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地震活动与应急工作分析*

2021-08-25 07:01:40李付伟
甘肃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威宁县震灾毕节市

李付伟

(毕节市地震台,贵州 毕节 551700)

1 研究背景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结合部,地处南北地震带中段小江带东侧。构造运动强烈,各种构造形迹叠加、相互交错。市辖区有大小断裂15 处之多,市辖区时有地震发生,主要断裂有:垭都紫云断裂、石门坎断裂、金沙岩孔断裂等[1]。

2018 年党政机构改革后,国家地震应急救援职责划给应急管理部门,毕节市也相继组建了“大应急”机构,并且把全市地震业务工作整体划给市应急管理局管理,这使得毕节市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放到全市应急工作的大盘子中去开展,不能仅从地震这一局部视角去研究,这就给毕节市地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作者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依据毕节市实际情况,把在我市发生的四级以上地震统称为中强度地震,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市地震活动与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再思考,以期毕节市地震应急工作再出发、再起航。

2 中强度地震活动特点

2.1 活动频率

据不完全统计[2],1971 年1 月1 日-2020 年8月20 日,毕节市共发生4.0 级以上地震15 次,平均每3.7 年发生一次。其中,1971-2000 年每4 年约发生一次,2001-2020 年每3 年约发生一次,2012 年9月7 日以双震型方式发生5.0 级以上地震两次。图1 给出了近50 年活动频次,由图可知,1994-1997年、2009-2012 年活动频次相对较高。

图1 近50 年4.0 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图

2.2 分布范围

根据近50 年毕节市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全市范围内地震分布呈现“西频东弱”的特点,强度和密度由东向西逐次增加,其中94%的地震发生在毕节市西部的威宁县与赫章县辖区,其中2012 年9 月7日发生的5.7 级与5.6 级地震均在威宁县,仅有1989 年5 月5 日发生的4.2 级地震在金沙县辖区。具体中强度地震分布(如图2 所示)。

图2 近50 年4.0 级以上震中分布图

2.3 活动态势

本市发生的中强度地震多为浅源地震,也有个别为中源地震,但地震活动序列复杂多样,既有孤立型也有双震型,活动主题在威宁县,但中东部地区历史上也有地震发生记录,地震活动的复杂态势不但为地震趋势预测增加了难度,也使得全市地震应急工作充满挑战。图3 为1971-2020 年毕节市地震活动度。

图3 近50 年4.0 级以上地震活动度图

3 中强度地震灾害特征

3.1 震灾呈现“小震致灾、中震大灾”特点

毕节市为喀斯特山区,岩石主要有石灰岩构成,容易被水侵蚀和溶蚀,岩层被水侵蚀后易造成地质构造复杂、脆弱、不稳定,较轻的震动就容易引起岩崩。地质结构中的岩石,又以屑岩较多、软硬相间,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加剧山体松垮[3]。同时由于本市经济相对落后,原有建筑物抗震能力不足,特别是农村建房“不设防”现象等都造成了毕节市震灾具有“小震致灾、中震大灾”的特征[4]。

3.2 毕节震灾受损特征分析

随着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贵州省政府近年稳步推进了农村居民地震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地震灾害损失。但本市部分县区特别是地震相对多发的威宁县乡村仍存在不少石头砌房与毛坯房,同时农村建房不设防、随意性大、房屋选址随喜好等问题仍还没有根本解决。根据我市地震应急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显示,本市的地震灾害多为房屋倒塌、建筑物局部受损、道路受阻等,而人员伤亡相对较少。表1 为近10年本市地震震灾情况统计。

表1 近10 年毕节市中强度震灾统计表

3.3 川滇地震因素影响

四川、云南为我国地震多发地区,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但整体上本市却与川滇地质背景不尽相同,地震强度与频度也相对较弱。毕节市百姓受邻省多震影响、地震知识又有限,极易引发因小震怀疑有大震,因有小的震灾而怀疑会有大的震灾的现象,这些都容易给地震谣言的出现产生有利因素。如:2018 年夜晚威宁发生的4.4 级地震,由于以上因素影响,在地震现场工作队赶到震中之时,百姓大面积在雨中露宿聚集,这些都是影响本市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4 应急工作现状分析

