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宁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笔者从概念、本质、教学等角度出发,理性思考课堂要素的构成及其关联因素,致力于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力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回归概念看课堂
谈及课堂,有教育、课堂、学习、学生、教师五个概念不可回避,必须厘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活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只有立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的核心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本质上是教师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场域,教师在课堂上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維,学生在学习中生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合作化解问题,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围绕问题而展开。学习应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会学,即掌握学习的方法;二是在活动中学习,即理解学习的原理;三是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即感知学习的趣味。学生是有活力的独特的生命个体,从生命个体的自然需求出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教师的价值首先在于引导,引导学生去学习;其次在于指导,指导学生学习;最后在于疏导,疏导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只有厘清上述基本概念,才能在课堂中真正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二、回归本质看课堂
一个高效能的课堂应有四个核心指标:一是学本,即是否以学习为主;二是问题,即是否以问题为线;三是情境,即是否以真实为魂;四是生命,即是否以鲜活为根。
课堂是学习的核心场域,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学习展开互动的“能量场”,是学生学习素养从量变到质变的“孵化器”。问题决定课堂走向,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最高价值。什么样的问题最有价值?毫无疑问是来自学生的问题、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场域,简言之,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由若干个课堂组成的,课堂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从生命的视角看,课堂是由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生命体组成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一个个“我”的情感,尊重一个个“我”的需要,实现一个个“我”的愿望。
三、回归教学看课堂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由学生、教材、教师、学习情境四个要素组成,课堂教学是这四个要素同时介入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行为,课堂教学要聚焦教什么与怎么教。有这样一组数据: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共要上9500多节课,如果完成基础教育共要上13000多节课。令人深思的是:“学生上了那么多课,为什么教学效能还是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在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效率要高,这其实是不精准的。“效率”这个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机械在装置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另一种是人或机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比如,一堂数学课甲老师讲了8道题,乙老师讲了5道题,从数量看甲老师教学效率比乙老师高。如果8道题中,学生真正理解会用的只有3道题,那么甲老师的效率还高吗?因此,谈教学效率只能看到数量,而无法检测效能,无法看到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功用。因此,用教学效能的概念观照课堂,比教学效率显得更科学、更精准。
有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句话是对的,但它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时代而言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基于大数据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关键是怎么教,或者说以什么方式教,这仍然是制约教学效能提升的“瓶颈”,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缺少方法,特别是缺少科学的指导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唯有回归概念、回归本质、回归教学,理性思考课堂要素的构成和关联,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能。(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