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

2021-09-03 19:40戎振纲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涯品格家长

戎振纲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父母与学校加强沟通,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是时代对家长提出的新要求。据此,家长应力求改变沟通方式,加强品格指导;优化教育理念,改善学习指导;发现优势潜能,关注生涯指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品格指导;学习指导;生涯指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1)12-0069-02

①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生涯教育行动研究”(项目编号:GDJY-2019-A-S4)成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的教育和影响远远超出学校教育所涉及的范围。这一角色规范,体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和特殊意义:一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是最早的、启蒙的教育,是影响其一生的“生命的教育”;二是在所有教育者中,父母是打基础的,是孩子人生的奠基者;三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比其他任何教育更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这是父母的独特优势。所以创造怎样的家庭环境、如何通过履行自身的角色职责对孩子实施影响和教育,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2]

基于上述父母的角色定位及其特殊意义,以及当前新高考制度下的导师制改革背景,笔者更主张将父母角色定位为“第一任导师”。因为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都须经历品格形成、知识积累和生涯发展等几个关键过程。因此,引导孩子形成良好品格、提升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是每位家长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摆在每位家长面前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品格、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引导呢?

一、改变沟通方式,加强品格指导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3]实际上,许多孩子习惯不好,其中做事拖拉、不够勤奋、怕苦怕累,恐怕是为人父母者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

本校一位初三学生,从读初一开始,每天放学后都要打一场篮球才肯回家,回到家吃完饭后还要看看电视,这样一番磨蹭下来差不多九点才能开始做功课。这在初一、初二阶段作业不算太多的情况下尚可对付,但到了初三,各科作业量大增,他却仍坚持九点后才肯做功课,因此几乎每晚都不能完成作业,经常被老师批评。如此恶性循环,让家长倍感焦虑。孩子的母亲曾像多数家长那样,晚饭后便开始喋喋不休地催促其做功课,但这种催促徒增孩子反感,并不能改变现状。这位家长后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坊培训,并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深度交流。

她选择了一个周末,用时间轴的游戏方法,了解他拖拉、磨蹭的真实想法,并让他懂得了珍惜时间的意义所在。最后,家长语重心长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想碌碌无为过一生,你说过将来要凭自己的实力为人所知,甚至一鸣惊人。可是每个人生命的时间就像游戏中纸条的长度一般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生存所必需的时间又占去了许多,去掉这些时间,再去掉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再去掉我们退休后的日子,我们能真正把握的时间原来竟是这般少——我们就是要在这般少的时间里,去学习、工作,升华我们的人生,可见时间多么宝贵。

据说,在这次游戏与谈话后,这位孩子每天回家后都能抓紧时间完成功课,拖拉、磨蹭的习惯大为改变,因为作业导致的老师批评也基本没再发生。当然,良好品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偶有反复时,教师必须适时、适度提醒。

可见,孩子品格的形成不能只靠简单说教,只有摸清孩子个性,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因事设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引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品格。

二、优化教育理念,改善学习指导

学校曾有一位高一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排名第一,学校和家长对她均寄予厚望。她学习特别刻苦,“书不离手”是常态。本以为以她初中时期打下的基础,加上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她的成绩定能稳居年级前茅。令人吃惊的是,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仅位居年级中游。这引起了班主任和家长的重视。

班主任在与家长深入沟通后,得知家长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特别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出人头地,从小便教育孩子要勤奋学习考取高分,为父母争光。这孩子也特别乖巧听话,除了酷爱读书,完全没有其他爱好。考高分,可以说是她非常清晰且唯一的目标。为此,她学习异常刻苦,就连每年看春晚时,她也是边看电视边背单词。由于小学和初中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难度不大,加上她学习刻苦,中考考取高分在情理之中。但上高中后,学科学习的思维强度加大,难度、深度大幅提升,光靠埋头识记已难以应对,这才导致了她的成绩下滑。

在老师、家长的反复沟通、分析与协作下,该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家长也不再紧盯孩子的考试分数,节假日里给予孩子适度的休闲时间,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因此逐步提升,高考时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名牌大学。可见,在学习指导方面,家庭教育亟需转变唯分数观,更加注重孩子的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提升。比如,可以引导孩子每周以思维导图形式,对所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进行归纳小结。长此以往,孩子便能学会将看似零散的章节内容联系贯穿起来,知识的巩固、运用、迁移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同步提升,考试成绩提高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三、发现优势潜能,关注生涯指导

只抓学习,忽视对孩子进行生涯发展引导,是我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导致许多孩子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大学专业一无所知,对个人优势潜能、职业倾向和职业素养知之甚少,最终只好以家长意见为主,甚至完全由家长代劳。

本校就曾有一位优秀学子,高考成绩超出一本錄取线一百多分。在与其教授父亲沟通志愿填报问题时,他曾提及自己的职业兴趣,但父亲固执地认为,职业兴趣会随时间迁移而改变,并以自己在某知名高校的热门专业有很好的资源为由,说服孩子选报了家长认定的专业,并顺利录取。令家长万万没想到的是,念完大一时,孩子突然提出对此专业毫无兴趣,希望家长同意他就此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直至那时,这位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家长才开始认真思考孩子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

那天晚上,在认真倾听了儿子的职业兴趣和对于未来发展的真实想法后,这位父亲才明白自认为适合小孩的专业,居然偏离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职业兴趣十万八千里。但考虑到复读的艰苦和高考的不可控性,他不赞成孩子复读,而是建议他考虑在校内转专业。至于转什么专业,家长再不敢擅作主张,只是提醒他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建议他多听听学长意见,以详细了解、对比和思考后再做决定。这位孩子后来如愿转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建筑专业,后来还入读美国顶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作为教育行家,这位高校教授在对待自己孩子的发展问题上尚且犯下如此错误,那些不太懂得教育的普通家长们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可见,孩子的生涯指导问题,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下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综上可知,基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定位及新高考背景,父母应努力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引领、提升和方向导引之用。同时,由于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其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家庭教育的“三导”过程中,既要给以孩子理解,更要给以孩子尊重,以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惟有如此,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为个性丰满、品格健全、才智聪敏、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

[2]关颖.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教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24.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广东广州 510405)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生涯品格家长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家长错了
冬季暖男必备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