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转移、胃肠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9-01 06:46田德福吴宏祝普利
癌症进展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入路肠系膜根治术

田德福,吴宏,祝普利

1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西安 710043

2西电集团医院普外科,西安 710074

目前,结肠癌的发病率仍较高,其中左半结肠癌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早期结肠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难以察觉,近年来有统计数据显示,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治性手术是早期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实际治疗中,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路径尚没有完全统一,其中中间入路应用最多。但右半结肠的解剖结构较复杂,周围相邻的血管及组织也较为复杂,增加了术中周围淋巴结的清扫难度。而鸟苷酸环化酶C(guanylyl cyclase C,GCC)作为一种局限表达于正常肠黏膜的大肠杆菌内毒素受体,仅当机体处于肿瘤细胞转移状况的情况下,才能被检测到,故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的GCC,成为评估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讨尾侧入路腔镜根治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胃肠激素、免疫功能和转移风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9 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前,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且患者经过肠镜检查证实为单一病灶;②术前检查,患者不存在腹腔镜下手术的相关禁忌证;③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80 分。排除标准:①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直径﹥6 cm;②存在广泛浸润、累及相关脏器,或腹部有较为严重的粘连;③既往存在肠道相关手术史;④合并肠梗阻、穿孔;⑤合并其他系统病变。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2 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龄38~70 岁,平均(57.0±5.9)岁;病程6.0~27.0 个月,平均(14.0±3.9)个月;Duke 分期:A 期11 例,B 期12 例,C 期18 例;病灶部位:升结肠15 例,盲肠19 例,右半横结肠7 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21 例,腺癌20 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1 例;年龄38~70 岁,平均(56.9±6.0)岁;病程6.0~26.5 个月,平均(13.1±3.3)个月;Duke 分期:A 期12 例,B 期16 例,C 期13 例;病灶部位:升结肠13 例,盲肠20 例,右半横结肠8 例;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9 例,腺癌2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于脐下3 指处做穿刺气腹针,置入腹腔镜头,建立气腹后,术中首先探查完腹腔,确定本次手术术中所需要切除的部位、大小或范围。调整患者为头低足高位30°,左侧倾斜,将手术部位的小肠轻轻推移至腔内左上腹内,以充分暴露小肠系膜,待腹腔内小肠系膜与患者的后腹膜形成黄白交界线后,沿其交界做手术切口,并进入Toldt 间隙,从尾侧开始向头侧轻轻拓展,包括肠系膜上血管、胰腺、十二指肠等至头侧,右至升结肠的旁沟系膜,左至肠系膜上静脉的左侧,彻底清扫淋巴结。调转患者体位为头高足低位,解剖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并与分离的Toldt 间隙相通,迅速以电切刀充分切开回肠和右侧结肠、中结肠上的血管。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位,于上腹部正中处做一5 cm 切口,取出术中标本,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缝合回肠、结肠,将缝合好的肠道置于原解剖位置,并用化疗药物彻底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仰卧位,术中建立五孔法气腹,与观察组操作相同,并进行相同的腹腔探查操作,以明确手术需要切除的部位、大小或范围。调整患者为头低足高位,30°左侧倾斜,于回结肠动脉投影下方切开肠系膜,进入Toldt 间隙后,分别向左、向右对其拓展,直至腹腔肠系膜上静脉、生殖血管外侧;沿肠系膜,从尾侧向头侧解剖结肠血管、胃结肠血管,对腹腔内的右结肠、回结肠及中结肠血管进行有效处理,彻底清扫淋巴结。然后充分离断距回盲部10~15 cm 处的回肠,于脐上方做一纵形切口,有效游离、切除右半结肠。调整患者为头高足低位,有效游离结肠肝曲。调整体位为平卧位,于上腹正中做切口,取出病理标本后有效吻合横结肠、回肠端,放回腹腔后关腹。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中转开腹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手术阵痛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等。②手术前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GCC-mRNA 的表达情况。③手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包括胃肽、胃泌素和胃动素。④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辅助性T(helper T,Th)1 细胞、Th2 细胞、Th17 细胞、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2.2 肿瘤转移风险的比较

术前,对照组患者GCC-mRNA 阳性表达率为51.22%(21/41),与观察组患者的53.66%(22/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CC-mRNA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9%(33/41)、63.41%(26/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患者GC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6.682,

P

=0.009)。

2.3 胃肠激素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两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胃肽、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胃肠激素指标的比较(±s)

2.4 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h1、Th2、Th17、Treg 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两组患者Th1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术前,Th2、Th17、Treg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Th1 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Th2、Th17、Treg 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比较(%,±s)

3 讨论

右半结肠癌是一种原发于结肠右侧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黏液血便等,但上述症状均缺乏特异性,易被患者忽视。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纤维结肠镜的普遍应用,近年来,结肠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发现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病死率。目前,手术仍然是右半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临床关于手术路径的选择尚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临床手术方案较多。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规范手术操作,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右半结肠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这与右半结肠癌的解剖结构复杂、相邻脏器较多有关,其中肠系膜上的根部淋巴结还涉及结肠的重要动脉,这些因素均明显提高了手术风险。临床腹腔镜根治术多选择中间入路或尾侧入路,但仍无法明确哪种手术入路的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中转开腹率、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手术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血管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这两种手术入路方式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与中间入路相比,尾侧入路手术能够优先进入Toldt 间隙,具有一定的手术操作优势,术中能够减少体位变换,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效率,降低了对术中对血管的损伤。但两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也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入路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此外,本研究对术后肿瘤转移风险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GCC-mRNA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这可能是因为尾侧入路手术视野充分,便于术中血管处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转移风险。而对照组患者GCC-mRNA 阳性表达率与本组术前无明显差异,中间入路手术术中操作难度较高,对患者自身条件要求较高,且术中肠系膜上动静脉、胃结肠静脉干还存在个体化变异的可能,手术操作同样难度较大,虽然观察组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术后转移风险,但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GCC-mRNA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49%、63.4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入路的选择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远处转移风险,尚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Th1 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Th2、Th17、Treg 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尾侧入路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与鲍新民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尾侧入路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血管损伤率较低,对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猜你喜欢
入路肠系膜根治术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腹部MR偶然发现的肠系膜脂膜炎影像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多层螺旋CT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临床诊断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