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 黄俊
关键词:世界城市;评价体系;高质量
1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世界城市体系,弗里德曼按照各城市的经济控制能力和所联系的经济腹地区域范围,将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划分为:世界城市、洲际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世界最大出口国(2010年)、世界最大贸易国(2013年),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目前中国仅有一个洲际中心城市(香港)、5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在数量和等级上均显不足。受区位和政策影响,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三大众小”的不均衡发展格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独领风骚,其他地区如中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一方面,我国需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等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分工。
2016年底,新一轮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初步确定了4个全球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11个国家中心城市: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新增的9个城市虽然有“国家中心城市之名”,但无“国家中心城市之实”,更多的是对9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期许,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还任重而道远。
如何认定世界城市,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前也沒有公认的规律。因此,研究世界城市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各级城镇,把握其建设规律,并为其提供建设指引,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
2世界城市认定标准
对世界城市的认定标准经历了五个阶段:以区位、交通、服务业作为判定标准;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职能分布作为判定标准;以经济、社会、人文等为判定标准;以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判定标准;以现代服务网络联系度作为主要判定标准。
从世界城市的研究历程来看(表1),其判定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静态属性走向动态网络属性。目前,现代服务网络是判断世界城市的主流指标,但是此判定标准过于重视经济影响力,忽略了人文、宜居和绿色建设等方面。虽然现代服务业拥有极高的附加值和产业控制力,代表产业的最高阶段,但不能代表城市其他各方面都领先。世界城市应该是综合性的高等级城市,在经济、创新、社会、人文、生活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3世界城市评价体系
目前,国际上对世界城市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网络关联度等为依据的单维度评价体系,主要代表为GaWC世界城市网络指数(World City Network);另一类是多维度评价体系,主要代表有世界城市竞争力指数(GlobalCity Competitiveness Index)、世界城市实力指数(GlobalPower City Index)、世界城市指数(Global Cities Index)、机遇城市指数(Cities of Opportunity Index)等。
国内方面,屠启宇(2009)从城市规模、控制力、沟通力、效率、创新、活力、公平、宜居和可持续九个层面来构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指标体系。段霞(2011)以功能、规模、基础、禀赋和品质等5个综合性指标来对31个全球城市进行评价。唐子来(2015)结合全球多个世界城市评价体系,提出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包含6个发展维度(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和体制)和2个支撑维度(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4讨论
世界城市的评价体系大多是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基本上都在关注经济、创新、吸引力、环境、文化、宜居等六个领域。从这些评价指标中可以看出:世界城市是一个在各方面都领先的综合性城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中心、集聚中心、创新中心,也必须在环境、文化、宜居等方面领先于其他城市。
在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应该立足于世界城市体系,参照世界城市建设标准,转变发展思想,不再只追求速度和体量,重点关注经济、创新、吸引力、环境、文化、宜居等六个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