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案导学”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保证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制订导学案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导学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导学的价值和优势,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8-0041-0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案导学”模式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转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了高中数学教育改革进程。
一、“学案导学”概述
“学案导学”模式的出现,归功于教师的不断积累和总结,让学生拥有了一个更加自主的学习渠道和方向。“学案导学”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从之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现有的相互讨论的学習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掌握,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学习。
这种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详细了解教材内容,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的同时,给出个人观点和想法,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与传统的内容讲解模式不同,这种模式尊重学生的思维理念,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更有价值的学习信息在师生之间讨论,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活跃和有趣。在表达自我想法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养成了主动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意义
“学案导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编写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合作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其中,学案与导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两者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完成相关课程的预习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将枯燥生涩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除了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外,还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科学设计导学案,奠定学生学习基础
不同的导学案有完整的内容框架,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课前预习
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师要求学生首先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为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必要的资料,然后把这些材料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预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就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避免课堂学习的盲目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活跃。在布置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出相对开放的问题,确保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交集内容。例如,“‘集合的交集运算包含哪些法则?”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探究。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巩固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及时复习和对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样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侧重点[2]。
2.课中学习
有了前期的预习作为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教师在开讲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内容导学,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以下问题:(1)哪些数列可以称作等差数列?(2)观察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给出的数列并不全是等差数列)(3)请找出哪些数列并非等差数列并给出原因?学生利用已学的等差数列知识和概念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框架,确保学生完全掌握已经讲解的知识。对于不同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举一反三的同时,逐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还要有效检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是否主动完成知识探究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对于主动学习的学生,教师要予以相应的奖励,确保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课后复习
学生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以降低对已学知识的遗忘程度,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及时复习是提高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及时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及时完成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并做好相关笔记,从而获得更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利用所获得的技巧解决更多的问题。复习的重点在于反复的练习和对知识的思考,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下一阶段的理论知识,相对完整的学习框架可以让知识点学习更加连贯,使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同时,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找准学生学习的方向,从而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函数”一课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函数的概念、定义、求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然后,教师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3]。
(三)科学引导,合理安排分组讨论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打击和限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自主探讨和思考。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让小组成员对学习内容和任务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而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4]。
以教学“二进制加减法”为例,首先,教师将本节课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探究,了解二进制的概念。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哪些知识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并将核心知识进行提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方向。再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完成“学案导学”的导学部分。接着,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二进制加减法,使其在交流探讨中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学生进行定量的运算练习,归纳和整理知识点,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思维。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测试,可以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三个层次设计试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根据学生反馈的测试结果完善“學案导学”中的教学部分,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结果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及时的弥补。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模式的优势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导学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
[参考文献]
黄燕.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的构建和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37.
蒲晓东.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10):57-58.
李学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0(07):68-69.
高耀文.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9(27):15-16.
作者简介:周慧梅(1982.11—),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