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8-27 10:48罗敏红陈建伟孙爱罗林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个区广州市居民

罗敏红, 陈建伟, 孙爱, 罗林峰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我国已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和区域健康事业发展的综合指标[2]。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代表了广州的最高水平。本研究于2018年对广州市中心4个区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水平监测,以掌握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中心4个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荔湾区)15~69岁常住居民(包括广州市户籍居民及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非广州市户籍居民,不包括集体居住与部队、医院、监狱、养老院、宿舍等地点的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于2018年8—11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区抽取3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按居委会常住人口户数,<750户的进行合并,≥1 500户的进行划分片区后,形成新的抽样单位),每个居委会抽取63个家庭户,每户使用Kish选择法(Kish Grid sanpling)[3],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采用国家2018年版《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现场调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iPad,以问卷星形式进行面访式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素养情况,健康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和六类健康问题(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

1.4 质量控制

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直至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前组织调查人员培训班,统一调查方法和指标解释等,保证调查的一致性。现场调查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每个被调查的家庭户由1名调查员及1名质控员共同完成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完成,如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填写,则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质控员实时检查核对问卷,如有错漏,立即向调查对象进行核实更正和补充,保证填写问卷的质量。

1.5 评价标准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调查问卷共50个题目,满分66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判定标准:问卷总得分达到53及以上,则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是该方面的实际得分达到该方面总分的80%及以上;具备某类健康[4]问题素养的判定标准是该类健康问题的实际得分达到该类总分的80%及以上。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 515人,其中男性59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9.5%,女性917人,占60.5%。以汉族人口为主,占98.5%;婚姻状态以在婚为主,占75.6%;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文化程度为主,占40.3%;职业以企业、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为主,占33.3%;以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组,除15~<20岁人数较少外,各年龄段人口分布较平均,约在20%前后小范围波动。

2.2 调查对象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2018年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6%,以30~39岁组为中心峰值,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下降,年龄组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P<0.0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6,P<0.01)。不同职业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47,P<0.01)。无慢性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患慢性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χ2=4.436,P=0.035)。见表1。

2.3 调查对象三方面健康素养情况

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从高到低依次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基本技能、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见表1。

表1 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总健康素养以及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情况 %

2.4 调查对象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情况

广州市中心4个区不同人口学信息居民六方面健康问题素养从高到低分别为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和传染病防治。见表2。

表2 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六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情况 %

2.5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居民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作为因变量,参考表1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患慢性病)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作为参照组,年龄以60~69岁组作为参照组,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变量筛选纳入方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影响广州市中心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小学及以下、初中和高中/职高/中专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硕士及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OR分别为0.098(95%CI=0.034~0.282)、0.194(95%CI=0.094~0.401)和0.234(95%CI=0.120~0.457),30~<40岁、40~<50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60~69岁居民高,OR分别为1.809(95%CI=1.196~2.737)和2.309(95%CI=1.352~3.075)。见表3。

表3 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6%,高于往年广州市和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6],比同年其他城市(如四川省泸州市[2]、苏州市[7])城镇居民高,达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求达到20%的水平[8],以及《广东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6%的目标[5],体现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成效之一。

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方面健康素养和六类问题健康素养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分布上较为一致,以30~39岁为中心,两侧递减,低龄组和高龄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医务人员和社会公职人员较高,无慢性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患有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这些结果与近年来国内相关报道类似[7,9]。

本次调查显示,男性健康素养水平比女性高,与大部分结果相反[7,9]。可能原因是,在健康素养水平较高的人口学特征上,两性所占比例存在差异。男性在高健康素养水平人口学特征的比例高于女性,在低健康素养水平人口学特征的比例低于女性,如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较高收入者中,男性占男性组的11.3%,女性占女性组的5.9%;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男性占男性组46.5%,女性占女性组40.7%;50~69岁高龄组男性占男性组39.6%,女性占女性组43.7%。以上原因可能导致结果中男性的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女性。广州市中心城区是一个高竞争高压力的地区,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承担较多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压力,中心城区相对其他区可能聚集较多的男性精英。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影响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下学历者、青少年和老年人是健康素养掌握较弱的人群。高中/职高/中专与大专/本科学历居民各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差别较大,接受过高等教育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个体对健康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基于一定的教育水平上的,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更高,且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更强,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主动把知识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10]。青少年群体大多数正处于学业繁忙的阶段,较少主动关注健康相关的信息和技能。教育是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的重要工具,学校健康教育在干预成本、过程管理和效果提升等方面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优势[11]。因此,加强学生人群的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科学卫生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提高其一生以及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有重要意义。年长者由于思维和行为固化,信息获取渠道相对较少,辨别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虚假广告信息蒙蔽等因素存在[12-13],从而影响这个群体的素养水平。针对老年人应深入社区普及,采用喜闻乐见的健康干预方式,提高老年人对正确科学健康信息的辨别能力和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

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基本知识和理念比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高,出现知识和行为不一致、认知不协调的状态,这同国内多数研究相似[14-16]。按照知信行模式,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去行动[11]。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进行行为干预,促使不健康的行为向健康行为转变。在今后工作中可运用社会营销策略进行健康科普,提高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率[11]。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医疗相关素养掌握欠理想,基本医疗素养较低,传染病防治素养最低。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就医行为,从而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17]。广州市中心城区作为华南医疗的中心,集中了广东省优质先进的医疗资源,居民信赖综合性大医院,就医行为偏向大医院,对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使用不合理。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双向转诊,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就医的科学流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最低,这与其他素养水平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别。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18],广州市未曾发生严重传染病流行,可能导致公众放松了对传染病的防控。2003年SARS的流行以及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发再次警醒:必须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而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一旦疫情来临,做好预防可将感染发病率降到最低。广州市作为一线沿海城市,市区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大,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将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控。提示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是今后优先干预的项目。

综上所述,广州市中心4个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需加强对青少年、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可考虑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微信、抖音和快手)创新性结合[19],在宣传内容上探索科普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发挥知名专家名人效应,因地制宜地运用同伴教育、比赛、小组活动等多种手段,综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个区广州市居民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石器时代的居民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