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研究

2021-08-28 05:00崔书琴密思雨葛小雨王铖皓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裁判员范畴裁判

黄 谦 ,崔书琴 ,密思雨 ,葛小雨 ,张 宇 ,张 彬 ,王铖皓

在足球改革的背景下,女性裁判员已成为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一支独特的队伍。女性裁判员不仅在我国女足联赛中执裁,还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男足联赛中执裁。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我国职业足球女性裁判所面临的过劳现象和职业倦怠等问题日益突出[1],女性职业压力问题已成为制约足球裁判职业化的重要因素[2-3]。当前女子足球赛事繁多,女性足球裁判员执法出勤次数增加,比赛对抗激烈,社会关注度提高[4],中国足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对女性裁判员的执法工作提出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且职业化改革中打破了裁判员制裁的性别界限[5-6],越来越多的女子足球裁判参与到男子职业联赛的执裁工作中[7]。与此同时,女性因其所扮演的角色特殊,在裁判员职业发展中受到的压力更重,身心问题较多。女性裁判面临职业挑战和家庭挑战双重压力,导致了女性裁判职业倦怠、过度疲劳、晋升困难、职业发展受限、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8]。反观当前足球裁判员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男性裁判员,关于女性裁判员的研究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大部分研究成果仅对其发展现状、培训状况进行分析,对于女性足球裁判员工作压力的分析很少;目前还没有研究者将质性分析的扎根理论技术运用于女性足球裁判员工作压力的研究之中。基于此本文以质性研究为研究范式、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弥补“女性裁判员工作压力”研究领域的空白,开辟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作为主要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和理论性抽样结合的方法[9],选取30 名中国女子足球超联赛现役女性足球裁判员进行访谈,并在与这些受试者的访谈过程中就其工作压力情况及主要压力来源向她们进行提问。

1.2 研究过程

1.2.1 资料收集

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在正式访谈前为了验证研究问题女性裁判员群体的适用性,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名现役女性足球裁判员进行了预访谈,根据预访谈的情况适时调整访谈提纲,以确保正式访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2 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女性足球裁判员,采用目的性抽样和理论性抽样结合的方法进行持续抽样、持续分析的研究过程。访谈工作持续到第30 位受访者时,通过编码分析发现主要类别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达到饱和,无新的概念产生,根据扎根理论的要求,此时可以终止访谈工作。为了保护受访者隐私,本文对被访者信息进行了匿名化处理。受访者平均年龄31.8 岁,所有被访谈者均为中国足球协会注册执法的女性裁判员,她们都善于交谈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且裁龄都在至少6 年以上,能保证信息的充分性。加上预访谈时抽样的5 位受访者,截止到理论饱和检验通过时,研究共访谈30 位受访者,其基本信息见表1。研究者通过书面承诺书的形式向受访者保证基本信息以及研究资料仅用于本项目研究用途以打消受访者的疑虑;整个访谈过程是在相对平等、开放、包容的语境下进行的。

表1 被访者基本情况信息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viewees

1.2.3 资料处理

本文运用Nvivo12.0 质性软件编码与手动编码相结合的方法处分析资料。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对通过访谈获得的原始文本进行转录、整理,以备编码之用。本次访谈平均每份录音时长约30 分钟,平均每份录音文本约3 000 字,所有访谈文本转录的文字稿共计约9 余万字。其次,对访谈文本进行逐级编码,在此过程中提炼原始资料的本土化概念,并形成不同的范畴;在此基础上通过典范模式发现范畴间联系并通过编写故事线的方法提炼核心范畴。最后进行理论饱和检验。在理论构建过程中,通过编码对概念以及范畴不断整理和完善,并检验所构建的理论是否充实,如果没有到达饱和,则进一步收集原始资料,并重复研究程序,直到完成理论构建。

2 研究结果与发现

2.1 开放性编码

根据扎根理论开放性编码的原则和目的,本文对原始资料进行转录和逐句编码。在不违背原始资料语义和语境的前提下提炼本土化概念,并在本土化概念的基础上提炼开放性编码。具体过程如表2:

本研究通过对受访女性足球裁判员访谈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表2)中最终抽象出41 个本土化概念标签,归纳出12 个概念,分别是比赛性质、执法压力、工作性质、舆论导向、判罚异议、生理表现、自我提高、家庭角色、管理模式、人文关怀、心理表现、行为表现。其中比赛性质、执法压力、工作性质、舆论导向、判罚异议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对象提到次数最多、最普遍的因素。有鉴于这12 个开发性编码在女性足球裁判参与足球比赛执法工作的过程中影响很大,如下主轴编码的过程中继续对这12 个压力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类、范畴化,以逐步使其层次化和系统化。

