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综述

2021-08-27 05:31冯秀环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冯秀环

摘   要: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关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高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新要求,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发展面临的問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径等。本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期望为后人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当前,需要更多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研究质量和深度有待提升,实证研究有待增加。未来关于专业教师思政能力的研究,仍是学术讨论的热点。期待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加入课程思政教学中,从实践出发,构建思政能力体系,探索思政能力路径,进行更多深入的、高质量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课程思政   思政能力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1],要求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明确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使命,提高思政理论素养,注重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思政课一起“同向同行”,通过“协同育人”的手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非思政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征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业课教师需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在进行传统专业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思政教育使命。学者们对于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教育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课程思政中面临的困境及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径方面均有论述,下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新要求

1.树立课程思政责任

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是专业课教师为了在专业课中成功进行思政教育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学者们一致认为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时候,专业教师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和关键,教师需要明确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责任与使命。顾晓英[3](19-21)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责任,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增强课程育人效果,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育人方法。虽然时代发展要求专业教师投身于思政育人任务中,但是课程思政是专业教师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助推器。成桂英,王继平[4](142-146)认为,首先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少部分教师对在非思政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积极态度;其次,课程思政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育人身份认同感;再次,课程思政有助于推动教师思政素养、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2.课程思政素质要求

课程思政的背景对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张德福,路晓鸽等[5](128-131)认为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具备一定的思政教学能力。教师的思政能力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薄萌萌[6](68-74,111)认为,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首先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理论和思想上接受思政思想,提高思想觉悟、谨言慎行;其次,充分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构专业知识和规律,提高专业素养;最后,在探索中进行思政教学,提高思政教学能力。在政策导向下,教师需要首先扮演学习者的角色,之后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从而成为合格的教化者。

从相关研究来看,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素养研究不足,只能参考思政课教师所需的核心素养,李景山,梁亚萌[7](72-75)认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应从政治素质维度、理论素养维度、语言表达维度、教学技巧维度、师德师风维度进行思考。冯伟光[8](92-94)认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道德品格。还可以依据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项素养要求,正如潘玉腾[9](35-39)认为的,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要求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推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结构模型的建立。

二、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1.思政能力提升的障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思政教学,现在要求专业课教师转变思路和观念,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承担思政和德育的任务,但课程思政能力面临诸多障碍。如罗仲尤等[10](138-143)认为部分教师对德育角色存在认知障碍;在对课程思政的规律把握上存在能力障碍;在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融合中存在障碍,在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制度障碍。江南[11](31-34)认为课程思政理念淡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够扎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欠缺;课程思政模式普遍单一;忽视课程教学规律是非思政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障碍。只有面对现状,正视问题,才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2.思政能力提升的难点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教师作为思政的主体,面临角色转换挑战,在思想上需要克服被动适应者的角色。李峰,马靖忠[12](46-47)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提升存在诸如对思政要素难以把握;思政元素与课程的有机融合难;教师的思政素质亟须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等困难。

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面临的问题,多集中在德育理念、制度保障、教学技巧等方面,其中对挖掘思政元素的技巧、思政教学设计的能力的研究成果较多。今后研究可以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时代特色加以关注,从更多的角度讨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及问题。

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

1.整体性的解决路径

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一部分学者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了概括性、整体性的解决路径。为了适应教师育人角色的转变,王华华,季卫兵[13](57-61)提出可采取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协同配合,提高素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课程交融,挖掘思政资源等方案,更好地重构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有学者针对育人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黄彩云[14](143-145)认为有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提高教师思政学科知识素养、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健全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等路径。梁宇,梁罡[15](152-156)直接提出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包括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真学真懂真信真教马克思主义、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2.具体细节方面的提升

有些学者针就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具体细节进行了研究。

针对德育能力提升问题,何天雄[16](54-60)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应整合资源、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强化督导功能系统;高等学校各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应提升职业修养,强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情感等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

针对协同共建问题,需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引领作用。武群堂[17](70-72)认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在理论修养上引领、在方法论素养上引领、在科学认识并遵循规律上引领。协同共建,打造高质量的“思政+专业”课程,以实现更好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针对执教能力不足问题,闫蕾等[18](77-80)以医学院校为例,认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方式包括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课堂理论授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等五种主要方式。认为排序前五位的适合引入思政元素的内容分别是:追求真理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道德品质;爱护环境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课程思政的过程应该是不刻意的、自然发生的。

针对课程思政绩效考核问题,思政教学能力的考核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成桂英等[19](79-83)结合相关课程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绩效考核的关注点,包括课程思政的目标、元素、与专业的融合、时效性、对错误观点的抵制、达成度。李文忠等[20](66)针对思政能力绩效评价,设计具体的带有评价指标的评价表,四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教学态度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表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

相关研究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路径给出了多样的解决方案,如在制度保障下,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科研和教学团队,但对路径探究过于宏观,需加强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近三年,这一课题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研究热点,如在中国知网主页面,以“课程思政教师”为篇名进行检索,从2017年截至2020年8月,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有121篇,这些文献的均篇下载数超过640次。未来一段时间,关于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问题仍然是研究热点,会有更多研究成果面世。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概括分析,一方面,理论研究多余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限于对上海市试点学校的研究,如江先锋[21](9-14)基于上海七所高校的实证研究,其他多数研究基本都是理论性研究。这就需要加强实证性研究,多关注高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型应用研究,造成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的情况。对专业教师思政能力进行的研究,多是思政课教师的成果,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关于研究成果的质量:其中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仅有15篇,占发表文献的12%,其余近88%的论文都是在普刊上刊登的论文。可见,现有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提升,呼吁更多的学者写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顾晓英.教师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20(6).

[4]成桂英,王继平.课程思政是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力抓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

[5]张德福,路晓鸽,等.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素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6).

[6]薄萌萌.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元认知过程——质性研究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4).

[7]李景山,梁亞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素质的五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

[8]冯伟光.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3).

[9]潘玉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

[10]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

[11]江南.高校非思政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刍议[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2).

[12]李峰,马靖忠,等.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8).

[13]王华华,季卫兵.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专业教师角色审思[J].北京教育(德育),2019(5).

[14]黄彩云.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研究[J].新西部,2019(9).

[15]梁宇,梁罡.“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4).

[16]何天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

[17]武群堂.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引领作用——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

[18]闫蕾,郝卫东,詹思延.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化提升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20(3).

[19]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

[20]李文忠,赵博文.课程思政课程同行教师评价表设计研究[J].才智,2019(12).

[21]江先锋.“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人文阅读的缺失现状与复位路径——基于上海7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5).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