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规律观察

2021-08-31 09:19车瑞波张清飞
动物医学进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孵化率湿度体重

车瑞波,张清飞,赵 瑜*

(1.信阳农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2.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flava)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南、上海、浙江、广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1-5],寄生于刺猬、黄牛[1]等多种动物体表。该蜱可携带新布尼亚病毒[6]、立克次体[7]、包柔螺旋体[8]、弓形虫[9]等多种病原,并有咬人、致病的报道[10],具有较大的传病风险。但是,迄今为止,尚无褐黄血蜱生活史的详细研究报告,极其不利于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11]。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卵孵化规律进行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褐黄血蜱 试验蜱采自于野生刺猬体表,经鉴定后确定为褐黄血蜱。

1.1.2 主要仪器 昆虫培养箱(LHS-100CL),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产品;体视显微镜(SMZ1270),日本尼康公司产品;测微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产品;6或24孔细胞培养板,依科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温度对褐黄血蜱产卵的影响 挑选饱血程度不同的雌蜱8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放于4块细胞培养板(每蜱一孔);4板分别在26、28、30、32℃下培养。每天8:00~10:00收集蜱卵,计量各蜱产卵数量或重量。试验重复3次。

1.2.2 温度对褐黄血蜱卵孵化的影响 取体重200 mg~280 mg的雌蜱13头,收集各蜱第3天所产卵块,并大致分为4份;将各蜱的4份卵分别放至不同的EP管中,分别于26、28、30、32℃孵化,每天观察孵化情况。雌蜱培养,蜱卵孵化的相对湿度均为80%。

1.2.3 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Graph Pad Prism 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褐黄血蜱卵的特征

新鲜褐黄血蜱卵呈卵圆形、暗黄色;大小为(535.6±4.4) μm×(361.5±3.3) μm,重量为(0.064±0.004) mg。

2.2 褐黄血蜱的产卵过程

2.2.1 褐黄血蜱的产卵过程特点 观察发现,产卵的最低雌蜱体重是68 mg;体重100 mg以下的雌蜱产卵少而不规律。100 mg以上雌蜱在4种温度下的产卵过程相似,即产卵前期和产卵期,而产卵期又分上升期和下降期,详见图1。

图1 4种温度下蜱产卵重量随产卵时间的变化情况

2.2.2 褐黄血蜱产卵过程的时长 在26、28、30、32℃下,体重在0.10~0.16、0.16~0.22、0.22~0.28、0.28 mg以上的雌蜱产卵前期和产卵期见表1。

由表1可知,在26、28、30℃下,褐黄血蜱产卵前期6 d~8 d;产卵期8 d~15 d(平均时长分别为13.25、13.74、13.14 d),其中上升期3 d~4 d,下降期7 d~12 d。在32℃下,褐黄血蜱产卵前期8 d~10 d;产卵期8 d~12 d(平均时长10.75 d),其中上升期2 d~4 d,下降期4 d~10 d。在26、28、30℃下,褐黄血蜱的产卵上升期都是2 d~4 d,几乎不受体重、温度影响(P>0.05);产卵下降期6 d~12 d,受体重影响较大,即随体重增加而延长(P<0.05)。与在26、28、30℃下的情况相比,在32℃下培养的蜱产卵前期延长,而产卵期较短,暗示该温度已接近褐黄血蜱的高温极限(P<0.01)。

表1 不同温度下褐黄血蜱的产卵过程

2.3 温度对褐黄血蜱产卵总量的影响

体重100 mg以上者,产卵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多。在26、28、30℃下培养时,相同体重雌蜱的产卵量相近,且多于培养在32℃下的雌蜱产卵量(图2)。无论何种体重雌蜱,在32℃下产卵量均较少。

图2 不同温度和不同体重对蜱产卵量的影响

2.4 褐黄血蜱体重与产卵量的关系

在4种温度下,雌蜱体重-产卵量散点图见图3。由图3可见,在26、28、30℃下雌蜱体重-产卵量呈线性分布,在32℃下,雌蜱体重-产卵量分布散乱。

图3 不同温度下体重与总产卵量的关系

回归分析显示,在26、28、30℃下雌蜱体重-产卵量呈线性正相关,正相关关系良好(P<0.01)。褐黄血蜱吸血后每消耗1 mg体重可产卵8枚~9枚。在32℃下,雌蜱体重-产卵量相关性较差(P>0.05)。