表2 开放性编码过程与原始资料对照Table 2 Comparisons between open coding process and raw data

2.2 主轴编码

本文在开放性编码归纳出的12 个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发掘各个概念之间的层次和关系,并使用主轴编码将原本零散的概念梳理成为系统化的编码体系。在此过程中采用概念的类属比对方法对开放性编码进行对比,共归纳出3 个主轴编码:潜在压力源、压力结果和压力应对。

潜在压力源主要有三类:环境压力源、组织压力源和个人压力源。其中,个体压力层面所面临的潜在压力源有三个范畴:判罚异议、家庭角色和执法压力。主要包括了误漏判压力、关键判罚压力、球迷压力。组织层面所面临的潜在压力源有三个范畴:管理模式、收入达不到期望和工作性质。主要包括团队配合、工作协调、培训不足、晋升不畅、酬金不足等概念。环境层面所面临的潜在压力源有两个范畴:舆论导向、比赛性质范畴。主要包括媒体压力、国际赛事压力、关键比赛压力等概念。此三类压力源是女性足球裁判所面对的潜在压力源。

压力结果主要分三类生理表现、心理表现和行为表现。首先,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所收集整理得到了:如厕次数、饮食、运动系统反应、神经反应、心血管反应、排斥、焦虑、情绪不稳、运动能力、出勤率下降、执法质量下降等众多关于压力表现的概念。经过概念之间的属性比对和同类概念比较得出:如厕次数、饮食、运动系统反应、神经反应、心血管反应为生理表现。排斥、焦虑等情绪不稳为心理表现。运动能力、出勤率下降,执法质量下降为行为表现。

压力应对行动包括自我提升和人文关怀两个范畴。自我提升包括岗位晋升、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见识提升、经验提升等概念。人文关怀包括情感满足、同事安慰、上下级信任等概念。

从表3 可以看出,经过概念的属性比对分析后,女性足球裁判员的潜在压力源主范畴包括三个范畴:环境压力源、组织压力源、个人压力源;女性足球裁判员的压力结果范畴包括生理表现、心理表现、行为表现三个范畴;女性裁判在面临工作压力时普遍采取的压力应对措施有自我晋升和人为关怀两个范畴。这样使得各个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更具有层次性。

表3 主轴编码与开放性编码对照Table 3 Comparisons between primary axial codes and open codes

本文在3 个主轴编码归纳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A 因果条件-B 中心现象-C 脉络-D中介条件-E 行动-F 结果”的典范模型(Paradigm Model)工具,将分散的编码体系进行关联化[10],具体结果如图1 所示。研究发现,潜在压力源是女性足球职业裁判面临的职业压力影响因素,但不是所有的潜在压力源都能顺利转化为女性裁判的压力结果,其中起到转化过程中重要中介作用的是压力结果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个体在面临不同重要程度的压力结果时,会采取不同的应对行动,进而造成不同影响程度的压力体验和压力应对态度。因此以女性足球裁判员压力体验变化作为中心现象,围绕解释这一现象的研究目标可以将各个主轴编码之间的关系按照典范模式进行联结。以此来探寻女性裁判员在面对不同潜在压力源时的压力结果。以及由于应对行动的不同造成潜在压力源对压力结果的影响机制。

图1 典范模型分析Figure 1 Classic model of analysis

2.3 选择性编码

本文采用撰写故事线的方式确定核心范畴[11]。基于典范模型初步形成如下故事线:女性足球裁判员在面对潜在职业压力源时,在预期的压力结果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的中介作用下,做出不同的压力应对行为,从而造成了女性裁判员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上不同程度的压力结果。经过研究组的讨论,结合故事线与原始资料的不断比对,研究发现压力应对行动是女性足球裁判员职业压力体验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将“压力应对”作为核心范畴来统筹其它范畴。核心范畴分析如下图2:

