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许乐,徐巧云,高 静,李蕾芳
(许昌学院医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社区不仅为专科护理人员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也是在校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1]。社区实践是培养护生专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护生社会实践缺乏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形式和内容没有新意,活动结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不利于护生专业能力的培养[2],难以有效达成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3]。
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先理论学习后临床实践[4],导致理论和实践分离,既不利于知识的内化,也不利于培养护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5]。学校—社区联动模式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专科护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体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系统化培养模式[6]。本研究通过教师指导护生构建实践团队,探讨学校—社区实践模式的效果及对护生专业成长的影响,为创新护士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2019年10—11月,选择许昌市南关西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通过问卷调查和家庭访谈方式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及需求,确定本次健康教育内容为脑卒中预防知识,对象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2)本社区常住居民(居住时间在1年以上);(3)没有重大躯体和精神疾病;(4)知情同意。共招募社区高血压患者134人,排除行动不便和有严重听力、视力障碍者14人,有严重心功能障碍者5人。采用随机对照法,设置观察组58人,对照组57人。干预期间电话随访以减少失访,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13人,最终完成整个干预过程的观察组有52人,对照组有50人,两组性别、年龄、BMI、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前发放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干预前两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两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中风认知中风知识n总分观察组对照组如何预防中风52 50 t值P值对中风的了解 发生中风的危险因子6.88±4.16 7.46±3.52-0.39 0.70 11.40±4.77 10.69±4.06 0.24 0.81 4.56±2.50 3.58±2.40 0.03 0.98 22.84±9.88 21.73±6.10-0.05 0.96 17.36±5.89 16.42±5.55-0.59 0.56
观察组患者由专科护生进行脑卒中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由2名专业课教师、1名心理教师和1名人文教师组成。第一阶段:针对本次健康教育内容和我市人力资源现状,召开3次小组会议,确定本次社区实践的地点和方式。第二阶段:与社区居委会沟通相关事宜,社区工作人员张贴宣传海报。第三阶段:选取两个自然班共67人,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脑卒中健康教育宣传册制作,要求依据中国卒中学会制定的卒中科普宣教手册“认识脑卒中”相关内容,以“家”为元素,“关爱社区居民健康”为主题,制作内容相对统一、形式多样的脑卒中健康宣教册,选出优秀作品25份。第四阶段:由4名教师负责培训,使护生掌握脑卒中知识并学会必要的沟通技巧,随后在给定场景下模拟完成健康教育考核,合格后方能胜任本次社区健康教育,最终选出25人。
(2)每周四下午3点—4点,由社区工作人员召集观察组患者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周:主题讨论。先由3名护生轮流讲解,不超过15分钟,利用模型、PPT讲述脑卒中的危害、流行现状、治疗现状,脑卒中带给患者的病痛、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以及脑卒中预防措施,在预防上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要解释清楚。比如,很多老年人认为清淡饮食是不吃肉多吃菜,而医学上清淡饮食不仅指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同时还包含口味清淡,麻辣烫就不能称为清淡饮食。之后分5个小组讨论,各小组做总结发言。
第二周:抛砖引玉。就上周的讨论结果引出话题,接下来小组展开辩论。同伴分享环节邀请血压控制好的老人分享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知识,同伴的事例和建议能让很多老人产生感情共鸣和内心认同,极大地提高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为知识丰富的患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护生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对一些存在明显错误的观点给予及时纠正,对用药不够规范、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
第三周:模拟展示。先组织患者观看脑卒中常见症状和家庭急救视频,之后由5名护生模拟脑卒中发作时的情景,介绍快速识别脑卒中发生的“120口诀”及处理方法,之后由各小组分享学习效果,对错误当场指出并纠正。
第四周:批改作业。观察组患者分组批改护生的宣传册,每份宣传册由两位老人批阅,提出优缺点并给出评价。现场为有视力障碍的老人配备眼镜和放大镜,对有阅读障碍的老人由护生协助阅读。
第五周:效果评价。对参与者进行回访,面对面发放并回收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发放纪念品。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在居民体检完之后,由社区家庭医生口头宣教脑卒中知识,发放脑卒中宣传单页,每周更新社区板报栏的脑卒中宣教知识。4周后参与者领取健康体检结果时,由护生面对面发放并回收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发放纪念品。