2.5 褐黄血蜱卵的孵化

在26、28、30、32℃孵化温度下,褐黄血蜱卵孵化时间、孵化率见表2。

由表2可知,在26℃时,褐黄血蜱卵孵化时间最长,为27.2 d±0.75 d,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褐黄血蜱孵化时间呈减少趋势(P<0.05),在32℃下,褐黄血蜱卵孵化时间最短,为24.4 d±0.84 d;在32℃下,褐黄血蜱卵孵化率最低,为58.89 d±14.30 d(P<0.05),随着孵化温度的降低,褐黄血蜱孵化率呈升高趋势(P<0.05),在28℃和26℃孵化率最高(P<0.05),而在28℃和26℃褐黄血蜱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不同温度下褐黄血蜱卵孵化情况

3 讨论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蜱、若蜱和成蜱4个阶段。卵是一个生命周期的开始,由吸血雌蜱生产。雌蜱并非饱血后立即产卵,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即产卵前期)后才开始产卵。产卵期间(即产卵期)有一个先增多、后渐减的过程。

根据殷宏等[12]研究结果,本研究使用了26、28、30、32℃ 4个温度对褐黄血蜱产卵情况进行了观察。在设定温度下,褐黄血蜱的产卵过程十分相似,产卵上升期短促,产卵下降期慢长,走势十分典型。在26、28、30℃下,褐黄血蜱的产卵上升期都是2 d~4 d,几乎不受体重、温度影响;产卵下降期6 d~12 d,受体重影响较大,即随体重增加而延长。在28℃下,本种与本属其他种类的情况相近[13]。但在32℃下,褐黄血蜱产卵前期延长,产卵期缩短、产卵量下降,表明该温度已接近该蜱的高温极限,不利于该蜱的繁殖。限于虫卵计数工作量,过高和过低温度下褐黄血蜱的产卵情况的观察有待后继试验。本研究再次证明了雌蜱产卵量与其吸血量关系密切,二者的关系存在线性关系,与程天印等[14]在微小牛蜱的观察情况相似,表明雌蜱吸血量越多,其产卵数量越多。

孙亚丽[15]对褐黄血蜱生态学进行研究时将其寄生于大白兔,待饱血脱离后将该蜱放到28℃±1℃、湿度88%的生化培养箱中进行观察,发现褐黄血蜱产卵前期12 d、产卵期23 d,比本研究时间长。这可能与孙亚丽使用的培养湿度偏高、宿主不是褐黄血蜱最适宿主有关。从本实验室长期褐黄血蜱科研实践结果来看,刺猬是褐黄血蜱的最宜宿主,为此本研究所使用的褐黄血蜱宿主为刺猬。Asim I等[16]也认为,褐黄血蜱偏好干燥,且并非十分偏好家兔。一定的湿度对蜱发育也很重要,相对湿度太低容易导致蜱失水而死亡;相对湿度太高不利于硬蜱体内水分蒸发,导致血餐浓缩受阻。在参照Cardoso A等[17]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试验将蜱培养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

蜱卵的孵化受温度和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8-19]。本研究重点观察了26、28、30、32℃ 4种温度下褐黄血蜱卵的孵化期和孵化率。孵化结果表明,28℃为褐黄血蜱卵孵化的最适温度,而32℃及其以上不适合褐黄血蜱卵的孵化,该结果与长角血蜱卵孵化规律相似[20]。蜱卵在湿度较低同时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卵壳外的蜡质极易干燥,此时会造成卵内水分蒸发,胚胎死亡,而相对湿度太高似乎对孵化影响不明显[21]。本研究将蜱卵放置到相对湿度为80%的条件下进行孵化,但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蜱卵和充分的条件观察蜱卵在其他湿度条件下的孵化情况。另外,本研究发现孵化时卵块的分散聚集状态也会影响孵化率。在分散状态下,蜱卵极易失水干瘪不能正常孵化,从而降低孵化率,因此蜱卵孵化时应保持蜱卵的聚集状态。

猜你喜欢
孵化率湿度体重
路基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湿度场分析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泰州大桥主缆纵向湿度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你的体重超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