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皓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具有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教育改革,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各部门要做好自己的职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高校各类课程相互结合、共同协作,形成一种高校课程的协调效应。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发挥教育的总领作用,实现育人功能。
关键词: 高校课程 思政协同 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把思政课和高校育人机制相结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就是把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方法和过程与育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对于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上好高校思想政治课,使高校思想政治课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代共进步。还指出,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在高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这个大平台,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包括思想政治课和所有其他课程都应“保持沟通渠道,树立良好的责任心”,使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一致,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高校教育必须在新时期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提高德育和教学能力,坚持发展理念,关爱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一、课程思想政治的内涵和必要性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不是增加课程,也不是增加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发挥德育树人润物无声且增加知识的作用。围绕“知识教育与价值指导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应加强明晰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整体课程教育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教育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专业课程教育无法进行知识点的融合。一些专业课程的老师没有正确理解知识转移和价值指导之间的关系。不能自觉地将价值教育纳入教学过程,只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无法紧密结合。部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在内都处于“独自作战”的困境,要给高校课程树立“全员、全课程、全参与和学科结合”的教育理念,通过多渠道联动开发教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思想政治课”向“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思维转换。
二、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的关系
(一)共同任务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需要挖掘出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相关知识和资料。用这样一种方式与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并起到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时期高校传统课程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在这种新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高等学校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尽快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
(二)一致方向功能
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与课程的功能是一致的。这两门课程均以当代大学生为基础,侧重于指导当代大学生开展活动,是对大学生更积极健康的思考。这种思想还可以充分发挥教育作用,准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向,指出高校在开展当代思想教育时必须优先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纸上理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具有一致性,与此同时,对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缺乏反思。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大多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理论教育,忽略实践教育。导致大学生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理论知识解释,不能以实践为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一)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要培训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训人和为谁培训人”的根本问题,并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方向,新形势下高校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共发展。“思想政治课程”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精神的有效探索。高等学校党委要深刻理解和贯彻大学教育的使命和精神,牢固树立“修身育人”的根本理念,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强化责任,理清教育宗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导责任是,一方面,有必要增强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形勢的认识,增强对思想政治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本质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优秀的建设者,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领导者应该发挥履行职责的能力,督促二级高校党组织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想政治”的设计与实施,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能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教师的深度参与是关键
首先,要增强专业教师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固树立如下观点:专业教师不要安排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讲授和政策讲授的特殊课时,而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挖掘学科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实现科学与价值、知识与意识形态的辩证统一。专业教师应不断增强教学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估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现教育目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要进行创新设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于一些专业课程,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高师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提高软、硬件水平,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同时提高待遇水平,为引进人才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应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操守,使他们学会在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引领思想价值,创建与之紧密结合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加强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要素,打造高素质的“课程思想政治”示范教师。
最后,高等学校应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加强实践训练,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建设,要求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价值,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的德育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努力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全方位建设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知识储备丰富及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多方面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
(三)创新课程思政方法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要求大学生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建构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实效性,不断优化与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真正将德育资源融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首先,优化教学设计。高校应对专业课程的德育性功能有正确认知,督促相关教师积极履行自身的德育职能和义务,基于整体角度深入发掘各专业课程中隐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际交往关系准则融合应用到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其次,革新教学方法。高校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站在大学生的认知角度思考教学方式,在顺应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改革教学体系,赋予大学生课堂主导权利,调动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主观能动性,从认知、情感、行为等角度着手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
(一)體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高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对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教育传播过程中,思想课程主要强调思想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并将其知识组织起来传播给大学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教材主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获取,向大学生传播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沟通方式,主要是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思想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课程思想政治机制建设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绩和提高学生思想的有效性,实现高等教育的思想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强调显性教育,包括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两者区别开来,根据显性和隐性特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三维综合课程体系。组建后,校内外的专家和老师进行以人为本的专业教学教育,可以更快地促进该课程的发展和深化教育作用。所谓三位教育是与思想政治课程理念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取长补短进行互补教学。
五、结语
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地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业与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当前,社会生活在持续变化,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高校教学实践时,要把思政教育与课程体系有效融合,并结合不同学科一起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协助学生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英子.高师思政教育专业法学教育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64-66.
[2]索雪瑞,于金秀.网络思政教育的兴利除弊[J].思想教育研究,2005(4):15.
[3]陆经伟.构建思政教育推进就业的内容与途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5):29-33.
[4]朱平.“礼”的再认识及其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之要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3-135.
[5]李勤.关于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