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专业基于宝马“BEST项目”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2021-08-27 17:04孙建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学徒宝马校企

孙建云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及其推广的必要意义,着重描述了基于宝马“BEST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现途径,从校企合作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岗位对接、质量保障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为现代学徒制在汽车服务类专业的实施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宝马;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汽车服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112-02

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职成〔2014〕9号文件《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意见》中强调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的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因此不少职业院校积极试行,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现代学徒制的起源与特色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它起源于二战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的新型学徒制形态,成为当时联邦德国制胜第二大经济强国的“秘密武器”之一。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开展了新的学徒制改革与实践,“现代学徒”概念最早由英国在1993年制定的“现代学徒计划”中提出,但在西方各国不同的体制背景下,表现形态也有所不同。“根据培养形式和学徒学习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等,后来逐渐发展成现代学徒制,代表着世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典型特色如下: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育人才;在企业期间不再是松散的顶岗实习,而是有一对一的企业师傅指导;有专门的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同时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兼具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与对应权益。

二、汽车服务类专业依托“BEST项目”实践现代学徒制的途径

宝马“BEST项目”是宝马售后英才教育项目(BMW Education of Service Technology)的简称,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涵盖了汽车服务类专业中的机电维修、车身修复、维修业务接待、零配件管理等方向。项目从2006正式启动以来,参与的合作院校已达16家,累计培养学生7000余人。其培养模式已“成为企业行业校企合作的典范和标杆,得到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1]因此,值得从实踐研究层面进行总结提炼,为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提供有益参考。归纳起来,其主要实现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宝马“BEST项目”具有德国宝马企业的品牌与文化基因,决定了其自带“双元制”特征,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项目具备完善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包括健全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与运作制度,明确的双边职责与成本分担。在项目合作之初,学校需要建设符合宝马要求的培训基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功能完备、可用于各种汽车售后服务项目的校内实训场所。其中不仅涉及场地、设施设备、工具等资金投入的问题,还要建立车间维修网络等系统资源,只有通过宝马和学校共同负责投入建设,才能够模拟再现宝马经销商售后车间的真实情景。因此,只有这种深度紧密的合作模式,才能够统筹利用双方优势资源,为项目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真正落实“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

(二)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

“BEST”项目的学徒学生由校企联合选拔,首先对汽车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政策讲解以及宝马品牌日等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项目优势及与原有学习方式的区别,组织有意向的学生进行申报。然后由项目负责老师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测试及面试,初步确定预录取学徒名单。之后再组织企业方的经销商进行现场招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用工单位,基本确立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工的双重身份,并明确岗位培养目标与权益保障等事宜,在随后的生产实习阶段与企业、学院签订三方协议,购买商业保险并享受学徒津贴。顺利完成项目的学生在学徒期满后一般都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了学徒学习过程与职业生涯的融合”。

(三)紧密对接岗位的教学与实践标准

“BEST项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征极为契合,重点突出实践性岗位能力的直接对接,课程开发必须要符合宝马售后服务企业的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企方提供专业课程的内容、技能实训的要求以及必要的软件系统及账号,并依托宝马中国培训学院和学校专家教师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及相应的实施方案,包括共同开发的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学习手册及其他课程资源包。学校阶段的课程实施由获得宝马培训师资格认证的学校教师来承担,通过优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传递知识与技能学习。由于整个教学方案的设计标准都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合理编排成具体的、任务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能够合理地把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植入更加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行动体系之中,以对接生产一线的职业技能需求。

(四)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

学生在整个培养周期内的学时是按照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分配的。一般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进入宝马培训基地学习汽车售后服务专业知识,并完成校内基础实训,这个过程由学校组织理论和实操考核。在通过相应的模块考核之后,进入签约的宝马经销商实习,由企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实战训练、学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并完成实习手册制定的工作任务,这个过程由企业来考核评价。当然,该过程中也有专任教师定期跟踪访谈,发挥学校的监管与纽带作用,妥善解决学徒和企业之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在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结束企业实习后返回学校培训基地完成第二阶段的学习,然后进行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认证考核,其包含理论与实操,严格按照企业员工的上岗要求进行资格考试,认定学徒的技能水平,获得含金量较高的宝马认证证书。整个“三阶段(学校+企业+学校)培养模式,配合基于职业岗位标准、面向过程的考核评价与面向结果的技能认证考核机制,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目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在实践过程中,项目取得了诸多成效,其中最具价值的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成效

由于现代学徒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关键技能的领悟与传承,既注重专业理论的教学过程,又突出技能操作的养成过程与经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业时社会认同度高。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能够“增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3]得益于项目搭建起顺畅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平台,极大地整合了校企双边资源,突破了职业院校单方面培养人才的瓶颈问题。企业方面也能够全程参与准员工的选拔和培养,让学徒提前接受技能磨炼与企业文化熏陶,大幅缩短用人培训周期,节约后期费用,人才培养的投入价值突出。在学生、学校、企业三赢局面中体现出明显的成效。

(二)师资团队建设成效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将“双师型”教师力量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关系到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宝马项目深入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也颇有成效。从计划、选拔、培养到认证,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要求,再加上系统的学习、研讨、下厂实习等,不仅使教师掌握了积极教学的方法,而且注重教师对一线技术的实操能力,然后通过宝马中国培训学院的培训师认证,参与实施项目的教学与管理。除此之外,教师还有机会和企业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或参与到企业员工的培训认证与技术等级评定等工作中,提供社会服务,培养出功底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当然,在项目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在校“学生”与企业“学徒”双重身份的界定上还不够清晰,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的支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难免受到制约。作为在校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并不能够签订正式合法的劳动合同,因此也不具备真正的企业员工身份,只能被称为“准学徒”,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还有学徒流失的问题,由管理制度、师傅和学徒报酬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有部分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与学校沟通,对项目管理松散,工作安排不合理且疏于指导,导致学生的流失;有的企业较难找到符合条件的企业导师,“双主体”育人作用不明显,再加上缺乏良好的师徒文化环境,致使学徒流失;还有部分企业不重视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与薪资待遇相匹配的问题,学生在不同集团不同企业中的待遇与境遇的差别也较大,也是学徒流失的一大因素。

所以,要突破现代学徒制的初级阶段,亟须解决如下一些问题。首先是国家层面上的激励政策与经费保障问题,其次是企业内部的思想认识、制度建设与人文环境等问题,然后要加强宣传倡导,转变人才观念以获取社会认同。

尽管如此,“宝马BEST项目”以深度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来开展汽车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一种特色实现形式,为推广到其他校企合作平台或相类似的专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乐山.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四共”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24-29.

[2]趙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学徒宝马校企
今日菜色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宝马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