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文龙 刘晶 瞿静雅 刘自力
摘要 在分析当前我国研学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市場分析,充分整合利用本土资源,与地方合作共建了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考察体验基地,开发了农耕文化、畜牧文化、中医药文化3个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引导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旅行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开发研学游产品和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 F 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6-015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Study and Tourism Product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GUI Wen-long, LIU Jing, QU Jing-ya et al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Taizhou,Jiangsu 225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study and tourism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study and tourism product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fully integrated and utilized local resources and cooperated with local governments to build a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bas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and developed research, study and travel product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with three typical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guid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al research travel in a healthy and efficient direction,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ourism products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Key words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Research, study and travel;Product development;Practice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1-2]。近年来,国家对于研学旅行愈加重视,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2016年国家层面首次以专门文件推动研学旅行发展《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发布,研学旅行可谓热度持续上升[3]。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现代化农场的建设,中华农牧文化逐渐走向消亡,青少年对乡村尤其是农牧文化的记忆越来越少,文化趋同、生态失衡使人们承受的是民族价值观的缺失、信仰的恐慌[4]。因此,研究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的开发与实践,是培养中小学生认同、欣赏自己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也对推进国家基础教育和传承中华农牧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研学旅行主题模糊,忽视了实践背后的教育意义
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在开展研学旅行时主要以趣味性为主,重游轻学的问题严重,学生参加研学旅行过程中,收获的是“乐趣”,“研学”收获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违背了国家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原则,不应将“游”与“学”割裂开来。因此,在开展研学旅行前,学校要精心研究与设计研学旅行活动目标与主题,挖掘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3],如红色遗址、历史古迹、中华传统文化等,不可只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玩,而应设计更为有趣的知识讲解、文化传承与趣味活动等相结合[5],从而达到研学旅行的真正意义。
1.2 研学旅行设计过于形式化,忽视了研学游的实践效果
许多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只是为了“例行公事”,在设计研学旅行方案时没有创新,内容也不够丰富,总是以就近的公园等旅游景点游玩为主,只停留于“有方案”的层面,过于注重形式或“完成任务”的目的,更是没有考虑其实际操作后的效果。因此,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学校要征询学生以及家长意见,选取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展活动,路线、计划要周密设计,方案设计要实、要落地,并要注重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有效果,不可重游轻学。同时,要有提前预期,研学旅行时做好中小学生的活动管理与安全保障工作[6],以确保研学活动安全有序。
1.3 研学旅行未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忽视了结合地方特色开发产品
一些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研学旅行基地都集中于与该地区距离较近的市区旅游景点、红色基地、游乐园等,办学基础较好的私立学校才会选择国际路线来开展研学旅行,很少结合区域内自然、文化、技术、特色产业等资源以及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基地,形成知识共享、人流搬运和消费聚集,也就是说没有充分结合区域开发本土资源,缺乏地方特色[7-8]。同时,在所有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生态农业研学旅行行业较少,结合当地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几乎是空白。因此,以当地生态农业资源为突破口,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主动作为,创新形式,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是十分必要的。
1.4 研学旅行效果评价比较传统,忽视了以实践课程形式开展评价
