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移动终端构建高效小学美术欣赏课

2021-08-30 06:25栗智灵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0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移动终端有效应用

栗智灵

摘要:美术欣赏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传统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教材资源有限、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移动终端教学以其方便扩充资源、可实现全员参与、满足视觉需求等优势,使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更加精彩和高效。本文意在浅谈如何通过移动终端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移动终端  美术欣赏课  高效  有效应用

美术欣赏课又称美术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中的重要学习领域。该领域是通过学生对于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的欣赏和评述,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传统美术欣赏课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对作品理解困难;搜集的教学资源难以在课堂上呈现与共享;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互动中学生参与率低等。以科技促进课堂教学发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融入移动终端教学,便可轻松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高效化。

一、扩充资源增理解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学生需要对作品的内容、历史、风格以及画家的生平、成就等知识进行学习。然而教材篇幅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可以从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中筛选出课堂所需的教学资源,轻松实现扩充课堂教学资源的目标,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了教师的专业资源推送和学生的自学资源扩充,班级空间、课堂互动、作业墙、班级圈等平台的资源共享,学生的知识储备便有了资源保障,这增强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开展。

例如《马蒂斯》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整理教学所需的资源,又分组布置学生进行自学,包括马蒂斯的代表作品、发展阶段、野兽派等知识。教师整理的都是必要而有针对性的知识,学生搜集的材料则具有丰富性、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马蒂斯的生平这组,学生不仅搜集了马蒂斯成年后的资料,还搜集了马蒂斯的童年和家庭情况,这些对于学生全面了解马蒂斯很有帮助。

二、同步展示清呈现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欣赏中去充分地观察感受,教师应引发他们的探究与体会,激励他们去欣赏与评述。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示各类教学资源,其实时同步功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行动更自如,其在师生评述作品、展示资源、课堂互动等环节发挥着极大的优化作用,很好地提高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效率。

(一)师生评述美术作品

师生评述美术作品时,可利用聚焦、勾画、托移、变形等功能来为展示美术作品服务,师生随手的操作,可实时同步屏幕展示,能起到强调重点、增强趣味、提升吸引力的作用。

比如:《快乐的节日》一课,在欣赏高民生的国画作品《枣园里来了秧歌队》时,教师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谁是画面的主要人物?学生借助于移动终端的画笔圈画出灯笼、福字、画面中心人物、围绕中心人物向内的箭头线,以此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和主要人物的关系。

(二)展示课堂教学资源

传统美术欣赏课中,无论是教师准备的资料包,还是学生搜集的自学资料,一般都需要打印或者用U盘拷贝至课堂,非常不方便。而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中,师生可将移动终端内的资源随时在课堂上轻松地进行展示分享,而且节能、高效、清晰、快捷。

比如:《四季的色彩》一课,师生可将搜集的四季景物资源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存储在师生机里,课前在班级空间、课中在课堂互动中,都可以轻松地进行展示与分享。

(三)课堂互动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教学可以进行云端评述作品、实践创作、问题作答等课堂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组织的互动题目界面和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始终同屏展示着,互動结束形成的学生作业以及系统智能统计报告也都可以在大屏幕上进行实时展示。

例如:《肖像艺术》一课,在总结了肖像艺术的欣赏要点之后,教师发布互动讨论,针对《八十七岁老人像》进行欣赏练习。学生可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来参与互动,教师则对学生的提交内容、答题速度、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了如指掌,更为师生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人机合一终全面

美术欣赏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评述练习。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常常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与评述实践展示活动,其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由于老师无法顾及,因此可能长时间处于观望的状态,精神很可能会慢慢放松,最后可能会游离于课堂之外。

移动终端美术欣赏课中,师生可借助于移动终端全程人机合一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教师端发布欣赏活动实践任务,全体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参与活动,移动终端可快捷清晰地展示所有学生的互动成果。除了主要的欣赏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发布抢答、表扬、随机提问等其他有趣的互动,以激活课堂,增强课堂趣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的互联网云端轻松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

四、合作探究深学习

大多数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内容相对都偏多,且常常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同时课堂效率更高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欣赏学习的基础上,围绕作品欣赏的重难点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更深入高效的学习,很适合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需要。

例如:《肖像艺术》一课,教师通过学生端给四组学生分别布置了四幅不同作品的自学任务。课前学生通过学生端将自学成果进行组内共享,课上学生利用学生端进行组内的资料汇总提炼及展示汇报。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了大部分的欣赏问题,教师只需把精力放在解决欣赏难点上。最后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及拓展深化,又提升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了“一组教多组学”的高效学习。

五、巧用功能满需求

美术欣赏课以作品鉴赏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我们常常会结合一些体验式的创作实践作为辅助教学,因此,美术欣赏课兼具语言文字鉴赏和美术创作实践两类学习活动。而移动终端教学的诸多功能恰恰能很好地满足这两类学习活动的特殊需求。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课移动终端有效应用
网络给欣赏课架上天梯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小学美术高年级欣赏课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