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激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2021-08-27 05:32张道明
传媒 2021年1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高校

张道明

摘要:新媒体的广泛普及深刻改变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生态。高校要正确审视新媒体场域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变化和凸显的新問题,善用新媒体思维、新媒体信息、新媒体语言、新媒体载体和新媒体素养激活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好爱国主义精神,因势而新、顺势而为,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当代大学生是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而新媒体又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载体,能否借助新媒体激活爱国主义教育,生动传播好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大学生报国之志,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因此,高校要正确审视新媒体带来的契机和挑战,因势而新、顺势而为,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带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变”

网络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催生的新媒体,以其传播主体的全员性、传播信息的海量性、传播速度的实时性、传播样态的生动性等优势迅速在高校普及,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态。

1.传播主体的全员性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群体。传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名家讲座、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纸媒宣传等方式来实现,教育主体主要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特定群体,师生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受众有限。而新媒体作为备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获取、社会交际、学习生活的新载体,在大学生中拥有广泛的忠实拥趸,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会极大拓展受众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20—29岁网民占比17.8%,学生群体占比21.0%。因此,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拓展了受众规模,而且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兼具传播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让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2.传播信息的海量性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素材。高校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图书、报刊等纸媒,受教育主体时间精力和知识结构所限,能够搜集和发掘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限,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许多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没有被挖掘出来进入校园、编入教材、现于课堂、走进学生。而新媒体以数字信息的形式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生活、文化、军事、科技等人类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是一个持续更新和不断扩容的巨大数据信息库。其中不乏含有舍身报国、先国后家等爱国主义精神元素的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等,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3.传播速度的实时性突破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限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方式。这两种教育模式都需要建立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传播者和接受者共同参与的基础之上,课程或活动的结束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终止,不仅持续时间短,而且受时空限制明显。而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和电脑等终端浏览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参与线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发布爱国主义教育信息,这种实时的信息传播破除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空藩篱,实现了信息传播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零时差,架构了传播者和受众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变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常态化活动。

4.传播样态的生动性创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开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图文、音频、视频、H5、AR等新鲜灵活的呈现形式,推陈出新的博客、微博、QQ、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社交软件也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平台。借助这些形式和平台,可以将传统纸媒单一用文字描述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样态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更直观、立体的视听觉感受,更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虚拟性为师生双向平等交互提供了可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双方从严师变成密友,宣灌式的理论说教变成循循善诱的引导,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播变成师生双向交互,增强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困”

新媒体带来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变革,在重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体系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但高校在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理念滞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必然要争取新媒体空间的主动权。然而,有些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并未从思想上深刻认知新媒体之于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神圣而庄严的,要有仪式感,只有升国旗、唱国歌等形式才是爱国主义教育应有的样子。新媒体带有天然的“立体感”和“娱乐性”,形式过于“花哨”,会消解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与信仰,故而不愿接纳或拒绝新媒体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2.环境复杂。新媒体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场域从现实社会延伸至网络空间,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同社会制度的相互较量和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呈现多元化发展样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但矛盾、对抗、冲突与战争时有发生。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一定程度上迷惑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民族认同。另一方面,新媒体畅通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渠道,也给西方文化创造了宣扬 “人权至上”“绝对民主”政治理念和推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可趁之机,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肆意歪曲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削弱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新媒体空间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未经筛选直接呈现在正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面前,增加了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难度。

3.实效不佳。当前,高校虽然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导入了新媒体,但在具体过程中新媒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度还不够,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有些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学中使用新媒体,主要是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图文和音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方式简单粗糙,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甚微。有些高校官方网站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专栏,但只是推送几篇学者文章,或者上传几部爱国影片,学生的实际浏览和阅读量很少。这些现象说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已经有了新媒体的“身影”,但师生在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观意识、媒介素养、活动形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4.保障缺位。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保障,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系统性推进。但现实中,许多高校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未出台相关的保障制度,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使得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借助新媒体激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应善用新媒体思维、新媒体信息、新媒体语言、新媒体载体和新媒体素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新媒体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1.用新媒体思维打造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流阵地。思维方式决定行为习惯,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确立新媒体思维。一是以“用户思维”让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大学生“身边”。要转变教育者主导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传统思维,把大学生置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地位,真正站在大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二是以“流量思维”让爱国主义教育抓住大学生“眼球”。要利用好大学生参与度高、广泛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改变单一文字推送的传统模式,用新媒体技术改造和包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组织学生制作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短视频等。三是以“跨界思维”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借鉴新媒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跨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和元素,营造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浸润式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如在宿舍、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空间张贴悬挂爱国主义教育条幅标语。

2.用新媒体信息充实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资源。内容为王是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要发掘和遴选适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充实和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一是要优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素材。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弘扬传承的崇高精神,数千年积淀而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蕴含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英雄事迹,对当代大学生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要把它们挖掘出来并创造性转化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儒家“忠君爱国”“和为贵”“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等爱国主义思想,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事迹等。二是要优选建党百年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凝聚的爱国主义素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谱写了不朽的爱国主义篇章,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三是要优选学校改革发展中隐含的爱国主义素材。高校的使命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其本身就蓄含着浓郁而又深厚的爱国情怀。从这个角度讲,学校改革发展史就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素材。

3.用新媒体语言更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表达方式。新媒体形象、俏皮、活泼的语言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善用新媒体语言、更新表达方式,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一是用生活性语言增进爱国情感。针对部分大学生认为爱国很遥远、不知道怎样去做才是爱国的现实问题,教育者要用生活化的语言讲清楚个人与国家、大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爱国的情感认同。如梳理分析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关注的话题、参与的活动和喜欢的网络游戏等,以此为切入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二是用交互性语言实现双向传播。新媒体的交互性实现了师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张嘴发声”的机会,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挥好学生自我教育功能。三是用生动性语言讲活爱国故事。英雄人物的爱国故事中都包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学会用新媒体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的叙事表达艺术,讲出真情实感,引起学生共鸣。如教师可借鉴《感动中国》的方式宣讲英雄人物爱国故事,也可组织开展“网言网语话爱国”“校园里的爱国故事”等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来讲述。

4.用新媒体载体拓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平台。全方位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搭建多维立体的新媒体平台。一是要建好新媒体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在新媒体空间的延伸,也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最具实用性和广泛性的新媒体形式,高校应当推广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倾力打造一批传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线上教学精品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持续开放。二是要用好新媒体社交平台。要统筹考虑微信、QQ、BBS、微博、直播平臺等新媒体社交平台,重点建好校内师生广泛使用和普遍参与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将其拓展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要管好新媒体宣传平台。要出台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审核发布流程,及时剔除易诱发网络舆情隐患的相关信息,及时回应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发挥好宣传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

5.用新媒体素养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教师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素养决定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要注重教师新媒体素养的提升。一是强化新媒体理念,增强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教师认清借助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必然性,厘清新媒体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其能够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自觉运用新媒体。如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凝聚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共识,召开师生座谈会让教师感受到学生对新媒体教育方式的诉求。二是提高新媒体技术运用,增强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新媒体技术,增强其使用QQ群、官方微信公众号、校园论坛、贴吧、网络教学平台等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能力。如对教师进行PPT设计、短视频制作、图文编辑等新媒体技术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PPT设计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微电影拍摄大赛等活动。三是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教师新媒体空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力。要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其政治敏感性和信息鉴别能力,进而对校园新媒体传播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进行把关审核,增加有效供给,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反思·超越:新时代河北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与突破”(项目编号:GXDJ2020B232)、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航天类高校航天精神育人研究”(项目编号:SD2021086)、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价值·困境·进路: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GJJG612) 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3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