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过程中液滴碰撞动力学数值模拟

2021-08-30 10:50袁淑霞樊玉光宋光辉刘家豪
石油化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油相液滴水滴

袁淑霞,刘 涛,樊玉光,宋光辉,刘家豪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液滴碰撞是自然界和工业领域常见且难以控制的现象,液滴碰撞动力学的研究对石油化工、喷墨印刷及燃烧等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液滴在液相中的碰撞和界面结合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液-液分离过程。特别是随着原油采出液含水率的提高,如何有效分离油中的水、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对提高油品质量十分关键。对液滴碰撞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液滴的动态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分离、燃烧等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液滴碰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相介质中[1-5]。Qian等[6]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滴和烃类液滴在气体中的碰撞过程,得到了液滴的碰撞结果区域图。Finotello等[7]通过实验研究了非牛顿液滴的碰撞,得到了非牛顿液滴碰撞We-碰撞参数(B)的状态图。Willis等[8]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了黏度对液滴碰撞过程演变影响的实验研究。Xia等[9]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两个氧化铝等径液滴的正面碰撞,并对比文献[6]中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氧化铝液滴的碰撞模型;研究了连续油相中两液滴的对心碰撞过程,得到了碰撞时间与液滴直径(D0)的定量关系以及液滴聚结破碎特性与形态和聚结时间的关系。孙盖南等[10]对剪切水流中硅油油滴的变形、运动情况及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李睿等[11]通过实验研究了甲苯-水的体系中两液滴碰撞后的振荡行为。通过以上研究,明确了液滴在液相介质中碰撞后的演化过程及机理,但未能得到液相碰撞We-B结果的区域分布图。

本工作采用流体体积(VOF)法对等径水滴在油相中的二元非对心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液滴碰撞后的变化规律及不同We和不同B下的碰撞结果,并对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形成基于油-水两相体系的液滴碰撞结果的区域分布图。

1 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

研究两液滴在静止的液相介质中的碰撞过程。由于仅考虑液滴碰撞后形状演化的过程和演化时间,投影方向的形状变化过程可以体现液滴的形状变化,因此采用二维模型进行研究。认为液滴碰撞过程中连续相是不可压缩的层流流动,且不考虑温度变化,因而忽略能量方程,两相流动(离散相是水相,连续相是周围的油相)。由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数学表示,采用VOF法跟踪碰撞后液滴运动的自由界面。

1.1 控制方程

使用ANSYS FLUENT 19.2商业软件,利用经Hirt等[12]改进的VOF法进行模拟计算。该方法引入了离散体积分数(α),α被定义为计算单元中离散相体积与计算单元总体积之比。密度和黏度由α在两相之间的线性插值的加权值计算,见式(1)。对任意一点(x,t),当该点位于水中,取α=1;当该点位于油中,取α=0;当该点位于油水过渡区中,取0<α<1。

式中,ρ为密度,ρW为水相密度,ρO为油相密度,kg/m3;μ为黏度,μW为水相黏度,μO为油相黏度,Pa·s。

α的输运方程见式(2)。

式中,u为速度,m/s;t为时间,s。

表示两相的动量方程见式(3)。

式中,T为应力张量,N/m2;fσ为由于界面张力引起的体积力,N,由式(4)计算得到。

式中,σ为界面张力系数;k为Brackbill等[13]计算的界面区域的曲率。

1.2 数值模拟模型

采用方形计算区域,在液滴周围对连续相区域建模。Mohammadi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当连续相尺寸不低于碰撞D0的5倍时,模拟结果与连续相区域尺寸无关。为了确保所有的碰撞产生的卫星液滴都在计算区域内,指定连续相尺寸为D0的10倍。参考油水分离过程中的液滴大小,选取D0=200 μm,因此计算区域为2 mm×2 mm。网格划分过程中,定义最小网格尺寸(s)和尺寸比(l,l=D0/s),并采用l=25,40,50三种方式进行网格划分。由模拟结果可知,当l≥40时,液滴经过同一点的速度基本不变,确定以l=40进行网格划分,对应不同B划分的网格数量不同。设定连续相的所有外部边界为壁面,使用Fractional Step压力速度耦合算法,压力插值选用PRESTO格式,采用二阶迎风格离散动量方程,设定时间步长为2×10-7s,由于D0=200 μm,根据计算的最大We及液滴的物性参数可知液滴最大速度为2 m/s,一个时间步长内液滴运动的距离为4×10-7m,取l=40时最小网格为5×10-6m。计算得出一个网格需经过12.5时间步长,可见本工作选取的时间步长可行。

初始时刻(t=0时)两个等径液滴在静止的连续相中以相同的速度发生非对心碰撞,二元液滴非对心碰撞动力学的三个无量纲参数为We,Re,B(0~1),定义液滴碰撞的相对速度(ur),取流体界面张力系数为0.051 N/m。虽然乳化剂的加入能够降低液滴的界面张力,但同时乳化剂在界面发生吸附,形成一层界面膜。界面膜对离散相液滴具有保护作用,使其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不易聚结,而液滴的聚结是以界面膜的破裂为前提,聚结能够使液滴数目逐渐减少同时液滴平均直径不断增大,导致乳状液被完全破坏,最终实现油水相分离[15]。计算过程中未考虑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及界面膜强度的影响。