图2 核心范畴分析Figure 2 Core category analysis

在撰写故事线过程中,本文根据典范模式分析中呈现的主轴编码之间关系并结合应激理论[12]进行核心范畴的发现。当前关于职业压力问题的观点包括认知论和应对论两种观点。认知论的观点指出认知评价是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是否有影响的认知过程[13],包括对压力源的确定、思考及期待,以及对自身应对能力的评价[14]。评价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思考、推理及决策等[15]。应对论的观点指出个体在面临巨大压力时首先产生应激情绪,后续根据应对措施的不同产生基于情绪的认知评价[16]。在确定哪个主轴编码可以作为核心范畴统领所有范畴时本文根据典范模式分析呈现的主轴编码关系并结合应激理论进行分析:如果持应激理论中应对论的观点,则压力结果主范畴中的心理表现情绪首先出现,个体在情绪的影响下根据压力应对产生不同的评价,进而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压力结果。这个过程过分的“情绪化”,忽略了潜在压力源的影响。如果持应激理论中认知论的观点,则首先承认个体的思维客观存在,人要有一定的思维才能对压力源有认知评价,再认知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压力结果。这个过程过分的“理智”,把情绪加工的过程归结为个体的思维不同,而思维的差异带来了认知的差异。本文认为个体思维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女性足球裁判的职业压力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撰写故事线过程中综合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认为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分析中应该首先承认潜在压力源客观存在。潜在压力源对女性裁判员的影响结果是在预期压力结果对个体影响重要性的中介作用下,个体做出不同的压力应对行为,进而导致不同的压力结果。这一点在访谈资料中也有所体现,如r13 指出“现在网络发达,你的错漏判很容易就会在媒体曝光,那么这种媒体曝光的结果,会造成很大压力,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压力结果重要性作为访谈资料中的隐藏因素自始至终在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问题中扮演着中介条件的角色。多数访谈对象虽然无法从理论的角度对压力结果重要性进行表述,但访谈资料中多处提及女性裁判员在面对压力时都有一个判断压力结果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本文的访谈资料中有两种表述机制:评价机制和应对机制,评价机制的访谈资料表现在r5 提出的“压力会随着错漏判对比赛影响程度成正比”等叙述,应对机制的访谈资料中的表现是r14 谈到的“如果有错漏判,你身边的同仁或者朋友可能都会对你的这个错漏判进行一个讨论,甚至也会有一些人身攻击,或看笑话等等,这种压力很让人不舒服。”现有的职业压力研究中将两种机制合并为潜在压力源的认知评价机制并提出了个人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过程影响压力结果的理论观点[17],本文的资料分析结果部分支持这种观点。但在本文资料中可以看出认知机制和应对机制这两种机制是被访谈对象分别描述的。本文认为在女性裁判员群体中应对机制之所以被单独表述出来,说明访谈对象认为裁判员职业压力中由应对机制带来的压力更大。结合以上三级编码过程及对比文献资料的故事线编写过程。本文尝试构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的理论模型如下图2。两种压力理论都有助于分析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研究。本文综合认知论和应对论的观点,认为在本研究中压力结果重要性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论的观点,压力应对行动则属于应对论的观点。二者共同决定了女性足球裁判的压力结果。本文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潜在压力源、压力应对和压力结果三个主范畴。压力应对的四种分化类型可以放大和缩小在潜在压力源影响下女性足球裁判的压力结果。

图3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理论模型Figure 3 Theoritical model of female referees'occupational pressure in professional Chinese football league

本文按照程序化扎根理论的规范,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持续抽样、持续比较、持续编码的研究过程。即首先以目的性抽样获取访谈资料,在对访谈资料编码的基础上发现需要补充的内容。其次在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理论性抽样,不断补充和完善之前访谈资料编码过程中出现的缺失。访谈和编码的过程持续到第30 位受访者时,通过编码分析发现主要范畴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达到饱和,无新的概念产生。据此本文认为达到了理论饱和,可以终止访谈过程。在此过程中各个概念、范畴持续涌现,范畴间的关系以及核心范畴逐渐清晰。

3 分析与讨论

3.1 性别与女性足球裁判潜在压力源的分析

职业压力的性别差异需要结合不同行业、职位、婚姻状况等不同因素做出判断[18]。本文分析认为女性足球裁判会面临众多潜在压力源包括个人、组织、环境等三个层面等,并非所有的压力源都能顺利转化为压力体验、更无法全部转化为压力结果。潜在压力源对男女均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是在潜在压力源转化为压力结果过程中,其实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机制[19],包括认知评价机制和应对机制。在职业足球裁判员群体中,男性裁判员可能与女性裁判员面临相似的潜在压力源,但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认知评价机制不同,导致二者压力结果重要性的判断不同。同时在应对机制上,二者之间压力应对方式和压力承受水平也有所不同[19],本文压力应对范畴中梳理了两个主要维度,其中女性更倾向于人文关怀积极度的提升。

