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秀
摘要: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思辨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一、多元辨析,丰富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比较单一,不懂得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所以常常得出片面的结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善于设置“思维陷阱”,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世间万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复杂性,从而让学生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例如,《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将心比心,在生活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这样的想法,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辨析问题,如给学生讲述生活中具体的小故事,鼓励学生思考:“按道理说,让座是好事情,但是有位同学让座之后,非但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还被骂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有的学生站在让座者的角度思考:“也许那位同学让座的时候声音很大,希望周围的人都听到他在做好事,有一定的炫耀之心。”有的学生站在被让座者的角度思考:“得到一个座位本来是好事,但是也有人会觉得被让座证明自己看起来是个弱者,这种感觉一定不好受。”由此,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做好事,也要懂得运用正确的方法,避免言语伤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双方都满意。学生围绕亲子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的纠纷等展开讨论,由此更充分地认识到了换位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思考。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很多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处事方法。
二、参与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任何一种思维的生命力都在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展开活动,尝试制订调查计划,思考如何选择采访对象,以及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哪些方法能帮助人们维护消费者权益,而且总结了目前人们的消费观念。此外,学生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人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充当“职业打假人”,进行恶意投诉,甚至勒索商家,这种行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还引导学生围绕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有人认为维权很麻烦,所以如果金额不高的话,就自认倒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呢?”“面对‘维权难的问题,你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如何解决呢?”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会变得更强,更好地了解如何合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同一个问题常常有若干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我们不能盲目地做决定,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辩证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三、模拟情境,做出正确抉择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财产留给谁》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遗产继承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学生讲述和财产纠纷有关的案例,鼓勵学生召开模拟法庭,以法官的角度进行思考,做出正确的抉择。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A被丈夫杀害,丈夫随后也自杀,围绕财产如何分割的问题,A的父母是否能要求民事赔偿?学生认为,可以依法将两人的父母、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确定各自财产数量后进行分配。考虑到丈夫是过错方,在分割财产的时候可以适当向A一方倾斜。在学生展开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法律知识说说法理和人情之间的关系,并思考通过学习,自己对遗产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在考虑事情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
四、主题探究,运用综合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将目光限制在课本知识中,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尝试在课外展开主题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结合课堂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点,设定合适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寻找各种素材,并进行互动交流和总结,从而更好地完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够在合作和分析中提升思辨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由和平等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平等意识。为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在网络上,有时候会有一些说话不负责任的人,而他们认为自己有言论自由,你赞同这种看法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地区有禁止出入的规定,而从疫区来的人也要遵守规定,隔离若干天后才能正常行动。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是不尊重人权的表现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再分析应该如何合理追求平等和自由。最后,学生认识到人们既要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自由,也要懂得约束自己,如此一来,学生对自由和平等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
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选择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若活动的主题和学生的生活关系不大,那么就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懂得从多个角度理性、公正、客观地看待世界,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