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民族精神;教育策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多年所形成的民族意志和不屈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明底蕴和文化基因。民族精神教育对人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三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各个学科知识教学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高中生,学习的不应该仅仅是民族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并加以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教育应该基于时代的特征来开展,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引导。这样的引导应该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顺应生活,创造合适的契机,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触摸、思考与感受民族精神。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了解民族精神的形成与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又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是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和伟大梦想精神。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与底气。高中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感受知识、获得力量是一种最直接的途径与方式。
二、以教学案例为抓手,感悟民族精神的力量
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情境,因而选取、编撰课堂案例对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尤为重要。案例的选取既要贴合学生实际,又要使学生有感而发,触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所在。
例如,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实践中,以影片《战狼Ⅱ》为案例素材引导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探究案例】
学习方法: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并认真听取其他组同学的分析,就课堂设问积极思考并解答。
新课导入:
《战狼》电影系列诠释了一个中国军人面对强敌,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使命,用鲜血去捍卫使命的故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军人的战斗力,无论面对怎样的敌人都能从容应对。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爱国信念和民族精神在剧中更是得到升华,让每一个国人充分感悟到“中国有能力保证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的合法权益。”
学习活动: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战狼Ⅱ》《红海行动》片段,并辅以文字介绍:
《战狼》电影系列诠释了一个中国军人面对强敌,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使命,用鲜血去捍卫生命的故事。“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爱国信念和民族精神在剧中更是得以升华。
《红海行动》表现了特种兵以国家使命和人民利益为担当,坚定果敢、英勇无畏、无坚不摧的精神和信念。
学习活动:
1.根据电影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概括里面体现的民族精神,并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回顾你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哪些具体的词句或人物故事中体现了民族精神。
设计目的:学科融合,拓展知识。在拓展中更深地体会民族精神的内容。
3.小组探究: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能体现民族精神的行为?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通过什么行动来践行、弘扬民族精神?
设计目的:电影素材的剪辑与编撰,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思考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与建设者,学以致用,落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三、以课后拓展为延伸,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人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高中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知识只具备一些初步的认识,而课后的巩固与延伸是对知识深入学习的有效途径。高中生缺乏社会经验,在课堂学习情境中難免受到个人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参与到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的行动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公民责任感,树立集体观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自觉性,主动参与社区、校园、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直面现实问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从书本理论拓展到现实世界,通过公益事业、社会调研、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