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1-08-26 08:53冯波
求知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冯波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科学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事物的探索精神,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小学生保持好奇心及集中注意力有很大帮助。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倡的学习模式有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之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还能为小学生营造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思维模式的科学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4-0038-02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许多新型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其中一种备受提倡的学習模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重视学生需求,加强交流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中,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不再占据主体地位,而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小组合作。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教师应让他们自主进行实验分析和研究,而教师则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加入讨论交流的意愿并不是十分强烈。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羞于表达,也可能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抑或是不知如何参与讨论交流等。对此,教师应积极对学生不愿加入小组学习讨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学习小组,积极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交流[1]。

第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学生意见或想法不一致,继而发生争执,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对学生学习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应及时进行协调,解决问题,维持好小组的学习秩序。首先,教师应主动了解事情的经过,聆听学生的想法,找出其矛盾所在,从实验结论及学生想法中寻找双方意见相悖之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指出症结所在,让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结论和想法,使讨论学习顺利开展。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起重视,并将其融入所有学习小组的学习探究中,仔细聆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记录下来,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不足之处耐心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必须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听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看法及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工

让学生通过共同学习、交流及探讨来实现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的提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高效地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是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分组方案。因此,教师应结合每位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在进行分组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提问或小测试来检验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意愿进行分组。例如,“食盐的溶解”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章“溶解”中的内容,在探究食盐的溶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展开对食盐溶解的科学探究。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以“食盐的溶解”为核心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并适当结合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及探究空间,教师应在实验开始之前为学生讲解实验的方法及原理,并展示食盐的溶解示意图,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食盐溶解的规律是什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等,使学生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进行探究。

每个学习小组要自主进行实验,通过组员之间的讨论来决定实验变量的控制、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及实验器材的选择,这要求组员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及默契的配合。在进行实验时,小组可以选择一名学习能力及科学素养较高的组员为领导者,由其负责为组员讲解具体的实验内容,并根据组员的能力及意愿进行分工,布置相关实验工作,如数据的分析、实验的操作及实验器材的准备等。在完成实验后,学习小组共同对食盐的溶解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学生不仅参与了食盐溶解的实验,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参与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共同进步。

三、明确学习规范,制订合理学习流程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必须将课堂秩序视为重中之重,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规范,制订合理的学习流程,让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学习流程专业化、规范化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具有辅助作用。在一堂科学课程开始之时,教师要点出本节课的科学主题及主要知识点,进而引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点了解得不够透彻,难以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对教学进度的推进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务必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规范化,首先根据要学习的科学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接着进行假设,然后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规范化的学习流程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