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预习之“利器”,善数学之学习

2021-08-26 19:25周俊生
求知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利器预习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有效预习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若能够确保小学生有效预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且也能够促使小学生有针对性、有延展性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小学生的自学水平。基于此,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的意义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

关键词:“利器”;小学数学教学;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9-0059-02

引言

预习主要指的是在教师授课前,让学生先去自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内容,从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有效预习是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其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利器”,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所向披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致了解课堂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潜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务必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预习的意义

有效预习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也具备十分显著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来说,小学生在进行有效预习时,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较简单,易于理解的一些数学知识,小学生能够自行学习。若在预习期间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小学生也能够对此进行标记,而后在课堂学习中向教师提问,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如此则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旧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在预习期间,可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小学生在自主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身心,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也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之中的认真程度和主动程度,最终不但能够保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也利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之根本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习策略

(一)做好预习指导,提高预习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还有所不足,尤其是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其在預习时往往容易产生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预习方式,在预习期间易于产生溜号的现象,且未能明确预习对自身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因而不少小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都会存在盲目的现象,如此则难以保障小学生的预习效果。小学生的预习效果一旦难以获得保障,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就容易产生偏差性的学习行为,进而就会制约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2]。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促进小学生有效预习,则应对小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明确其对于自身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小学生更为主动地投身课前预习之中,以保障自身的预习效果来保证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一课的预习时,教师通过预习指导来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应让小学生先去初读教材之中的内容,而后再去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若发现存在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则让小学生及时标记出来,之后应让小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数学新知识究竟新在何种地方?和旧知识之间具备何种关联性?在结束上述预习之后,教师再让小学生去做教材中的练习题,看其是否能够自主解答这些练习题。而小学生在进行上述预习之后,就能够有效理解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述的新数学知识,从而使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更为顺利。

(二)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升其主动性

众所周知,兴趣为学生学习生涯中所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要素,学生若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则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在学习之中的主动性,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有效预习来说也是一样。若小学生能够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势必能够提升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进而保障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质量,且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小学生能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现阶段的“我要学”。而从实际来说,一方面,教师须认真了解与观察每名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理解能力等,然后为小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3];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让小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与完善,然后再去引出其他知识,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更为高效与充分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切实发挥有效预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一课的有效预习时,教师应重视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预习中的主动性。在本节课中,圆周率为一个主要的概念,所以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小学生切实了解到圆周率的实际背景,并将此作为预习的目标,让小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相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激发小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预习兴趣,而小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的预习果实,也能够切实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学习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仅将课内的资源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唯一资源,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小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开阔小学生的视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到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资源,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充分结合二者更利于保障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时应多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地联系小学数学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这样非常利于促进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在进行《厘米和米》一课的有效预习时,教师应多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针对本节课内容,能够作为参考的一些课外阅读内容比较多,但教材之中的内容却比较少,也有许多测量工具是教材根本未提过的,所以小学生若能够联系课外阅读内容来理解长度单位,那么就非常利于促进小学生吸收与掌握《厘米和米》一课的相关知识,切实发挥出预习的作用。

(四)重视评价预习成果,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针对小学生的预习成果,教师还应予以其客观性评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在预习阶段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发扬优势、改正劣势。同时,在评价小学生预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小学生在预习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点拨和帮助。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从而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而以主要的方式来说,教师则应通过小学生提出疑问的情况来判断小学生的预习成果,对小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再者,教师还要针对小学生在课堂发言之中的流畅程度来合理评价小学生的预习成果。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一课的有效预习时,教师应重视评价预习效果,切实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发现有的小学生能够很从容地解答问题,而有的小学生则比较困难,导致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小学生的预习效果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就要在此提问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针对表现优秀的小学生,教师可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小学生,教师也应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这样就能够调动小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有效预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性预习,提高小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而保障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应将有效预习的方式讲述给小学生,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最终发挥出有效预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志铭.主动预习分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先锋”[J].科技资讯,2020(7):116-117.

[2]李西蔼.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中国农村教育,2020(2):104-105.

[3]连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科学咨询,2019(24):126.

作者简介:周俊生(1973— ),男,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利器预习小学数学教学
FASHION ICON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光绘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