除了在认知机制和应对机制上的性别差异外,性别差异也体现在潜在压力源范畴中。女性裁判员所面临的潜在压力源中最突出的就是家庭因素[20]。家庭因素主要包括裁判员成长经历、个人认知、经验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中国传统的社会规范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女性裁判员的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普遍接受了女性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规范;在处理职业压力和家庭压力的关系时,女性足球裁判员往往会选择牺牲更多职业机会。导致女性被认为由于需要照顾家庭和子女,在脱离家庭环境面对职业环境时,出现了与男性足球裁判员的比较劣势。这些也与郭宗君等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21]。

3.2 压力应对作为核心范畴的分析

应激理论中认知论的观点认为认知评价机制是决定压力结果的主要因素[22]。基于此观点女性足球裁判对于潜在压力源的认知评价是压力结果产生不可缺少的环节,应该把对潜在压力源的认知及评价作为联系压力结果及压力应对的核心范畴。但根据本文的访谈资料显示,认知评价机制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概念和范畴,且在本文中并不是能够联系所有主范畴的核心范畴。资料中多处表现出压力结果重要性是决定压力眼界的重要中介,但中介作用的机制并不仅仅是指认知评价机制,还有更重要的应对方式转换机制。本文认为认知评价机制主要是指人自然性角度上的心理和神经机制,应对方式转换机制则是指人社会性角度上的应对方式转换机制。女性足球裁判在面对相同潜在压力源时会产生不同的压力结果,起关键作用的是压力应对的方式。潜在压力源的认知和评价仅仅揭示了人自然性的机制,但忽略了裁判员的社会关系角度。因此本文选择压力应对作为核心范畴。压力应对是应激理论提出的概念。应激理论认为[23]个体会面临众多潜在压力源,但并非所有的压力源都能顺利转化为压力体验、更无法全部转化为压力结果。本文资料中显示女性裁判员的潜在压力源转化为压力结果过程中,其实经历了复杂的机制,包括认知评价机制和应对机制。应对机制的呈现与Folkman[24]等人的研究观点相似,他们在对儿童自我和外界压力互动影响关系的研究中指出:个体在面对外部世界时总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方式,因此需要一种应对方式转换机制,专门负责适当应对行为的选择。这种态度选择和态度转化的机制可以命名为自我。此时的自我其实是一种应对方式过程。不同的个体在面临相同外界压力时,会产生不同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的累加结果形成了外界对个体应对态度的总体认知即外界看到的个体自我。这个自我会随着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不断的完善和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仍旧脱离不了它是一种应对方式转化机制的本质。本文认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女性裁判员群体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决定压力表现的重要行为过程,它包括自我提升和人文关怀两个范畴。这与马晓彤[25]在其关于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对其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中的观点不同,她认为女性工作压力的应对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情绪变化决定了个体在应对压力时的感受和态度,进而导致不同的压力应对行为。但本文认为应对论的观点从根本上否认了应激理论提出的:压力应对是自我与外界互动的结果。应对论过分强调个体在应对压力时的心理机制,而忽视了个体的社会互动机制。在女性裁判员职业中,个体情绪固然是应对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同行的帮助,运动员的支持等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行为才是最终决定个体压力应对方式的关键。因此本文根据原始资料梳理了自我提升和人文关怀两个范畴,根据以上两个范畴的积极性不同,女性足球裁判可以划分为四种理想化的压力应对模式类型:分别是解决问题模式、寻求支持模式、改变自我模式和逃避压力模式。当个体面临潜在压力源的影响时,选择四种不同的理想化应对模式往往带来不同的压力结果。

3.3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压力结果的分析

本文编码结果显示,女性裁判员压力结果分为生理表现、心理表现和行为表现三个层次。三层次的划分与现有文献研究结果一致[26],但是生理表现在访谈资料中呈现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与女性教师、医务工作者和财务工作者等职业相比较,女性裁判员压力结果中生理表现更为突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访谈资料中的r20 产后复出和r21 伤病压力两个概念上。本文重点对压力结果中这两个概念进行访谈资料比对分析和文献对话。

现有职业压力的研究成果认为:对女性教师和女性财务工作者等职业而言,即使女性完成生产和哺育后重操旧业,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壁垒也并不明显,反而对于女性财务工作者而言经验的沉淀比技术更新换代更为重要[27]。多种职业的女性在处理职业发展问题时都会面临“产后复出”的问题,但在访谈资料中这个概念被反复提及,说明裁判员群体对此非常重视。本文认为女性裁判员产后复出所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职业资格壁垒和专业技术壁垒,还有更重要的身体素质壁垒。女性裁判员工作时的运动量不低于运动员,这对裁判员的体能提出的很高的要求,为了在产后复出后尽快恢复体能女性裁判员需要坚持长期的恢复性训练。恢复性训练中的困难正如访谈对象r20 谈到的“生完孩子,自己很多次想放弃裁判工作,身体要想恢复到孕前状态,真的是太艰难,太痛苦了”,这是女性裁判员产后复出过程中身体素质壁垒的体现,也是与其他职业相比,女性裁判员压力结果中突出的不同之处。

