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这里的语文素养涵盖了情感、态度、技能和知识方面,所以教師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基于此,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能力;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只有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他们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全面、丰富的认知,才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教材之美,培养审美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对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积累,让他们发现汉字美,通过语篇解析,发展思维,展现思维美。最终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的培育。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让他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解析这篇课文,感知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美。初读这篇课文,学生大多都会想起自己家附近的水泥道,会想起学校周围的道路,想象落叶铺满道路的模样,这其实就是文字美对学生形成的熏陶和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细致阅读,反复阅读,感受一种诗情画意美。让学生能够反复咀嚼每一个文字,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篇文字的美,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
二、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探究意识
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细致探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明确他们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三衢道中》时,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章旁边的注释大致掌握整首诗的中心内容,让他们能够明白这是一首关于旅游的诗;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分析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变化、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些方面得以展现,让学生能够深层地探究文本。从“梅子黄时”推断这是江南的梅雨时节。而“日日晴”足见作者的兴奋与愉悦。本该日日落雨但是却出太阳,由此观之,作者的情绪是高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继续分析下面三句诗,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古诗词展开深度探究,促使他们能从整体出发,实现对诗歌的深度解读,进而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注重有效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本形成正向辨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感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能够激发出自身的创新意识,拥有玩转文字、创造文字的欲望。对此学生就会展开各种创作和阅读,能够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展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是“总分总”,让他们能够感知这种谋篇布局的技巧,明确一个景物描写是可以按照“总分总”结构、以“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展开的,让他们被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所熏陶、所感染,进而激发出想要创作的欲望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或者说中心主旨,作者是怀着一种赞美的心情展开文章描述的。对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这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写作中以更加鲜明、新颖的方式渗透自己的情感;最后,在有了这种认知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写作活动,让他们能够借助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个最吸引自己或者最让自己流连忘返的风景,让学生能够有自主构建文章框架的能力。以此,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要写的点、要表达的情感,能够创新他们的写作模式,学会组建文字,突出中心,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展现创新能力,以此才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解析语文教材,培养自身的审美意识,要注重展现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能才能不断提升,他们会对文本有更加全面、深刻地解读,明晰文章的中心主旨,进而培养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瑾.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9(34):177,179.
[2]王微.核心素养 落实到位: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育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