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珍
意义,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解释。探究万物的意义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理解学科的意义是课程教学的支点。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把理解和建构意义作为学科的核心要素,将理解力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标准,以概念引领的单元整体设计为重点,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核心:提取概念,发现意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理解力教学通过提取基本概念来发现意义,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准基本概念,建构单元概念网。
发现基本概念,是一个深度理解和二次建构的过程。以二年级语文“想象”单元的基本概念发现为例:第一步,研读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第二步,分析心理学定义“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找出关键词“形成新形象”,同时分析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论述“想象就是以己度物,将宇宙拟人化的过程”,找出关键词“拟人化”;第三步,梳理课文想象,“影子是小黑狗”“尾巴是扇子”“蝌蚪是逗号”“雨点能说话”……据此提炼出基本概念“当作另一个物体”、基本理解“想象就是通过比喻、拟人等把一个物体当作另一个物体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目标:再塑标准,理解为先
我们将理解力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理解三类。以语文为例,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了解小女孩在死前遭受了哪些痛苦及旧时代丹麦社会如何黑暗,是知识目标;知道童话故事曲折动人,想象丰富奇特,反映社会现实,是理解目标,它指向童话的本质,能迁移到神话、小说的学习中。
理解这么重要,该如何叙写、使用呢?
以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为例,为了达成让学生“理解钟表就是指示时间的工具”的核心目标,我们提出了引导探究的基本问题——“钟表是怎样指示时间的?”并据此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其一,让孩子思考“人们怎样知道时间”,引出钟表的作用。其二,让孩子猜想“为了指示时间,钟面上需要有什么”,引导孩子认识钟面。其三,观察指针转动,理解顺时针转动,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其四,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时间”来引出整时、半时的学习。
为了用目标统领单元教学,教师们学会了整体设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例如,美术组在二年级上册“色彩表现”单元中,确定基本概念“色彩、产生、表现”,单元基本理解“色彩是构成世界、表现物体的重要元素,其产生与分解或混合有关”,其中,课时一的基本理解是“原色是在色彩不能分解后产生的”,课时二的基本理解是“间色由两种原色混合产生,因配量不同而发生变化”,课时三的基本理解是“运用原色和间色能画出美丽的世界”。
评估:逆向设计,评价先行
理解力教学使用逆向设计,目标先于评估,评估先于活动。教学首先要设计表现性任务。
例如,体育组为三年级上学期“跳跃”单元,设计的表现性任务是情境游戏:运用单脚跳、立定跳远、急行跳远等跳跃技能摘取“树顶上的桃子”“河对岸的桃子”“山后面的桃子”。為以上表现性任务设计的评估标准包括三个维度:动作准确程度、跳跃距离、纪律与协作。每个维度各有三个水平,其中“动作准确程度”的水平一是“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节奏稳定”、水平二是“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有一定的节奏”、水平三是“动作掌握不熟练,节奏不稳定”。
实施:重组单元,建构意义
理解力教学提倡单元整体设计,根据基本理解分析自然单元或重组单元,统筹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音乐组将三年级上册第6课的音乐剧《小猫钓鱼》和第4课的乐曲听赏《森林的歌声》两个作品重组为一个单元,是基于共同的基本理解“音乐作品要借助音乐要素和乐器表现情绪、形象”。在此基础上,用2课时学唱歌曲、用1课时听赏乐曲,分别理解音乐要素、乐器对表现情绪和形象的意义;用1课时创编情景剧,理解“音乐作品要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