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红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职体育;课程模式
2020年4月27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人的一种过程和手段。体育教育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综合能力的水平。然而,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体育的内在功能以及其应有的地位逐渐被遗忘和忽略,体教融合的提出是对体育教育回归教育领域重要地位的政策引导和方向指引。体教融合要落实实施,设计的面非常广泛,且多而繁杂,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研讨,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和路径。体教融合不仅是竞技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同步融合的学校体育应更值得我们关注,少年强则国强,这关乎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行动大于口号,我们要做的是真正把细致的工作做好做实。
高职体育作为体育教育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做出相应政策的补充,进行体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探讨。本文就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体育课程如何改革,方向在哪里进行了初试探索,希望能够为高职体育课程开设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明确高职体育课改方向。加快体教融合进度
运动员的选拔机制限制了其发展的可能和社会的认可,体教融合的提出让运动员的发展可能有了多种选择,体教融合不仅是解决竞技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路径,还是解决体育与教育不断“和解”的路径。在大政策指导要求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体育教师,理应针对问题积极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高职体育应紧跟中小学体育课改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课程改革,为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出台做尝试性的探索。
体育是一项以身体为基准的崇尚德性的教育活动,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要发挥学科育人,让体育在弱化中渐失的功能回归它的本真,真正做到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品格高尚的健康人。
1.1教育政策指引
社会发展的各阶段情况不同,教育政策就应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明确指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校体育课程的地位提高到了一定高度,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贯穿整个政策要求,要求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動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育政策应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凸显体育的重要性,其中可以包括增添体育课时的硬性要求,修改校奖学金评分中体育课的所占权重等。
1.2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同样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立足时代需要,把握新时代学生的体育诉求和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新现有的教育理念,丰富体育教学资源,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特长需要,在体育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要贯穿一条思想路线:从透支健康向呵护和预防疾病转变,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完善同级层面的赛事体系。由个别到全部,从强化学校体育中运动员的训练抓起,逐渐过渡到全校学生参与的常态锻炼;以点带面,以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同级层面的赛事带动全校学生参加学校层面的各种体育赛事。“以赛促健康,以赛促发展”真正做到改革的全面性。
1.3配齐师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目标要求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明确体育课程要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
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该目标的执行者,当下体育教师队伍配备不够,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实现体教融合,应根据要求配齐体育教师人数,并在原有体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技能培训,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职教,形成教师、教练员共同职教的局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新局面。场馆设施的陈旧落后,或者利用率低的情况需要学校层面的领导做总体的布局,统筹规划,改善陈旧设施,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体育教师是软实力,场地设施是硬条件,软实力需要硬件作为条件才能得以发挥,硬条件需要软实力支撑才能起作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配齐师资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条件。
2建立高职体育课程模型,促进体教融合进程
完善课程体系和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将教育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体教融合的进程。在进程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理想理论模式中每个模块设计要求如下:
教学模型是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构建的理想模式,在理想理论模型中包含的要素有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和社会环境。
教师个体发挥个人能力所涉及的范围应包括:个人人格魅力(言行举止、身材体能、职业道德等),个人的知识掌握范围(基础教学知识、专项技能技术、比赛战术等),体育人的自我创新力和不断升华的内驱力;学生个体是课程的主体,教师面对的个体存在个体的差异,其中表现突出的个体(骨干学生)可以在集体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如,骨干学生可以作为“导生”来协助教师上好课。每个学生个体所能掌握目标的程度是评价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参数,整体由个体构成,每个个体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社会是由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所发挥的作用是由人的群体所发挥的作用,群体的作用相对个体来言,其发挥的效能更大、更广,辐射的面更加的深、广,利用社会媒体的互动宣传报道功能,传播健康理念,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营造整个社会的体育运动文化氛围,营造社会良好舆论氛围,将这种氛围反作用于学校中的个体,并内化为个体的内驱力,保障体育融合顺利实施,校内校外环境的创立,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另外,在理想模式的课程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到的三个要素外,还要考虑每节体育课的人数(25人左右为宜),体育课安排的时间,体育课场地的分配,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包括课间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等,这些隐秘因素应融人体育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中。
3加强检查督促。推动体教融合发展落实
高职体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须遵循《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深化体教融合,积极制定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健康成长激励机制。并接受学校、社会、政府教育机关的监督检查。政策的制定是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方向标,检查监督则是落实政策实施的有力手段。教育主管部门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学校将体育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体育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促使学校开设好体育课,有效落实体教融合。
4小结
体育学科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制定学科一体化设计,在相应教学层次中组织同级别青少年体育赛事,让体育赛事的组织情况常态化;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步改造更新硬件体育设施;健全政府的监督检查机制;努力营造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建立高职体育课程新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