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教学空间中“六大悖论”的要义把握

2021-08-27 02:12金喜庆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帕尔默悖论文本

在美国教育博士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就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六大悖论”:既是界限分明的又是门户开放的、既是热情友好的又是紧张急迫的、既鼓励个人发表意见又欢迎听到团队的声音、既尊重学生“小故事”又尊重准则和传统的“大故事”、既支持个人的独处又让独处者可以充分利用团体的资源、既鼓励沉默又欢迎发言。[1]书中对这六大悖论在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落实进行了阐述,对我们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就语文教育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文本教学而言,落实“六大悖论”,设计利用好上课的教学空间,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帕尔默博士眼里,教学空间意味有一组四个相关的要素——教室中教学实施的放置安排及舒适程度;针对探讨的主题而建构的概念框架;以情感人的场面;能引导我们进行探究的基本规则。[2]在语文文本的教学空间中,姑且不探讨教学中的硬件要素,就具体到和教师有关的教学过程而言,我们认为,在語文文本教学空间中,需要执行和把控的几个要义有:

一、文本的选择

就目前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文本的选择权一般都集中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说,语文教师承担的只是语文教材的传授者、组织者。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大语文”框架的建构中,需要语文教师走出语文课堂,将阅读好教材的视线,投注到更为广阔浩瀚的文本中。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在世界文明进步里,从来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作品。这给语文教师提供无数选择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个怎样选择的难题。按照帕尔默博士的说法是“适用上课的文本应该兼顾开放与界限——界限是由一系列清晰而有趣的问题划定的,而开放则来自以各抒己见的方式来探讨这些问题”[3],也就是说,文本的选择上,首先是要注意与教学主题相关度,当确定一个教学主题之后,要选择的是和教师达到的教学目的相一致的教学文本——即使这个文本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恐慌甚至想避而远之的”。其次,这个文本可以是十全十美完美的公认的名著文本,也可以是带有瑕疵的,甚至表达上断断续续、含含糊糊的文本,可以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纠偏成美(文)的机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次,基于学生手头各种经典书籍较多,文本的选择可以由老师完成,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自我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主题清晰和掌握的过程。

二、探讨主题的建构

在选择好文本后,教师要认真研究文本,根据本节次的教学目的和主题,确定好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方法,更主要的是,要创建好本次教学中引导学生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创设好“既是热情友好的又是紧张急迫的”学习空间。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首先“既要围绕主题明确界限,同时又让学生畅所欲言”,[4]要让大家明确本文本学习中的主题和要点,通过正确的问题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设计问题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能力,并就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做好热情友好学习气氛的创设者、主动探究问题学习的引导者。有时甚至教师可以是旁观者的角色,只关注学生而不评论学生的课堂表现。“形象的力量在于对未来的潜在理解,而解释会削弱它的力量。”[5]再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挑战性,要善于制造紧张激烈的气氛,要有调动“群众斗群众”的智慧,在学生不断的辩驳反思中造成紧张的气氛,达到“理不辩不明”的效果。

三、文本的教学和探究学习的完成

完成文本的选择和教学主题建构后,我们最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达成目标的方法过程有很多,具体到帕尔默博士的“六大悖论”,我们要注意把握的是:

1.既要鼓励独立思考的大胆发表个人意见,也要注重团队集体智慧。

我们的先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作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博士也说过:“在某特定领域中,不存在标准化的、必然被认为是具有智慧的属性组合。”[6]在每篇文本的解读上,每个人,每个不同环境背景下,都会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在文本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安全的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充分的设计去独立思考和吸收消化学习内容,“没有个人的独处,也就没有真正的学习”[7]其次,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文本教学的课堂上,我们最成功的应该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大胆表达他的思想、情感、困惑,说出他们的心声,并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让每位同学在尊重中认识自己的价值。最后,在文本教学中,在充分尊重每位同学、在个体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分享每位成员意见,通过确认、质疑、反驳和更正个人意见,形成团体智慧。“在团体中,多样化不是分歧,大家重视合作的过程,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彼此间的学习永无止境。”[8]这个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指导者、协同者,在表达、讨论、形成集体智慧中,帮助厘清同学思路,摸准同学思维模式,最终把集体智慧凝聚成文本学习的基本思路,顺利完成文本意志的传达。

2.既要鼓励发言表达,也不反对沉默无语。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每位教师都曾经历过一个可怕的场景,那就是——冷场,在课堂中突然出现的一种集体的沉默,对教师教学的无声静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有的时候是教师的教学出现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是教师提出的观点或问题震撼了学生,使学生无法做出即刻的反应;也有的是学生的精明——他们知道学习是需要静思默想的存在,需要强化反思的过程。出现这种静默的时候并不可怕,更不需要心怀恐惧和内疚,关键是要洞悉原因并迅速做出反应。同时需要我们把握的是,很多时候出现短时的静默是一种正常的存在,是学习的必要手段。“话语不是教学中唯一的交流媒介——我们也可用沉默进行教育”[9],教学的艺术,在于对课堂的把握和应变能力,适时采取与备课相近甚至相反的策略,完成界限分明的教学主题。通过沉默,反思课堂中的所说所听,这何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呢?“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是从我们自身、从他人、从世界最深处发出的声音”[10],要允许学生存在“心灵的空间”,以放飞“自由的灵魂”。

综上所述,这“六大悖论”在语文文本教学中,既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文本,娴熟掌握教学技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3][4][7][9][10]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帕克·帕尔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34,135,133,139,140,137,137.

[5][8]学校是一段旅程[M].托灵·M·芬瑟.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2.50.

[6]课堂中的多元智能[M].Thomas Armstrong.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4.

金喜庆,浙江省金华市金华教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帕尔默悖论文本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帽子悖论”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