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地理学科德育评价路径

2021-08-26 22:54李勤勤
求知导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德育渗透

摘 要:地理是高中课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的压力也随之变大,且地理是偏文的一门学科,若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教学效果往往十分低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评价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81-02

引 言

近些年,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的培养。笔者根据近年来对高中地理学科中德育教育的研究,对农村高中地理学科德育评价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广大地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将德育教育作为地理教学的一项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纳入地理教学中。这具体表现为,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保证环境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社会和科技层面的发展,从而达成互利互惠、人类和环境双赢的局面。除了自然外,教师也要注重在人文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国家观念,热爱自己的国家,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关心,包括人文、地理、政治、教育、经济、科技发展等[1]。

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地理教育和德育之间的联系,创新教育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养成地理思维模式,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不同事物。

二、将德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策略

(一)从教材出发,将德育教育和课堂相结合

教材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首先要从教材出发,从教材中深挖德育知识,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训练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程的进行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减少对理论知识的阐述,将重心转移到实践上,防止枯燥的理论知识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能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将其进行拓展,借此打开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中,讨论的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怎么样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思考,想一想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治理。这样,学生可以将学习从教材迁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师将课本中对环境的治理方法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结合知识点切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发掘,寻找一个更加贴近学生的知识切入点,并从切入点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一步步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2]。

例如,在“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这一章内容中,教材主要涉及影响农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市场条件、交通运输等。其中,气候条件又包括热量、光照、降水等;地形条件包括地处的地形是平原还是丘陵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处的环境开始思考,观察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地形类型,以及水分是否充足,温度是否适宜,以此推断出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农业地域类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看看田中的作物是否符合推断。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这门学科中,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因此,学习方法上相对来说更加偏向于文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地理知识具有德育内涵,从而让教学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还可以充分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3]。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将附近的交通道路网络绘制成一张地图,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农村的道路交通设计存在哪些不足,如果存在问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优化;也可以将道路去掉,只留下建筑物,让学生自行设计道路布局,画出心目中最符合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道路安排;之后,再带领学生与现实中的道路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区别。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建设家乡的种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他们要学习的科目有很多。因此,教師需要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借此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防止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上是最容易和农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和城市相比,农村所处的环境更加亲近自然,能使学生更容易对课本中的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来开展地理教学,帮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地理知识,也可以将教育融入生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国家意识和对家乡的归属感,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建设家乡。

例如,在教学“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从“乡村—城市的转型”这一知识点入手。众所周知,我国主要有三种转型的类型,分别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集市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城市边缘区域的农村转变为市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深入自己所处的居住环境中,看看属于哪一种类型,并且看看家乡的城市化程度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这种将实际生活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让抽象化的知识点具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在备课时联系实际生活,力求找到和知识点相关的生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發散学生思维,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周末,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乡间田野,查看农田中的生态环境,如有哪些农作物、动物、植物,甚至可以查看有没有农害的存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带学生观看与地区相关的环境汇报节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让他们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六)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助力德育教育的开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育资源正在不断更新,即使身处农村,也仍然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更好投入地理的学习中。地理是一门可视性很强的学科。地图是地理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知识点可以直观地在地图上体现出来,如不同植被的分布、不同地势的高度差别、不同区域的降水差别等,这让地理具备了更多的多媒体适配性,方便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展地理德育教育。

例如,“谷歌地球”软件,可以将整个地球具象化为一个3D模型。通过鼠标的拖动、滚轮的放缩,使用者可以看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当然也可以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将实时地面照片和地图上的各色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做到的。

结 语

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在传授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胡庆玲,于学工,刘晓.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42-43.

陈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4(31):124.

高平.中学地理课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法[J].山东教育科研,1996(04):73-74.

作者简介:李勤勤(1983.1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新课程标准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