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08-27 13:15刘秀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师资培训

刘秀兰

[摘           要]  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受参与者动机、培训教材以及师资力量、资金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针对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从这些因素出发,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培训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2-0034-02

由于当前现有的补偿标准普遍比较低,同时在补偿时,基本上都是以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为主,很难对农民未来的主要经济来源、日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产生帮助。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在这种形势下提出,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帮助这些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当前社会的安定、发展,还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快速发展。

一、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一)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基本情况

在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时,必须对失地农民群体的基本特征进行正确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为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形势并不是很理想,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以最终失地农民具有复杂的特征,同时内部体现出的异质性特征也比较明显[1]。失地农民的主要特征是年龄普遍比较大、文化水平偏低、非农技能的掌握水平过于薄弱等。在这一基础上,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对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121名失地人员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失地农民的年龄结构主要以40~59岁为主,学历结构方面表现为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同时,对失地之后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及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失地农民都会选择服务行业、工业等进行再就业。对整地补偿款项的具体用途展开调查分析时,发现其中有65.29%的失地农民想要利用补偿款项实现投资创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影响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结果的原因分析

1.参训者动机。90%的参训人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凭培训证享受国家的创业贴息贷款,5%的参训人员没有明确的目的,仅有5%的人员是为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在参与职业培训时的积极性、热情度并不是很高,参与意志力也不够坚定。久而久之,报名参训培训的人员数量非常少,到课率也比较低,培训成效根本达不到理想化的基本要求。这主要是由于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不够清楚,大多數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缺少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没有利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职业培训。部分农民在认知方面存在严重的偏差。除此之外,由于对政府培训成效并不是很信任,导致参与职业培训的人员数量普遍比较少。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很多失地农民一直以来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不是很高,本质上没有得到改善,所以对政府的信任度会越来越低。

2.培训教材。现用教材出版时间较早,讲授的一些方法、工具表等还比较传统,完全不符合现在实际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活动的具体开展中,一般都会分为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这两个部分,基础课程当中主要涉及培训内容有《职业指导》《安全保护》《职业道德与经济法律知识》等,专业课程当中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创业意识的培训和强化,有关创业计划的编制和落实等。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的失地农民培训环节,仍然以理论培训为主,实践操作环节相对比较薄弱。

3.师资力量。大多数创业培训教师没有创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承担培训授课任务的教师都是外部聘请的一些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自身很少有创业经验。这种情况下,让这些教师来进行培训,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虽然在培训中也会邀请到一些著名的企业代表或者是成功人士,将自己的创业心得、经验等分享给诸位参与专业培训的人员,但是由于总体师资队伍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现有的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需求。

4.后续跟踪服务

后续跟踪服务的提出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培训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活动进行考核和分析。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通常情况下会涉及GYB创业意识的培训、营业员的培训以及SYB创办企业培训这几个部分。但是由于创业意识培训活动开展中参与其中的人员数量最多,考核要求自然而然也会有所降低,最终导致不合格的情况出现。考核周期普遍比较长、经济补贴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踪服务,所以很多考核工作在开展时,无法对后续创业培训工作进行改善、优化。

二、针对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现状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一)满足失地农民在创业培训方面的动机需求

对当前失地农民在创业培训方面提出的需求上展开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失地农民想要在创业意识、专业技能方面以及创业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接受培训。与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接受调查的失地农民中有82.64%的失地农民都选择创业技能作为自己接受创业培训的需求[3]。同时,在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意识以及计划等方面,占比也相对比较高。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失地农民对接受有关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并没有太高的兴趣,反而对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兴趣。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如果接受培训的对象对培训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兴趣,那么整个培训效果也会非常良好。由此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开展中,要适当减少有关理论知识的培养,增强有关失地农民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和锻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以达到理想化的创业培训效果。

(二)完善师资力量

由于失地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师资提出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师资队伍在组建以及参与培训活动时,内部成员不仅要有高层次的学历,还要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失地农民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转移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师资力量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失地农民在创业培训时的质量。在这种形势下,要想实现对师资力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可以在当地设立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专业,由于培养专业人才需要时间成本的投入,所以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从社会市场中吸收更多的人才来满足师资力量的基本要求。具体操作中,一般可以直接由政府出面对周边区域范围内的创业园区内的创业指导教师、具有一定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等达成合作协议。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周边区域范围内现有的一些创业教育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对导师数据的建设和完善,实现现有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三)为农民失地创业培训提供基本保障条件依据作为支持

对失地农民进行创业培训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资金的充足性。首先,与创业相关的所有专业技能培训等都可以直接通过当前现有的市场机制提供。专业技能学习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现有培训内容的不断完善和优化,通过实践中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测试,可以对具体教育培训服务的质量进行初步判断。在判断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专业技能的整体通过率,这样有利于体现出培训服務的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对市场调节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保证政府现有的财政资源可以实现高效利用,尽量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损耗、浪费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实践中创业培训的心理调节服务,要想实现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就必须与当前现有的机制进行结合。心理疏导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创业技能中的一部分,要对培训结果进行量化的考核处理,实现对培训服务的有效控制。

三、结语

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中,在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等各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效率和质量,政府在其中必须发挥出良好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完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满足失地农民自身对于创业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陶延霞.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以青海省海东市小峡镇和高寨镇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1):55-60.

[2]梁艳.城镇化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破解机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1):25-30.

[3]邵爱国,韦洪涛,闫国君.失地农民研究的内涵、脉络与热点:基于CSSCI来源期刊论文关键词分析的扎根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15-2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师资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山东淄博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