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刘畅
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传媒格局的变化,媒体融合的传媒形态初步形成,国内媒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种巨变加大了对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媒体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高校传媒专业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郝红霞所著的《传媒教育: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书,以上海市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概括现有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传媒人才培养经验,对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全媒体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立足理论与实践维度。该书分为思考篇、理论篇和附录篇三部分,思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现状,探索新闻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思考部分,作者主要以“全媒体”“云计算”“媒介融合”为三个切入点,通过梳理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发展以及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状况,结合相关案例以及国外先进教学模式,提出了对当前我国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路径的思考。该书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位一体”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云计算技术构建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当前媒体融合变革对现代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1+5+X”的建设方案。在方案建设和路径探索的基础上,作者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职业素养方面进行了具体思考,与之后实践篇相关教学模式探索紧密相连。实践篇立足上述思考进行传媒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精品课程、项目教学等方面的活动探索,以此诠释和佐证理论思考,对当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重视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该书在实践篇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精品课程、项目教学、思政教育等关键问题展开传媒人才培养路径的阐述。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将“五位一体”“实战训练法”“云计算技术”“融合媒介”应用于传媒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并在全媒体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实训平台建设和考核评估、全媒体师资建设上提出了明确策略。二是在实践教学上,该书全面展示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情况和实践教学操作路径,其中包括全媒体校内实训和“定员定岗”技能实训等课程。三是在精品课程建设上,书中展示了的《手机报编辑与制作》课程建设方案具有国内首创、家长参与评价机制、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等创新特色。四是在项目教学上,通过展示多个实践教学项目表明了在实践中训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五是在行业践习中,提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高校教师进入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參与研发工作。
坚持技能实训的教学模式。该书以对高校媒体人才培养的思考开篇,以实践教学经验为依据展开相关思考,又通过实践教学对教学主张进行了检验论证。全书涉及多个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指导价值的决策建议,其中“技能实训”相关举措就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作者以校办媒体作为日常训练基地,按照媒体业务程序组织学生有序采编,进行新闻传媒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建立媒体实训平台、建设全媒体实训中心等举措贯穿了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全程,为全媒体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传统媒体时代教学实践受空间限制,新媒体时代基于行业实际对新闻人才的新需求,该书立足实际教学实践全面提出了融媒体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案。该书强调坚持“五位一体”实战训练法,利用新媒介技术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对探索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传媒学院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新时代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试点”(项目编号:G5-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