离。例如,话语中使用“must”等高量值情态动词说明讲话人的地位高于听话人,双方之间存在较大的权力距离。

我们将最常见的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must|need|ought to|shall|should|will|would作为并列搜索项,使用AntConc的语境共现功能找出英文版报告的全部情态动词。经统计,情态动词在全文共出现60次,如表6所示:

表6 英文版报告情态动词的频次

按照张征等人关于情态量值和对话空间开放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may、might、can、could属于低量值情态动词,will、would、shall、should属于中量值情态动词,must、ought to、need属于高量值情态动词。说话者或语篇创作者使用的情态动词的量值越高,其表达的命题可信度以及对相关义务、意愿、能力的认可度就越高,而听话者或读者与之协商或对话的空间则越小[15]。

经统计,该报告译文中的低量值情态动词约占63.3%,中量值情态动词约占28.3%,高量值情态动词约占8.4%。由此可见,译者有意以平等的身份与目标语读者对话,在提出建议和表达话语责任方面也较为谨慎。我们从译文中选取了包含以上三类情态动词的典型句子,进一步了解译者的用意。

例9:一些病例在尚无症状的潜伏期就已具有传染性,所以,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参照发热病人实行集中隔离观察。

Some of themmay have been asymptomatic but infected so they were put under observation in isolation at designated places.

例9的原文中没有表示“可能”的词汇,该句根据中国的病例观察结果,以非常肯定地口吻陈述中国的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能力的事实。但是,译文添加了“may”这一低量值情态动词,这暗示着这一新疾病的特点还有待深入观察,病人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避免将所有情况“一刀切”,保留较大的话语协商空间。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能够避免结论的武断性,另一方面能够令语气更为委婉,提高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度。

例10.……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Hubeiwill not win unless Wuhan prevails, and China will not prevail unless Hubei wins”.

该句使用中量值情态动词“will”说明抗疫局势发展的倾向性。在传染病防控过程中,必须把握重点区域,遏制疫情蔓延,方能稳定全局,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译文还将原文带有肯定意义的条件句改为“unless”引导的带有否定意义的条件句,即“除非武汉得胜,否则湖北就无法得胜;除非湖北得胜,否则中国就无法得胜”,强调局部疫情控制是抗疫取得全局胜利的必要条件,突出这一客观规律的必然性。

例11:急诊、感染科门诊、呼吸科门诊、口腔科、普通内镜检查(如胃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喉镜等)工作人员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医用外科口罩升级为医用防护口罩(KN95)。

All staff work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car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r endoscopic examination room (such as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bronchoscopy, laryngoscopy, etc.)must upgrade their surgical masks to medical protective masks (KN95) based on Level I protection.

高量值情态动词“must”在文中出现了5次,均用于说明必须强制执行的措施。 例11原文中没有“务必”“必须”等字眼,但从上下文来看可以判断其内容为疫情检测、治疗等工作相关的个人防护管理方面的指引。为了保障医疗工作者的安全,这些防护性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综上所述,译者综合考虑了语篇中的命题真

实性或有效性的程度、读者的可接受度等因素,较多使用低量值的情态动词介绍抗疫措施和经验,为译者和读者之间留下更大的、平等的对话空间,而非将“中国模式”强加于人。但是,在涉及已经证实非常有效,且对疫情控制有普遍适用性,甚至必须强制采取的抗疫措施(如,救治危重病人时必须加强防护等)时,译者还是选择了使用高量值情态动词,以提醒读者必须提高警惕,切实遵循科学规律,防患于未然。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报告的译文通过缩短篇幅,降低阅读难度,调整信息重点,选择恰当的词汇、句式等方式,以严谨的用词、中立的视角、平和的语气引导读者以理性的心态了解中国抗疫斗争的全貌,认识疫情防控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原文的意识形态、目标语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的平衡。正如《抗疫中国实践》的“编者按”(Editor’s Note)中所言,该报告旨在“以调研报告形式客观反映中国抗击疫情的做法和举措”(for the express purpose of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China’s practices and measures to combat the COVID-19 outbreak),其译文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经过“量体裁衣”的译文既能如实反映中国抗疫成就,又能以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相关经验,有利于抗疫经验的推广,能够达到应急外宣翻译的“通事”和“通心”效果,对突发公共事件外宣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英文版情态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