目前,很多学校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多体现为研学旅行开展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机制传统、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9]。因此,要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建立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的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3]。如可将研学旅行课按课前、课中、课后阶段,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结合研学旅行效果实施终结性评价。
2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分析
2.1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竞争优势
一是位置上的优势。该项目产品开发选择的地点位于苏中地区泰州市,具体地点与当地高速出口及火车站仅需要15 min左右,交通便利,开展路线规划可行性高,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二是政策扶植优势。国家及江苏省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支持力度大,特别是短途游,有专门针对“研学游”国家层面及江苏省的相关政策。三是主题独特优势。有效将传统农业文化中的畜牧文化进行了挖掘,并以“六畜”为主线进行了设计和延伸,强调科普性和参与性。四是成本优势。设计中有效将“产教融合”中的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与“研学游”实施互相贯通,既培养了学生又较为专业地开展了对游客的服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因此线路成本得到了较好控制。
2.2 中華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竞争劣势
该项目设计的旅游路线中与当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个国家级开放性公共技术技能实训基地——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进行了深度合作,虽然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已是国家4A级景区,但相对于其他知名景点景区影响力还不大,在吸引力上会稍显不足,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对此该项目将一方面利用畜牧文化独特元素以及深度体验性的丰富项目来增强顾客积极反馈形成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旅行爱好者及研学游学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中小学校、单位对项目有更深的了解,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设计营销方案。
2.3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潜在机会
一是休闲农业前景巨大,研学旅游市场广阔。随着人均收入增加及法定假日增多,加上交通通达性越来越好,农业旅游已成为一种趋势且呈现井喷之势,加上研学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支持和欢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自己子女去研学旅游。二是利用政策优势,做强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目前,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全省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点、江苏省研学旅游基地,江苏中药科技园是全国中药特色小镇,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项目产品开发及运营服务水平提升,力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标杆。
3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的实践
该项目结合中华农牧传统文化,与当地紧密合作,共建了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考察体验基地,开发了农耕文化、畜牧文化、中医药文化3个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丰富了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内容。
3.1 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考察体验基地
一是建成了中国唯一的畜牧文化展览馆。中国畜牧文化展览馆分为序厅、畜牧文明、牧乐人家、湿地动物、现代畜牧、人与动物和宠物乐园7个板块,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融科学性、人文性、自然性、教育性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畜牧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开发了以犬、鸡为主的动物表演大联欢。犬表演主要包括长三角最大赛狗场中的犬敏捷表演、犬飞盘表演、赛狗表演和动物表演大联欢等。建成的中国最大斗鸡馆,斗鸡表演主要包括听鸡文化讲解和斗鸡表演,融文化性、观赏性、娱乐性与参与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三是建成了“天蓬元帅馆”。在天蓬元帅馆了解猪文化并与小猪互动,可看到不同种类的猪,学习养猪丰富经验,领略猪文化,同时观看猪跳水、游泳、障碍赛等表演。四是建成了“水禽的宝库”——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库。资源库收集并保存我国濒危、有特殊利用价值的鸭品种9个、鹅品种10个,是我国水禽品种活体保存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主库,同时已开发出苏牧一号白鹅、黑羽番鸭、秦邮二号肉鸭等优质水禽新品种。五是开发了田园野蔬养生宴和烧烤篝火晚会。根据《神农本草经》的活草养生原理,野菜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机能,增强体质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10],开发了田园野蔬养生宴。同时,开发了烧烤篝火晚会,围着篝火进行烧烤、举办篝火晚会,放情歌舞,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体验到草原的风情与神韵和蒙古包的风情。六是开发了无公害果蔬采摘和“放心吃”购物体验。利用循环农业理论将沼气渣用于果蔬种植,品质一流,并进行水果拼盘、水果罐头制作、绘制彩蛋、羽毛工艺品制作活动。同时,“放心吃”购物体验主要包括姜曲海黑猪肉、黑羽番鸭、金鸡林草鸡及鸡蛋、无公害果蔬、宠物超市等,体验最新农业物联网技术监控农产品质量。七是建成江苏中药科技园。园区有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中药材公园、中药材加工区等,通过考察了解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兼顾学习农林业、植物、人文、考古、地理等门类,可提高综合文化科学素质。
3.2 农耕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
