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林源
中药处方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由医师开具并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指导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中药处方的合理性与药师的审方能力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加,而在其不断应用中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中药价值,强化处方管理,做好处方审核点评,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3]。基于此,本院于2020 年1~12 月开展了强化药师中药处方审核工作,并探讨了强化药师审方工作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使用中药处方者200 例为对照组,另选择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使用中药处方者200 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94 例,女106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6.25±10.59)岁。实验组中男95 例,女105 例;年龄20~81 岁,平均年龄(46.72±11.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需采用中药治疗;②认知功能正常;③年龄>18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②既往精神疾病史者;③过敏体质者。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进行中药处方审方。实验组则强化中药处方审核工作,通过培训使药师掌握处方审核点评要素,并强化处方审方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强化审核点评要素培训。a.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b.诊断与证型,要求根据对证候的辨析选择药物,必须明确证候标准是否合理。c.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等。d.处方用量。e.重复用药。f.配伍禁忌,包括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g.处方规范性,包括名称书写、脚注、煎服方法等。②强化医师、药师沟通,在审方时如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师,寻求解释以及理由,积极主动的交换意见,明确是否属于问题处方,不可盲目为患者调剂。③强化资料总结分析,在进行处方点评后应该做好不合理处方的统计分析,并装订成册,便于后期查阅以及其他药师学习总结。④规范药品名称,严格根据最新版《药典》或地方规范统一名称,并根据散片、小包装、颗粒等的差异,将其录入不同的用药子系统,避免用法用量与其他药品混淆等问题。⑤提供药物组分信息与警示信息。对中成药根据功用类别分类,对有毒中药需要单独列出,予以禁食。对肝肾损害、作用较猛、妊娠禁忌等药物单独列出,并给出日常最高限量。⑥强化考核工作,所有审方药师均需要定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强化对药师处方点评工作的再评价,重点对干预错误、缺失干预的处方进行分析与评价,进一步提高药师的审方能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包括适应证不适宜、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所有处方均经两名高年资药师共同审方后判定。②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分100 分,分值>90 分为满意,80~89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该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0.87,Cronbach’s α 为0.83,结构效度0.90,可信度良好。于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评价,共发放问卷400 份,填写完成后立刻回收,均属于有效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比较 [n(%)]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其价值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中药具有经济性高,疗效巩固,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越发广泛,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如适应证不适宜、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等,该类问题不光会导致临床用药效果的降低,还会增加中药临床使用的风险,甚至可危及患者健康,引发医患纠纷[4]。在中药处方调配的过程中,需要以中药处方为依据,而处方中含有多种信息,包括患者与医师姓名、患者年龄、药品信息等,在调剂工作中做好中药处方审核工作是中药药学服务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保障中药临床用药效果、经济性、安全性的有效措施[5]。但目前由于各医院重视程度的不足,药师在审方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必须进一步提高药师对中药处方的审核能力,以确保审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中药处方审方与点评工作开展时,必须明确相关要素,确保药师能够根据相关要素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具体来看,本次研究所选择要素包括:①基础资料;②诊断与证型;③药品名称、数量、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等;④处方用量;⑤重复用药;⑥配伍禁忌;⑦处方规范性。该7 项要素基本涵盖了中药处方的信息以及常见的不合理处方问题,通过培训使患者明确该7 项要素,能够有效提高药师的审方能力,并规范其审方行为,确保审方工作有章可依。强化医师与药师的沟通,则能够在及时发现问题处方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处理,也可避免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做好处方点评资料的总结分析,能够为后期处方审核工作的开展提供警示,也可通过他人查询、交流、反馈,促进药师队伍审方能力的进一步提升[6]。规范药品信息,则可为审方、调剂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再通过药品的分类以及警示,能够警示医务人员注意常见的毒副作用药物以及禁忌药物,便于该类处方的识别与处理。强化考核与处方点评再评价,则能够在保障药师审方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其不断提升自我,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强化中药处方审核工作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不合理中药处方。原因在于,通过提高药师的审方能力,能够保障审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配合强化沟通、总结、反思、警示、考核等工作,有利于形成药师审方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进而可减少不合理处方流入临床。刘颖[7]研究中,2017 年在进行处方点评强化药师审方工作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7%,低于2016 年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验证了强化处方审核工作对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而在满意度方面,本次研究实验组患者对药师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该方案可提高患者对药师工作的满意度。原因在于,通过强化审方工作,减少了不合理处方流入临床,且强化了对患者的指导服务,故患者的满意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刘丽华等[8]研究中,观察组在进行中药处方强化审核后,患者总满意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一致,也佐证了强化处方审核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药师中药处方审方能力,强化审方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不合理处方流入临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