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泊辛,刘亚峰,郑家琪,张解和
(皖南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1]。“大创”项目分为3类: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本研究基于对某高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2015—2020年“大创”项目申报情况的统计,分析其对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作用,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总体看来,2015—2020年该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大创”项目立项数量稳中有升,参与人数逐年增多(见表1)。
表1 2015—2020年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大创”项目立项情况
大三学生“大创”项目立项数最多,大一和大五学生一般不参与该活动(见表2)。
表2 2015—2020年不同年级学生“大创”项目立项情况(项)
不同学科的“大创”项目立项数呈波动性增高,以自然类学科为主,女生申请的项目立项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3)。
表3 2015—2020年立项的“大创”项目学科和申请人性别分布
“大创”项目列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后,立项数量逐年增加,项目组大多达到满员。但部分学生参与项目带有功利性,为了拿实践学分或评优评先,在申报成功之后不认真开展项目实践,实属“挂名”成员,不实质性参与工作,难有成效。
近年来,该校报名参与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学生参加创业训练项目,几乎没有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2]。创业项目与创新项目相比,需要的知识结构更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从学校的部门职能来看,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属于招生办等部门;从管理体制来看,创业教育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创新项目一边倒、创业项目微乎其微的形势。
高校教师一般重视个人教学和科研,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最终导致创新创业多停留在口头和书面[3],大多数医学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专业或公共选修课。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持续性发展,对医学院校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培养基础强、素质高、应用性强的综合型医学影像人才。但医学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以我院为例,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大多在医院一线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担任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多由行政人员担任,倾向于讲授具体理论,缺乏实践演练。这不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创新创业与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也不能深刻理解创新创业在合作共赢中的重要性[4]。
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只需要熟练掌握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理论知识、具备影像诊断技能就可以了,忽略了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医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对医疗事业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他们长期以来接受的传统就业理念以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等,使得今后发展的路线已经固定化[5]。另外,大多数父母希望子女在医院工作,较少有家长支持孩子创业,因此医学生往往会忽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影像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并趋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据统计,10年来互联网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12.45%,说明互联网已经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新动力[6],“互联网+”行动计划已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医疗”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互联网的介入使整个医疗行业面临着医疗资源重新分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医疗保障制度变革等新问题。因此,为适应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的趋势,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应该尽早提升“双创”能力,抓住信息时代的新机遇。
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必要举措[7]。随着国内经济的崛起,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人才,确立了加快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创新创业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作用。因此,培养“双创”人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民富裕程度的战略举措。
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守旧,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在现阶段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高校应加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提高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展“大创”项目有利于培养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研能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课题汇报,及时进行反馈,避免出现学生缺乏自主性、课题完全照搬导师的研究或团队成员参与申报后仅有一人实施、缺乏团队精神等现象[8]。除鼓励学生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多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外,还应注重结题前的实践过程,及时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不合格的项目终止资助等。
当前,医学院校缺乏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飞快,新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仅掌握医学影像专业理论知识和前沿技术,还要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学校还应培养应用型导师,通过定期对校内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或聘请“就业创业指导师”等,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大创”项目对医学院校教育具有引领作用,为提高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医学院校应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明确培养高水平专业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9]。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加强研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在今后的项目申报中,学校可以在大一新生中积极宣传,提高他们对“大创”项目的了解程度;同时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平台,针对已立项的项目提供帮助,保障其顺利完成。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立项项目多为科学实验,可以看出专业特色明显,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训练其细胞培养、分离、鉴定、标记等分子影像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及科研能力。体现专业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高校可以针对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多元服务,满足其自主创新需求。一项关于学生对“大创”项目的期待的调查显示,较多学生希望从学校获得相关制度和流程方面的培训指导,从校外引入专业科技咨询公司为自己提供支持[10]。
(1)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积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经费扶持力度,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完善创新创业体系,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发展。(2)医学院校:应以《关于建设全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意见》为契机,依托现有平台进行有效建设,如规范化建设孵化基地,鼓励具有医学特色的项目入驻等。此外,学校还应为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提供自主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并通过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医学院校应加强与当地医院和医药企业等的合作,大力开展科研讲座、举办创业大赛、创业实训营等活动,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医学院校大多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但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正在经历调整,对于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来说,“大创”项目将理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和“双创”能力,成为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影像人才,提高今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的竞争力。早期接触科研是解决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差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具有探究性的研究平台。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双创”能力,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和社会需要,为未来的事业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