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源,林 朋,尼亚孜汗·麦麦提明,梁 俊
(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的慢性疾病,其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会对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产生影响,甚至诱发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会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饮食及运动等问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调节血管内平滑肌,扩张动脉,从而稳定血压,但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影响血压控制效果[1]。厄贝沙坦可调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避免因血清Hcy水平过高导致血管阻力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2]。本研究选取阿图什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研究,旨在探讨高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 -1(ET-1)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阿图什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56、44例;年龄45~78岁,平均(66.50±2.30)岁;病程1~3年,平均(2.03±0.3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55、45例;年龄46~78岁,平均(67.00±2.40)岁;病程1~3年,平均(2.07±0.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3]中的诊断标准符合者;血压值符合 140 mm Hg(1 mm Hg = 0.133 kPa) < 收缩压(SBP) < 200 mm Hg,90 mm Hg < 舒张压(DBP) < 140 mm Hg者;研究前已停用其他降压药物者等。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存在精神类疾病者;心、脑、肾血管严重病变及恶性肿瘤、肝肾脏器严重受损者等。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通过此研究,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60,规格:2.5 mg/片)口服治疗,2.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3,规格:0.15 g/片)治疗,0.15 g/次,1次/d。全部患者均进行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SBP下降 ≥ 10 mm Hg并处于正常范围,或DBP降低 ≥ 20 mm Hg,患者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改善;有效:SBP下降<10 mm Hg但处于正常范围,或DBP降低< 20 mm Hg,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②血压水平。于治疗前后使用血压监测仪检测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并比较。③血管内皮功能。于全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血清,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清NO、ET-1水平。④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4]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乐趣),每项指标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运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BP、DBP,血清NO、ET-1水平及QLQ-C30评分)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 例(%)]表示,采取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 mm 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SBP:收缩压;DBP:舒张压。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151.50±2.70 135.82±2.32*97.56±1.60 77.30±1.23*观察组 100 150.80±2.50 127.31±2.10*97.25±1.54 74.45±1.02*t值 1.902 27.195 1.396 17.83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血清NO、ET-1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而血清ET-1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O、ET-1 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O、ET-1 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NO:一氧化氮;ET-1:内皮素-1。
组别 例数 NO(μmol/L) 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49.57±9.90 58.34±10.03* 86.53±5.23 79.20.±2.82*观察组 100 49.56±9.80 68.42±10.50* 86.42±5.22 67.30±2.51*t值 0.007 6.942 0.149 31.521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4 QLQ-C30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乐趣、生活能力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 ±s , 分)
表4 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QLQ-C30:生命质量核心量表。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生活乐趣 生活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56.24±6.40 88.50±5.53* 56.34±6.36 87.36±4.58* 56.42±6.52 89.44±3.51* 56.52±6.83 88.68±2.23*观察组 100 56.25±6.50 92.30±6.70* 56.32±6.35 93.45±5.62* 56.41±6.51 94.26±4.83* 56.50±6.82 95.63±3.42*t值 0.011 4.374 0.022 8.400 0.011 8.073 0.021 17.02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高血压是目前慢性病管理中的高发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临床的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升高,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严重损伤机体脏器功能,进而会升高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作为钙拮抗剂,可有效调节血管内平滑肌,扩张动脉,从而稳定血压,但会产生头痛、水肿、疲劳、失眠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5]。
厄贝沙坦为一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释放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血清Hcy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血管造成的损伤[6]。此次试验结果中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提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血清NO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部分神经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同时血清NO与前列腺素、利钠肽等指标一起可抑制ET-1水平的产生;ET-1主要来源于心肌内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血清NO、ET-1水平出现异常会影响动脉血压,从而增加脑出血风险。厄贝沙坦可通过恢复小阻力血管经乙酞胆碱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NO水平,随之降低ET-1水平[7-8]。此次试验结果中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高,提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血压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