2 模拟结果与讨论

2.1 模型的验证

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气相介质中的液滴碰撞过程进行模拟,并与文献[6]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由于连续相为气相介质与液相介质的区别在于材料的属性,与模型和边界条件无关,经过验证的模型可以用于液相介质中的液滴碰撞模拟。针对验证模型,在常温常压的N2环境中,对十四烷液滴的碰撞进行研究,模型的验证实验中We=0.2,Re=14.8,B=0.20,σ=0.026 5 N/m,D0=240 μm,实验过程N2及十四烷液滴的物性参数为:N2密度1.138 kg/m3,N2动态黏度1.78×10-5Pa·s;十四烷液滴密度762.8 kg/m3,十四烷液滴动态黏度2.32×10-3Pa·s。图1为模拟结果与Qian等[6]实验数据的对比。由图1可知,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液滴变化形态基本一致,只在达到某一形态的时间上略有差异,说明模型的选择及边界条件的设定可正确模拟液滴碰撞过程。应用该模型研究水滴在油相中的非对心碰撞时,只需改变连续相的物性参数,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模拟液相介质中的液滴碰撞。

图1 模拟结果(a)与实验结果(b)[6] Fig.1 Simulation results(a)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b)[6].

2.2 We对碰撞结果的影响

图2为不同We下的非对心碰撞过程。由图2(a)可知,在We较小的情况下,液滴在靠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较大变形,维持初始形态发生碰撞,液滴由接触边缘位置开始发生聚结,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发生振荡。在1.60 ms时液滴变形达到最大,此时液滴动能最小,表面能达到了最大;之后动能增加,但由于初始液滴速度很小,在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克服表面能及油相阻力,此时的动能已经不足以冲破界面张力和黏性耗散的束缚,经过多次轻微振荡后最终永久聚结,达到稳定状态。由图2(b)可知,We的增大导致液滴在碰撞接触前,液滴形态已经发生了较大形变,液滴聚结的时间也明显提前,碰撞过程中液滴被拉伸发生显著变形,受惯性矩的作用,液滴在变形过程中伴随着旋转运动,使得形状恢复时间变长。由图2(c)可知,在此B下液滴聚结和破碎的临界点We=32,此时液滴发生振荡的周期变大,变形也越发剧烈。由图2(d)可知,在惯性力作用下液滴被拉伸变形更大,此时液滴的界面张力不能束缚动能的作用,最终液滴断裂形成了两个液滴。由图2(e)可知,随着We继续增大,液滴发生破碎的时间前移,且破碎后形成的两个新液滴也更快地恢复成球形。

图2 不同We下液滴碰撞演化过程Fig.2 Droplet collision evolution under different We.Condition:collision parameter(B) 0.50.

2.3 B对碰撞结果的影响

图3为不同B的非对心碰撞过程。由图3(a)可知,当We=20,B由0.05增到0.10时,液滴变形情况不明显,但随着B的增加液滴接触时间明显推迟,并在振荡过程中伴有旋转运动。由图3(b)可知,当We=30,在B较小的情况下液滴发生碰撞后,开始沿垂直液滴碰撞方向拉伸,达到最大变形后沿碰撞方向收缩,振荡过程没有明显的旋转运动发生;但随着B的增加,液滴接触时间也逐渐推迟,振荡周期明显变大,可看到液滴碰撞过程中有旋转运动发生(如对比图中B=0.30、接触时间为0.88 ms和B=0.90、接触时间为1.2 ms两组数据),且旋转角和振荡幅度随B增加而增大。由图3(c)可知,当We=37时,液滴破碎的时间随B的减小而滞后,但液滴旋转的周期随B的增大而加长;当B=0.10时,由于偏心距较小,液滴发生碰撞后中间液桥沿着垂直液滴碰撞拉伸,当液滴表面能不足以束缚动能时液桥断裂生成两个子液滴;随着B的继续增大,中间液桥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发生偏转的幅度和角度也越大,液滴更快地发生了破碎,生成了两个子液滴。

图3 不同B下液滴演化过程Fig.3 Droplet evolution under different B.

2.4 液滴碰撞结果的区域分布

图4为等径水滴在油中碰撞结果的区域分布。

由图4可知,在We<30,We>37两个区间,液滴碰撞的结果只与We有关,分别为全部聚结和全部破碎;而处于We=30~37区域时,水滴碰撞的结果与We和B都有关。该图能够预测液滴非对心碰撞的碰撞结果。

图4 等径水滴在油中碰撞结果的区域分布Fig.4 Collision regimes of equal-diameter water droplets in oil.

3 结论

1)通过模拟油相中不同We和不同B条件下水滴的非对心碰撞,发现We<30时,水滴碰撞结果为全部聚结;We>37时,水滴碰撞结果为全部破碎,碰撞结果只与We有关;而We在30~37之间时水滴碰撞结果为聚结或破碎与We和B都有关。

2)液滴发生非对心碰撞的过程伴随有旋转运动的发生,随B的增加,旋转的幅度和角度也越大,B越大离心作用就越大,对临界We的影响也越大。

3)通过对不同We下水滴在油相中非对心碰撞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油中等径水滴发生聚结和破碎的临界We的范围为30~37。

符号说明

猜你喜欢
油相液滴水滴
基于改进TAB模型的液滴变形破碎动力学研究
丁酮-甲苯法在乳化炸药复合油相含油量检测中的应用
气流中液化天然气液滴破碎数值模拟研究
一种包装型乳化炸药一体化油相乳化剂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的设计
利用水滴来发电
一种基于微芯片快速生成双层乳化液滴的方法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超疏水表面液滴冻结初期冻结行为传递特性
油相材料和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爆轰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