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青娥
摘 要:作文,是教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知识积累和应用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优化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是为了强化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框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带领学生赏析情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学习道路。学生在写作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深化了对情感的剖析,扎实了应用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作文 写作能力 优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24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希望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探索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在写作应用中会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知道怎样寻找写作的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优化作文的结构,提升自身写作水平。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唤起学生写作热情
生活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好生活对学生写作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生活材料,让学生发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联系,懂得在生活中搜集材料。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文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生活熏陶下,会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知道怎样开启作文写作之路。由此,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唤起学生写作热情。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作时,先是为学生讲述了令自己难忘的事情,以此来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接着,笔者让学生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想一想自己难忘的事情是什么,讨论应该怎样完整地将其叙述下来。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记录人生中难忘的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学生知道了怎样在生活中寻找写作切入点,怎样完整叙述故事。
二、从情感赏析出发——加深学生写作程度
部分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出现了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难以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情感赏析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怎样借助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怎样通过不同的场景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奠定作文的情感基调。
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作者创作的背景资料,使学生能够结合文章背景来理解作者通过紫藤萝开花的盛景引发的对生命的思考,让学生在图片对比中感受生命的伟大,知道遇到人生的磨难的时候,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在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围绕“生命”这一话题进行创作,奠定了作文的情感基調。
三、从参与实践出发——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将积累的知识应用出来,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教师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写作技能,知道怎样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实践之后,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经过实践练习,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写作现状。由此,教师可以从参与实践出发,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在学习《桃花源记》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翻译课文、了解作者资料、感悟作者社会理想等实践任务,并让学生将实践结果融合在一起,完成课文读后感创作。
总之,本文从现实生活出发,唤起了学生写作热情;从情感赏析出发,加深了学生写作程度;从参与实践出发,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从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拥有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 董希琳《初中写作教学初探——生动传神地描写表情》,《新读写》2019年第S1期。
[2] 王艳《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课程改革》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