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

2021-09-03 16:19王金钗
南北桥 2021年21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

王金钗

【摘    要】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当代民办高等教育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办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所在,对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提出相关举措。

【关键词】治理体系  现代化  民办高等教育  转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33

2016年,国家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年,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这些都足以证明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等教育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已成为热点课题。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经过了萌芽和探索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进入发展和立法规范的重要时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41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民办高等教育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读大学难”的问题,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保证社会稳定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治理探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部治理体系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招生难、师资队伍不稳定、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宏伟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和落实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政策,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高度重视,这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各民办高校应把握时机进行现代化转型。

二、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行内竞争不断加剧

1.来自国外高校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选择到国外就读大学,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出国留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了留学的背景毕业后回国也容易找工作,或者说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些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考不上公办学校之后有很大可能选择民办高校,但出国留学就使得民办高校的生源有所减少。

2.来自公办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竞争。公办高校的办学时间长、办学成本较低,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队伍方面相对于民办高校都有较大的优势,且国家对公办学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使公办高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公办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招生分数线。一方面使得民办高校的生源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优质生源往往都流向公办学校。

3.来自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民办高校之间的内部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争夺生源,各民办高校在招生上面也是想尽办法,有些高校通过电视、网络等手段进行宣传,有些把招生任务分配到任课教师,有些还会根据生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学金,这就增加了招生的成本。极少数民办高校之间甚至出现相互诋毁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声誉,而且对社会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师资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流失率较大,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教师无论是师资待遇、子女入学还是未来发展等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很多民办高校缺少人性化管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职称和学历较高的情况下,很多民办高校无法给他们相应的福利和薪资待遇,他们便纷纷转投公办高校。另外,民办高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中青年,有的会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一个跳板,在自己提升了学历和职称之后,只要有好的机会便会离职。还有一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在民办高校工作社会地位不高,往往比较向往公办学校。

(三)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校迅速发展起来,但其内部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有些民办高校更像是家族企业,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会的决策机制不完善,甚至形同虚设,存在“举办者独裁”的现象。尽管有些学校聘请了校长,但校长往往是有职无权,甚至被随便任免撤换;也有很多校长由举办者或者董事长兼任,所有权和管理权一体,降低了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除此之外,有些民办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和重要岗位都是由办学者的亲信来担任,其学历和管理水平还达不到现代大学管理者的要求。不少民办院校无监事(会),即使设有监事(会),其监督作用也非常有限,与党组织监督作用区分不清,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另外,民办高校很多是由私人或者机构投资举办的,往往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运营。由于其收入的唯一来源是学费,为了节约成本,往往较少把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当中,甚至还会在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方面进行压缩,把多余的资金用于扩大学校的规模或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

(四)缺乏特色

民办高校要想在众多高等院校里面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就必须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是通过了解发现,很多民办高校都是盲目模仿公办高校的发展模式,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和公办高校存在雷同现象;第二,在师资方面缺乏特色,民办高校的教师中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所占比例较小,往往一大部分是兼职教师,而这部分教师上完课之后便会离开学校,平时很少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

三、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举措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若想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从以下工作入手: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走特色发展之路、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

(一)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发重视民办教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文件,例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但在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还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应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使民办高校能够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和公办高校进行竞争,从而提高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

(二)实现师资队伍现代化

1.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各民办高校应不断增加全职教师的数量,减少外聘教师的聘用,不断提高民办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降低教师的流失率,确保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民办高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平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案。民办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培训、交流等活动,提供平台让各位教师分享教学及教科研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民办高校应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

3.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平等地位。对于民办学校教师而言,虽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了其与公办教师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不过在实际办学环节,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在较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事业编制、社会保险、学习培训、教师流动、科研立项以及示范性项目等。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平等地位。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具体项目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不可进行民办高校及公办高校“一刀切”,主要是由于这样的方式会忽略民办高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即比同类型公办高校起点较低,发展相对较晚,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办高校教师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本地民办高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基于同等条件下为民办高校教师留有足够的名额与机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为民办高校提供一定的事业单位编制,从而提升民办高校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需要构建公办与民办教师的交流机制,双方教师可以进行双向流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民办高校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办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要不断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给予校长充分的权利,并确保其能够正常行使权力,充分发挥校长在民办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教务管理中,应由校长带领的领导班子全权处理日常的教学事务,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当然,也需规定校长应履行的义务。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任用应任贤用人,把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不是把“自己人”放在首位。除此之外,每年还应定期召开董事会,听取校长关于本学年的年度报告及下学年度的工作计划,审核各项财务预算、资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及规范各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还应借助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的力量监督高校的各项工作,如饭堂的运营情况、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情况等。通过多种渠道对民办高校起到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内部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民办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转型。

(四)走特色发展之路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处于弱势,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办学资源与公办高校错开办学,避免盲目模仿公办高校的发展模式,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在办学思想上要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在教学改革中要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管理上要不断突破常规。首先,要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特色,而不是照搬公办高校的方案,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其次,要在师资方面办出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要坚持去同质化发展,不断求创新、创特色、树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

(五)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政府需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服务意识加以強化,完善并优化管理方式,保证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首先,扩大招生自主权。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扩大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拓宽民办高校的生源渠道,尽可能将扩招增量部分分配给民办高校,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将政府扶持经费短缺的问题加以良好解决。对于一些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力、办学水平高的民办高校,可以将其纳入本科二批及一批招生,提升生源质量,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其次,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自身具备较为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及市场意识,在办学定位上,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较为灵活的体制机制,因此,应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使其可以自主申报专业名称,扩大专业设置申报数量。

第三,扩大收费自主权。将民办高校的收费审批制转变为收费备案制,基于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培养成本,确定最终的收费标准,实现民办高校的滚动发展。

最后,制订分类评估办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及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评估机制进行改进,制订与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符合的评估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法,确保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自我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四、结束语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要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和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扩大民办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才能真正实现民办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

参考文献

[1]黄玉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以及策略思考[J].大学教育,2018(06):25-27.

[2]林清兰.泉州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4):29-31.

[3]张海燕.“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63-164.

[4]郑晓明,王春丽.民办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管理观察,2020(25):105-106.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
边疆治理现代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沣芝转型记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