1.4.1 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7]该量表由3个维度46个条目组成,得分范围0~46分,得分越高表示对中风知识越了解。研究前对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预测验,测得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表明信度较好。中风认知量表包含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完全不懂,2=部分理解,3=没有意见,4=大部分理解,5=完全理解,得分范围0~5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中风的认知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1.4.2 专业成长问卷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经教育学领域专家评定,在预调查和信效度检验后定稿,专家对问卷的效度评分为96.1分,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9。该问卷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潜能、人文素养3个维度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完全不同意,2=部分同意,3=没有意见,4=大部分同意,5=完全同意,于活动前后发放、回收。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1个月后两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干预1个月后两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n 中风知识 中风认知总分如何预防中风观察组对照组52 50 t值P值对中风的了解 发生中风的危险因子10.23±2.85 8.56±2.98 2.03 0.05 13.62±2.63 11.20±4.15 2.45 0.02 7.15±1.27 5.24±1.94 4.13 0.00 31.00±4.61 25.00±6.07 3.94 0.00 29.15±6.39 18.00±4.781 7.01 0.00
护生在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后个人成长问卷各条目得分均有所提高,其中“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同理心,理解他人的痛苦”3个条目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前后个人成长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4 护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前后个人成长问卷得分比较(±s,分)
条目 活动前(n=67)t值P值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主动查阅医学资料能够主动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具备敏锐的医学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同理心,理解他人的痛苦总分3.62±0.96 2.11±1.28 3.83±1.69 2.99±0.96 3.09±1.65 3.86±0.87 3.03±0.85 3.56±0.97 23.25±5.69活动后(n=25)3.91±0.89 2.67±1.45 4.02±1.67 3.26±1.26 4.63±0.97 3.98±0.93 4.89±0.61 4.68±1.06 31.51±6.56 1.63 2.15 1.35 0.87 3.47 1.78 5.42 4.51 8.16 0.25 0.06 0.36 0.69 0.00 0.09 0.00 0.00 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脑卒中认知水平偏低,与万丽红等[8]的研究结论一致,与台湾学者Tang[7]报告的脑卒中知识和认知水平有较大差距,说明本社区老年人脑卒中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干预后,观察组中风知识和认知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第一,护生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建立了信任关系,比如给老人倒水、帮老人提重物、扶老人走路、听老人心声等,获得参与者的信任。第二,护生做足了各项准备,包括制作宣传册、选取模型和视频、进行情景模拟等,努力借助多样化途径进行脑卒中预防知识普及,避免了传统健康教育存在的途径单一、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第三,充分考虑到参与对象年纪偏大、接受能力低的特点,护生做到了不慌忙、不急躁,停下来跟老人聊天,静下心听老人讲述,慢下去做沟通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护生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扮演学习者、组织者、分享者角色。因此,学校—社区联动模式下,由社区协助,护生在教师指导下带动居民学习疾病预防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水平的提升,对缓解社区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从专业成长问卷得分来看,护生参与社区活动后“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条目得分有显著提升,与王瑞等[9]的研究结论一致。专业沟通技能训练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而社区为护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此外,护生“具备同理心,理解他人的痛苦”和“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两个条目得分也显著提高,与萧家芳、王燕等的研究结论一致,即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0],还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亲社会意识和共情能力[11],这与社区为护生搭建了学习平台,护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个体,对个体产生更深刻的影响有关。目前,专科护生学习投入不足和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护理教育者应从教育环境着手,通过优化教育环境来提高专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12]。学校—社区联动模式采用以教促学方式,组织护生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知识普及,开设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社区课堂,帮助护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变,弥补单纯理论课学习的不足,较好地体现专业价值[13]。因此,一方面,学校可将社区实践纳入整体培养计划,进行全盘考虑、统一指导,形成健全的培养机制,利用社区丰富的学习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护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他人,有利于提高专业认可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对护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社区联动模式是在社区和学校合作下,将社区转化为第二课堂,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的优势互补。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护士培养方式的转变,对建立和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机制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