一是农耕祭祀仪式。在研学游开始前,组织一场宏大正式的农耕祭祀仪式,主要包括迎神、奠帛、奠篚、初献、亚献、献礼、辞神、望痊等部分,通过体验不同的农耕祭祀仪式程序,营造庄严的祭祀氛围,让学生们体验中华农耕文化的意蕴。二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要求让智慧的先人们创造许多新产物,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之一,通过介绍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识别作物”和“寻找节气”等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农耕文化的积极兴趣,为研学游节气和农耕文化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是“弟子规”文化。将“弟子规”传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通过观看弟子规情景话剧、朗诵弟子规、制作弟子规扇面和竹简等研学游活动,使学生了解弟子规、建立浓厚兴趣,更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四是“四季”农耕文化。建立四季馆,在馆内开辟立春园、立夏园、立秋园和立冬园,不同季节不同农耕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季节气的同时,实地体验四季不同的农耕文化。五是艺术诠释“五谷美”。建立五谷科普馆,开展“识别谷物”“五谷连连看”等游戏,结合专业导师介绍每种谷物的特点,同时利用五谷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将自己喜欢的图案展现在艺术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五谷之美,同时增强了自身的艺术气息,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3.3 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
一是“猪八戒”动物文化。此产品主要开发了宠物猪表演、“猪八戒”的品种奥秘、体验舌尖上的美食——“周博士”黑猪肉、给“猪八戒”喂食等项目。其中宠物猪表演包括小猪跳水、小猪游泳和小猪跨栏等表演,小猪在水中表演比在陆地上更具有观赏性,同时在表演观看中建立对动物习性研究的浓厚的兴趣,体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猪八戒”的品种主要有香猪、姜曲海猪以及野猪、藏猪等各具特色的猪种,通过对猪的品种认识,学习牧业相关常识性知识,对探索多样的自然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走进自然;通过观看和制作猪肉铺的过程,品味特色黑猪肉,感受独特的味道,珍惜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付出才有回报的观念;给“猪八戒”喂食掌握小猪在成长过程中食用的不同饲料,以及各种私聊对小猪的营养价值,并在饲养员指导下对小猪进行投喂,进一步了解猪的日常生活与成长过程,在与动物的和谐交互中培养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体悟传统文化中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之道。二是“姜太公钓鱼”水产文化。通过鱼类知识PPT、水族生態纪录片等多媒体介绍,吸引学生对奇妙缤纷的水底世界产生兴趣,参观各种温带鱼、热带鱼,近距离观察鱼的呼吸与运动方式,比较不同品种鱼的特色,了解不同品种鱼生存环境与食性差异,在饲养员的带领下给鱼投食,观察鱼的进食过程,了解我国传统渔业养殖文化的历史沿革。开展记忆卡片游戏,让学生对卡片上的鱼类简笔画进行识别猜测,锻炼记忆能力,同时拿起画笔,在纸上描绘各色品种的鱼,与伙伴相互猜答,增进孩子们的交互能力与友谊。向学生宣讲当下鱼类生活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等问题,鱼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树立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宣传环保知识。
3.4 中医药文化研学游产品开发
一是“五行八卦”中医药文化。体验人体五行馆,包含运动养生、艺术养生、音乐养生、香氛养生、饮食养生、心灵养生等养生体验,更直观地了解五行与人体的关联,开展“五行寻宝”探密活动,在五行馆的各项体验项目中隐藏着许多线索等待学生解密探索,只有在基础中医五行知识的帮助下才能破解出暗号密语,隐藏的最终宝藏等待着最聪明的学生。开展八卦太极和五行小知识学习,如五行棋的游戏,使学生了解中医五行的知识,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更好地接受中医文化。二是“中药炮制”文化。通过走进中药园地,了解中药药性,探寻中药药用奥秘,传承中药经典文化。在药剂师的指导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药材进行制作,亲身体验煎药、制药等中药炮制过程,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将来传承并发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三是药膳补气养生宴。药膳补气宴是先用补气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2]。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制作采用医术记载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并进行品尝,体会中国传统养生理念,在不同药物的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中寻找人生体悟。
4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游客的旅游需求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知识型、文化型转变,我国研学旅行刚刚起步,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现在市场上出现了高校游、科技游、文化游等研学游项目,但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还很少。因此,需要从少数的试点城市逐步扩大到更大的范围,结合本土特色研究开发更多的农牧文化研学游产品,使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中华农牧文化研学游的经历,开阔视野,获得身心的共同成长,培养高素质、有远见的新时代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 何满艳.怀化市中小学研学旅行需求调查与产品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2] 王文波.贵州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调研及产业开发对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 赵露,廖华平.小学研学旅行实施现状分析与课程设计建议:以四川L市为例[J].才智,2018(32):70-71,73.
[4] 裴爱香.基于研学游的农耕文化项目开发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18(20):35.
[5] 雷洋.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研学”之学农教育的探索: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中学生学农教育”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1):76-80.
[6] 孙俊鹏.研学旅行活动路径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0(Z1):45-48.
[7] 角逐研学旅行,策划如何解决市场痛点[EB/OL].(2018-07-13)[2020-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d95ffb40102yjr3.html.
[8] 于淑艳,亓元.研学游背景下的海南东坡文化开发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3):91-92.
[9] 申佳,刘安乐.六盘水市特色研学旅游线路设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23-25.
[10] 刘怡涛,龙春林,刀志灵.云南思茅端午节食用药根的民族植物学调查[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