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耐多药肺结核病是结核病控制治疗中比较困难的问题之一,多是由细菌学、临床规划不科学引起[1],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带菌时间长,治疗时间长,在治疗期间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较大。以往治疗方式比较单一,采用全身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容易反复。有研究指出耐多药肺结核病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显微镜介导治疗[2],局部给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9 年7 月~2020 年1 月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96 例为研究对象,男53 例,女43 例,年龄18~49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观察组女22 例,男26 例;平均年龄(39.5±4.2)岁。对照组女23 例,男25 例;平均年龄(41.3±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病史6 月~3 年不等,均有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史,心电图检查正常,X 线和CT 诊断显示肺部空洞型结合病灶。排除标准: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肝肾功能衰竭、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身化疗,化疗方案选择2DVThAL/7-10DVTh 治疗方案,口服0.3 g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3 次/d;口服0.2 g 左氧氟沙星,2 次/d;口服0.45~0.60 g 利福喷丁,2 次/d;注射0.4 g 丁胺卡那,1 次/d。
观察组患者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根据X 线正侧位和胸部CT 片,确定病灶范围以及亚段支气管等,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尽量清除病灶分泌物,脱落坏死组织,去除结节、肉芽肿等,保持病灶位置位于最低体位,导管向前推进5~8 cm,反复冲洗和抽吸。分泌物多粘稠,采用10 ml 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局部注射0.1 g 异烟肼+0.1 g 左氧氟沙星(安徽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69)+0.2 g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国药准字H19990323)+0.15 g 利福喷丁,拔出退镜。治疗后30 min 保持患侧卧位,保证病灶区域位于最低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3、6、9 个月痰菌转阴情况。两组患者均治疗9 个月,分别在患者治疗3、6、9 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检测痰菌,强化治疗阶段,定期进行痰菌涂片检查,1 次/d,并开展1 次痰培养+药敏试验;巩固治疗阶段,定期进行痰涂片,1 次/个月。对患者进行胸片CT 检查,强化治疗阶段,检查频率为1 次/个月;巩固治疗阶段为每3 个月1 次。治疗中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强化治疗阶段,检查1 次/个月;巩固治疗阶段,检查频率为每2 个月1 次。痰菌转阴:痰菌涂片阴性连续至少3 次。
比较两组治疗9 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比较两组3、6、9 个月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缩小情况,病灶吸收判定标准:显著吸收:胸片检查发现病灶吸收>1/2;吸收:胸片检查发现病灶吸收≤1/2;不变:胸片检查病灶改变不显著。病灶吸收=(显著吸收+吸收)/总例数×100%。闭合:空洞闭合;缩小:空洞缩小>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3、6、9 个月痰菌转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3、6、9 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64.6%(31/48)、81.3%(39/48)、87.5%(42/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6/48)、52.1%(25/48)、58.3%(2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9 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9 个月后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9 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治疗3、6、9 个月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缩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3、6、9 个月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3、6、9 个月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缩小情况比较 [n(%)]
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大,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主要诱发因素为药物使用不合理,在结核病治疗中,耐多药结核杆菌仍然是治疗难点和重点[3-5]。大部分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合并存在空洞,部分患者存在多发空洞,局部分枝杆菌数量很多[5],在治疗中发现,常规治疗抑菌浓度比较低,很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病程较长,患者治疗中容易出现反复感染情况,周围血管分泌较少,血运不良,常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相应的部位[6],研究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治疗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本组研究中主要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配合全身化疗的效果,患者病程长,病理改变,纤维增生,血管吸收,病灶部位还会出现黏膜充血水肿情况,分泌物增多。以往研究采用全身化疗,效果非常有限,单纯化疗,药物难以达到病灶区域,药物杀灭结核杆菌效果非常有限。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方式,能够促进药物浓度的提高,有研究指出病灶局部血药浓度是全身化疗药物浓度20 倍以上[7],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穿透黏膜性质强,与结核杆菌结合,达到杀菌作用,提高转阴率。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充分吸引,能够有效清除分泌物,解除阻塞,使坏死组织脱落,促进空洞闭合,同时也能够清除细菌和毒素,促进组织修复。
不少研究指出,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8]。本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气管镜局部给药配合全身化疗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这可能是因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够充分清除病灶区域的分泌物,解除血管堵塞,改善引流情况,促进组织的生长修复[9]。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不同支气管黏膜药物吸收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肺泡毛细血管属于吸收药物最强的黏膜,有研究发现肺泡上皮Ⅱ型细胞表面吸收药物能力较高,能够将钠离子转移到基底侧,得到有效的气体交换,肺泡中注射药液后,在短时间内肺泡能够主动吸收药液,不会引起液体潴留。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能够保证药物直接打到病灶区域,进而提高病变区域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耐多药肺结核病在采取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需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患者出现咳血、气胸等并发症,在治疗中,保持患侧卧位,保证病灶处于最低体位[10],局部药物注射中,需要在电视监视下操作,保证药液不出现返流情况,拔出纤维支气管镜后需要保持患侧卧位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具有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