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业政策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1-08-31 08:10杨春王芳
理论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教学改革

杨春 王芳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政策学;教学改革;四川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68 — 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后,“供给侧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可见人才培养供需结构不平衡,人才培养供给端未能有效对接需求端等问题依然存在。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农业政策学》教学原有的供给方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农业政策学》教学改革,目的是让课程的供给和需求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本文首先分析《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现象,从教学供给端入手,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供给和需求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对策,优化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对“三农”政策的新需求。

二、《农业政策学》教学质量的调查研究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1.学生对《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现状调查。本研究从教学供给内容和形式的现状调查、学生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供给的满意度调查、师资队伍建设的供给、影响教学发挥作用的因素和提高教学供给能力的途径等方面来了解当前教学供给的现状。

2.学生对《农业政策学》教学需求现状调查。从当前学生对我国农业农村政策了解情况、《农业政策学》教学活动对自己学习、工作的影响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等三个角度展开调查以了解当前学生对教学的需求现状。

3.问卷设计。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共有4题。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农业政策学》教学供求方面的状况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供求问题,共有8题。

(二)问卷及访谈的实施

本次調查的主体为大二、大三、大四全日制在读本科生、近10年农经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调查地点为四川农业大学,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5份,有效问卷490份,回收率99%,有效率99.99%,有效问卷的受访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获取更加全面有效的调查数据,调查对象包括了经管类、农学类、其他文史类、其他理工类等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全部调查,共224人。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

三、《农业政策学》教学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的现状

1.教学内容和形式供给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业政策学》教学质量改革研究,需要了解课程教学供给内容和形式的现状。关于教学供给的内容,7.76%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供给的内容是“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29.39%的学生认为是“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外加几个专项政策”,60.82%的学生认为是“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及主要农业政策的系统梳理”,2.04%的学生认为是“其他”。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农业政策学》教学内容。

其次,关于学生认为当前《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的形式,此题设计的是多选题,100%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供给的形式为“课堂教学”,1.02%的学生认为是“第二课堂教学”,45.71%的学生认为是“实践教学”,9.80%的学生认为是“线上教学”。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家全部认可课堂教学形式,对于“第二课堂和线上教学”的供给形式关注得比较少。

2.师资队伍建设供给

关于师资队伍供给的不足,79.39%的学生认为当前《农业政策学》教师数量少,81.84%的学生认为教师参与政策实践机会少,72.0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政策解读与阐发缺乏身边实例,9.1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3.影响教学供给能力提高的因素

关于影响当前教学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61.43%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大环境”,45.71%的学生选择了“学时学分压缩”,52.04%的学生选择了“师资队伍建设”,87.76%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式”,59.18%的学生选择了“学生个人的需求”。关于提高《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能力的主要途径,98.37%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内容的管理”,52.24%的学生选择了“建立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91.43%的学生选择了“改进教学教学模式”,71.222%的学生选择了“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27.55%的学生选择了“创新教学理念”。学生们的选择就是课程主要改革对象及改革内容。

(二)《农业政策学》教学需求的现状

1.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关于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75.10%的学生认为当前学生“专业水平有所下滑”,61.02%的学生认为“心理素质不够健全”,50.20%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不科学”,9.8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加以引导。

2.《农业政策学》教学对学生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教学活动对学生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分析,选择“非常大”的学生为0,选择“比较大”的学生仅占23.27%,52.2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4.4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影响”,这说明教学活动对学生工作、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3.学生对《农业政策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要,95.71%的学生选择需要“建立良好的线上沟通机制”,89.18%的学生选择需要“加强案例教学”,72.86%的学生选择需要“加强第三课堂的作用”,46.94%的学生选择需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19.80%的学生选择“其他”。

四、《农业政策学》教学过程中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供给内容精准度不够

当前是农业4.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作为一门直面农业农村发展若干方面政策的课程,《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依然按照总论、个论的体系讲授,没有主动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农业农村治理等方面的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没有把“新农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

(二)适合教学使用的案例缺乏系统性

案例多来自于网络资源,教师对案例背景和宏观环境掌握不全面,案例讲解过程中难免缺乏深度;案例与案例之间联系较少,不能真正地达到建设全过程案例教学;同时有些案例还具有地域性,不适合所有高校使用。

(三)教师课下的工作任务较重

课程组目前有2位老师,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教师课下的工作任务较重。为了打造高质量课堂,提前准备教学所需资料和课程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四)课时安排较少,课程进展较紧张

本课程共48学时,理论学时44学时,自修4学时,将重点章节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时间较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难度较大,大量地占用了学生和教师的课下时间。

(五)成绩考核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过多百,总量大,每位教师还要承担其他课程,授课任务繁重,不可能掌握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实际完成任务进行考核时难免会有偏差。采用试卷考试,受考试时间和卷面的限制,考查知识点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

五、《农业政策学》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

本研究自2019-2020-1学期开始,从供给侧视角对课程师资队伍、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以期对接学生的学習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主要改革举措如下。

(一)做实青年教师培养,培育供给主体

学院以打造教学团队为抓手,选派研究生课程《农业农村政策学》主讲教师与新入职博士加入本课程团队。课程组安排新入职教师从协助批改作业、完善课件、随堂听课开始,再逐步走向讲台,由其他老师随堂听课4次,给予指导,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新教师授课水平。

(二)编写优质教材,完善供给载体

教学用书选择由课程负责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农业农村政策学》,在总结汲取原有相关教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教材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针对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实用性更好、特色更鲜明,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学改革,培养致力于中国农业、农村事业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三)狠抓课内外教学,丰富供给内容

1.丰富课堂教学

随着新“三农”问题逐步呈现,农业农村政策调整频繁,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查找经典案例及时事热点案例,在实际调研中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并在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崇州农业“共营制”、温江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等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动员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竞赛,尤其是农经专业的专业技能提升计划——乡村振兴调研大赛,鼓励学生深入镇村调研,激发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与使命感具有积极作用。

(四)善用案例教学法,创新供给方式

任课教师通过观摩学习非常成功的国家级案例教学,将其运用于本课程进行探索。这里以“群众聚集与权力腐败的博弈——汉源移民事件启示”为例介绍案例教学过程。

1.介绍案例主要内容。2004年9月21日,四川汉源县由于瀑布沟水电站移民问题爆发冲突,一度使汉源县整个社会处于瘫痪状态。在移民的正当诉求定性问题上,是“暴动事件”还是“聚集事件”?群众事件与权力腐败有关联吗?任课教师在课前首先抛出系列问题。

2.策划和准备。本案例分析的基本逻辑是:简要概述汉源事件内容,了解事件发生原因、经过及事件爆发的核心问题,认识群众事件该如何正确定性,探讨地方招商引资如何保障群众利益等。将学生分成5个组:搬迁农民、县乡级领导、省部级领导、红顶商人、新闻媒体,要求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准备本组观点。

3.讨论或争论。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自身角色在小组内讨论,写下统一观点,再由各组组长阐述观点。由于观点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出的,所以发言很精彩,争论激烈。

4.总结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尤其是涉及到的政策和理论指导等,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讨论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做重点讲解。

(五)完善课程考核,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考核分为四部分:课堂考勤与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和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线上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核。考核环环及格、环环相扣的多元化考核形式能有效降低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科学考核方式。

〔参 考 文 献〕

〔1〕谭晓丽.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研究——以桂林部分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杨爽,于广敏,张玉秀,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10).

〔3〕肖娜.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研究〔J〕.教学考试,2017,(13).

〔4〕王胜刚,王磊,余畅.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5〕谷莘.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本科教学实践改革探析 ——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05):68-7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教学改革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