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列于首位,并指出:“能将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起着基础的作用,好比一座高楼大厦的地基。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字词句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在语言运用方面很见艺术力。以往的《祝福》课例,教学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四要素的赏析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分析四要素的基礎上,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笔者现以《祝福》第五课时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在第一到第四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理解《祝福》的四要素以及标题;第二,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前一个晚上,仔细研读原文,在语言赏析方面尝试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全班学生提出问题
在正式上课时,学生把预习环节想到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学生共提出了7个典型的问题:
1.“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剩”字?
2.第3段的雪花这么美,为什么“我”却觉得雪花将鲁镇乱得一团糟?
3.作者为什么两次很莫名其妙和突兀地提出:“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4.祥林嫂在整篇文章中只笑过两次,如何理解祥林嫂的两次“笑”?
5.祥林嫂为何四次重复“我真傻,真的”?人们各有什么反应?如何理解背后的深刻内涵?
6.面对柳妈,祥林嫂为何“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7.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如何理解“我”“懒散而且舒适”?
三、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分享
全班学生提出了7个典型问题,笔者让每个合作小组探讨研究一个问题,在探讨结束后选出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分享。
组一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1:老师曾经在诗歌鉴赏中和我们谈过“炼字类”的答题思路,思路是“解释+画面+感情”。我想,这个“剩”字也是属于“炼字类”,可以借用这个思路。我认为“剩”是被剩下,被遗留,被遗弃的意思,带有强烈的被动意味,而不是主动留下来、待下来。被谁遗弃呢?从上文来看,自然是被四爷遗留在这里,因为四爷和我谈话总不投机。从画面来看,主要意象有“百无聊赖的我”、“寂寞单调”的书房,渲染了一种无聊失望的氛围。
师:生1能够结合“炼字类”的答题思路去回答,很好。
组二针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2:老师曾经说过小说的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首先,这句是环境描写,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结合上文“祝福”的情景来看,交代了鲁镇封建迷信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迷信愚昧的氛围;从人物形象来看,我是一个接受过最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烘托了我的百无聊赖、对这种氛围感到压抑、烦躁却又无法改变的心理;从情节来看,照应了上文我被四爷剩在书房里的郁闷,照应了朋友们一律忙着“祝福”没空搭理我的无聊,照应了我无聊得仔细观看女人们准备“福礼”,也照应了我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不安;从主题来看,更好地揭示了封建鬼神观念吃人的本质。
师:生2能够结合“小说的四要素”的答题思路去回答,分别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去思考,很值得大家去借鉴。
组三针对第三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3:从社会环境看,我与鲁镇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从次要人物来看,我与鲁四老爷话不投机,与几个本家以及朋友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与鲁家的女人也无话可说,与鲁镇的人们有着很深的隔膜;从情节上来看,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情使我感到不安,我想逃避这种不安;从主题来讲,作者严肃反思和批判了那个时代的启蒙知识分子,作为时代的精英,本应有责任改变社会,但是我却彷徨、迷茫、软弱、逃避、推卸责任、自我开解。
师:生3也结合了“小说的四要素”的答题思路去回答,分别从社会环境、次要人物、情节、主题去思考,这是打开小说文本解读大门的金钥匙。
组四针对第四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4:老师最爱教育心理学,平时也和我们讲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次笑,是在第一次来到鲁镇的年底,虽然她很操劳,但是她却反而满足,有了笑影,是因为鲁镇的人们承认了她的价值,满足了尊重的需要。第二次笑,是柳妈说祥林嫂“自己肯了”的时候。祥林嫂为何而笑?想必是回忆起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幸福生活,男人肯干活,阿毛又可爱,满足了爱和归属感的需要。
师:生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了祥林嫂的笑,很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组五针对第五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5:每次开头都是“我真傻,真的”,表现了祥林嫂深深的自责、愧疚和痛心。她自责自己常识有限,阿毛听话又可爱,拿着一个小篮子盛了一篮豆自己玩,然后却连五脏都被狼吃光了,可爱的阿毛手上还拿着篮子……这是一个多么悲惨凄凉的故事,怪不得祥林嫂只是呜咽,说不出一句话来。
生5:第一次和第二次,四婶和周围人们微薄的同情还给到了祥林嫂些许的安慰,让她稍微找到了一些宣泄的渠道,得以宣泄难以压抑的失子之痛。但第三次,周围人们对祥林嫂的表情还有说的那一句话,是整篇文章里面让我最愤怒以及气愤的!面对祥林嫂的不幸和失去可爱儿子的最大的悲痛,人们居然还似笑非笑地先问她,“阿毛如果还在,不也这么大了么”?鲁镇的人们毫无同情心,居然集体如此地麻木不仁和冷漠、冷血!把自己的庸俗的快乐建立在祥林嫂最大的悲痛上面!把祥林嫂的丧子之痛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生5:第四次的“我真傻”,还没说完就被柳妈不耐烦地打断了。狼吃阿毛已经够惨了,更惨的是周围人们的冷漠!祥林嫂是坚强的,失去儿子并没有完全从精神上打败她,但是人们连她宣泄自责悲痛情绪的唯一渠道也扼杀和嘲笑了,才是杀死祥林嫂精神的真正原因!难怪后来祥林嫂只是整天不说一句话!把所有的悲痛藏在心里!
师:生5分析了祥林嫂的自责心理。令人感到痛心的,不只是阿毛的死去,更重要的是,周围人们的麻木和冷漠。
组六针对第六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6:柳妈盯着祥林嫂的额角看,在柳妈看来,这个额角是不忠贞的象征,是耻辱的象征,恐怕祥林嫂自己也是深受这种封建礼教的毒害而不自知,自己也觉得很局促了,所以为了躲避柳妈的这种眼光,就选择了逃避,装作看雪花,掩饰自己不安的情绪。
师:要回答出这个问题,要知道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要分析出柳妈的封建迷信的人物形象,分析出祥林嫂在当时环境下的心理,要把自己当初是祥林嫂。
组七针对第七个问题进行了发言。
生7:老师和我们说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文章语言的理解离不开对主题的理解,而这篇《祝福》的主题却是多元的。文学类文本的探究本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思维过程是正确的就可以了。我认为,文章的主题是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这里“我”的“懒散而且舒适”其实是反语,其实是表达了我对祥林嫂死去的愤怒!更好地揭示了主題。
生8:我认为,文章的主题是反思并批判了启蒙知识分子的彷徨、迷茫、软弱、逃避、推卸责任、自我开解。因此这里的“懒散而且舒适”应该是我的真实感受。通过描写整篇文章里最具同情心的我也在“祝福”中变得麻木不仁,体现了作者对启蒙知识分子的反思以及批判。
师:经典复杂的作品,主题往往是多元的。只要同学们论点明确,论据典型充足,论证符合逻辑,就可以了。
四、布置作业
假如你有一部哆啦A梦的时光机,可以让你穿越时空,去到《祝福》的世界里;那么你会选择在她生命历程的哪个阶段救她?为什么?怎么救?
该题的设计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而且更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新课标》指出:“根据情境和对象,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要拯救祥林嫂,就少不了根据祥林嫂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以及认知治疗,这就锻炼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五、结语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分析四要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在教学中要依据学情开展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陈红霞,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