女性裁判员与运动员一样是“吃青春饭”的职业,访谈对象的平均年龄仅31.8 岁,超过40 岁的女性裁判员数量较少。由于执裁过程中的长途奔波和高强度的执裁体力劳动,多数访谈对象表示伤病问题是困扰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足协正在积极探索裁判员职业化制度,目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裁判员晋升制度中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裁判监督量化评估、裁判长赛会工作报告以及裁判自身业务能力三方面评价,其中量化评估对裁判员体能提出了较高要求[27];同时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裁判员采用选派制度,裁判员评价结果成为选派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从制度层面对女性裁判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严格的标准,但晋升制度和选派制度对应的裁判员伤病保障制度则正在完善过程中[28]。本文认为女性裁判员随着年龄增长和执裁过程中的工作劳损,伤病问题逐渐突出,许多大赛经验丰富年长的女性裁判员由于体能达不到体测标准而导致无法胜任执裁工作,这一点在访谈资料中也有所体现,如r21指出“因为受伤体测没过,这些都是自己想办法想去努力。就是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去医治这些东西,但是因为以前踢球常年留下一些老伤,像病根儿一样就跟着我”。本文认为以上两个概念是与现有研究成果相比在女性裁判员职业中最突出的压力结果。

压力结果在心理表现层次上的编码结果与现有研究结论一致,女性裁判员也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行为层次上本文归纳了两个概念r40 出勤率下降和r41 执法质量下降。本文认为这些行为层次的压力结果是女性裁判员队伍人才流失的重要诱因。在现有的裁判员晋升制度和选派制度下,出勤率下降和执法质量下降的行为结果直接影响到女性裁判员的薪酬待遇和职业晋升问题。女性裁判员在职业化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个人承受了部分制度成本,且同时由于这两个压力结果的行为表现导致个体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经济收入等收益降低。个体在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又看不到职业发展未来的希望,由此进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女性裁判员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此研究结果与王汉臣[28]等人的观点一致,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完善保障制度的足球裁判职业化的制度体系是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重要制度手段。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第一,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分析,认为压力应对范畴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的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撰写了故事线并梳理了关于女性足球裁判职业压力的3 个主轴编码、12 个开放性编码以及41 个概念标签。在此基础上依据应激理论,从潜在压力源、压力应对、压力表现三个角度出发梳理了众多概念的层级关系。

第二,本文发现了压力应对论视角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能够形成四种应对模式的理想化类型:解决问题模式、寻找支持模式、改善自我模式和逃避问题模式。值得强调的是以上实质性理论,是应激理论中职业压力应对论在女性足球裁判员群体中的首次探索应用。未来随着认知-情绪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的不断完善。应对论将有更多实践检验的机会和更大的研究前景。

第三,本文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尝试构建了女性足球裁判职业压力源与压力表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女性裁判员职业压力是裁判员在面对潜在职业压力源时,在预期的压力结果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的中介作用下,做出不同的压力应对行为,从而造成了裁判员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上不同程度的压力结果。拓展了应激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微观角度厘清了潜在压力源对女性足球裁判职业压力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4.2 研究展望

女性裁判员群体作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足球运动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比较于足球体制改革、校园足球等热点研究问题,女性裁判员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聊聊无几。在赛场上裁判员角色是法官、是引导者、是秩序的代表。但在赛场之外裁判员承担着足球项目价值观的倡导者责任,从裁判员哨音中吹出的是新时代“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和足球运动价值。在足球运动中女性裁判员相比于运动员是少数群体,但女性裁判员又是承担足球改革时代责任的特殊群体。在当前部分社会舆论对足球运动进行“污名化”的现实背景下,女性裁判员需要更多为足球运动价值观正名的机会,需要更大为足球运动倡导正确价值观的舞台。学界应多关注女性裁判员群体的现实问题,这是足球改革等关乎体育强国的重大研究问题在特殊群体的体现。如潜在压力源应对机制为何在女性裁判员群体中作用明显? 以及女性裁判员的产后复出和伤病压力等概念为何相比较于其他女性职业如此突出?这些非主要研究目的的研究问题出现,代表了这个群体领域存在广阔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过程发现的新问题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裁判员范畴裁判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不给面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