4.1 应急准备全面开展

随着“贵州省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毕节市各类地震台站已经有10 个,基本确保了每个县区有一个监测台或预警台。同时,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每年年初都会安排部署年度应急准备工作,毕节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准备工作体系,特别是2018 年“大应急”机构组件后,更加重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设备布设方面,威宁县辖区面积6295km2,现在也仅有一个监测台站。地震频度和强度相对较高的威宁、赫章两县因经济发展不如东部县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在量和质方面都不如东部县区。

4.2 一案三制全面推进

随着“大应急”机构的组建,应急职能部门整合,使得毕节市的一案三制工作更加完善,截至今年10 月,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毕节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政府层面每年都会组织涉及全要素、党政军民警全面参与的地震地灾应急综合演练,如今年7 月1 日在大方县开展了毕节市2020 地震地灾综合应急演练。正是有了有了这些应急准备工作,经历了各种应急演练,才使得本市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能够快速有效规范。应急演练就是为发生灾难进行了救援演习,今后的应急演练举办规模、形式、地点等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斟酌。

4.3 多方参与、应急迅速

每次中强度地震发生后,灾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都能够根据应急预案规定、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如今年7 月2 日赫章县发生Ms4.5 级地震后,省市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均在第一时间做出批示指示,赫章县政府根据《赫章县地震应急预案》规定,立即启动4.0 级响应,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贵州省地震局与毕节市应急管理局组成了40 人的联合应急救援队赶赴现场,大量的毕节消防、毕节蓝天救援队等力量也都随即组织力量到达震中现场。但从本文研究来看,针对4.5 级地震可能造成的灾情,大量救援力量开展的过度救援也不符合新时代“大应急”体制要求。如何根据灾情实际合理安排部署救援力量使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5 几点建议

5.1 突出重点、狠抓西部兼顾东部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在安排部署应急工作时,根据我市历史地震分布情况与发震强度总体规律,应把应急工作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威宁县,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地震安全工程,做好平时的督查检查工作,同时兼顾中东部弱震区。

5.2 强化属地、分级负责相互协同

针对我市中强度地震频度不高,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救灾工作重在灾害评估、统计与社会维稳,在今后的应急工作中应进一步发挥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作用,落实属地为主的地震应急准备和抗震救灾工作要求,不断持续提高县乡两级应对处置中强度地震的能力和水平[5-6]。根据不同震级完善“分级负责、相互协调”抗震救灾工作机制。

5.3 以史为据、建安全房住安全房

根据本市以往中强度地震灾害情况,多为房屋开裂受损、道路受阻等情况,在以后的应急工作中应利用新媒体、使用新技术,多渠道多方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强化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动员群众主动拆除石头砌房、毛坯房、危房等建筑。大力培养农村工匠,引导农村居民科学选址、科学建房,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建安全房、住安全房,统筹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5.4 针对地震、主动作为迅速应对

强化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震,各级地震主管部门能够根据震情灾情迅速应对、及时派出工作组,并加强震情会商,做到科学高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主动引导舆情、平息谣言,使人民群众了解地震具体情况,避免恐慌,以维护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威宁县震灾毕节市
文学改编电影《影里》的多重主题表达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海地“无法喘息”
国企管理(2021年9期)2021-09-22 05:54:53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瑞雪兆丰年
乡村地理(2020年4期)2020-09-10 07:22:44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My Best Friend
贵州省威宁县老干洞洞穴成因与价值研究
贵州科学(2016年5期)2016-11-29 01:25:37
威宁县召开2015年关工委暨老年教育工作会议
晚晴(2015年7期)2015-05-30 16:57:06
古代震灾及政府应对措施——以西汉关中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