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萍
(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双相情感障碍是常见的心境障碍,发病机制较复杂,发病后常出现异常情绪波动,过分抑郁、狂躁等均是典型表现[1]。多数患者即使经过专科治疗,疾病长期控制效果仍欠佳,复发几率较高。文献报道,心理因素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存在关联,治疗同时辅以恰当的心理干预,或有助于患者康复、疾病远期控制[2]。叙事疗法是常用心理干预方法,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以帮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碍[3]。基于此,本研究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叙事疗法,现报告如下。
纳入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85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2 例,男29 例、女13 例,年龄22~54(37.49±5.24)岁,病程1~4(2.43±0.57)年;研究组:43 例,男31 例、女12例,年龄22~53(37.34±5.18)岁,病程1~4(2.37±0.52)年。以上资料,组间比较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能坚持服药;③具备沟通表达能力,具备理解能力;④患者家属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酒精、药物依赖;②重要脏器(心、肝、肺等)功能障碍;③肿瘤患者;④患有严重躯体性疾病。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叙事疗法。
(1)安排1 名心理治疗师,与患者初次面谈,面谈全程可安排家属陪伴在侧,面谈内容包括:①了解患者实际情况;②介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③介绍叙事疗法内容、作用、优势等;
(2)外化问题。以患者心理特征、心理状况、文化水平等为依据,确定与患者沟通交流方式,不断引导患者,让其主动描述问题;
(3)告诉患者问题是独立存在的,围绕问题展开细节提问,比如“关于这个问题,你真实的观点是什么?”,在心理治疗师提问、患者相应作答的过程中,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与问题本就是两个独立的存在;
(4)重构新故事。在恰当时机,再次向患者发问,引导患者自己讲述此问题未发生的特例,比如:“抑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抑郁对你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都有哪些?”“是否有某个时刻你并未感觉到抑郁?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等;
(5)重获知觉。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肯定自身潜能,重新获取自我知觉,主动转变既往消极处理问题的心理与行为,在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肯定自己,重新树立自信。
(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比较。用HAMD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抑郁程度,抑郁临界分值17 分,HAMD≥17分即肯定有抑郁症,得分高者,抑郁程度越严重;(2)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比较。用MMSE 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障碍临界分值27 分,MMSE<27 分即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得分低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3)总体幸福感比较。评价工具选择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总体幸福感,得分高者,总体幸福感越强烈。
干预前,研究组HAMD 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 评分较干预前低(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HAMD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HAMD 评分比较(,分)
表1 HAMD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研究组MMSE 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SE 评分较干预前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MMSE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MMSE 评分比较(,分)
表2 MMSE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研究组GWB 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WB 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高(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GWB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总体幸福感比较 (,分)
表3 总体幸福感比较 (,分)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主要通过服药以控制病情,但治标不治本。随着现代医学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认识加深,普遍认为长期有效控制该疾病的关键在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优越性凸显出来,既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亦能够提高患者的诊护依从性(良好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有效的重要条件)。叙事疗法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良好应用,并且取得显著效果。叙事疗法为后现代心理疗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技巧,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因素,正面迎接每个挑战,不逃避,肯定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5-6]。
既往研究中,较少将叙事疗法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照护,鉴于此,笔者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应用叙事疗法,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HAMD 评分[(9.16±3.04)分]较对照组[(14.74±3.32)分]低(P<0.05)。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应用叙事疗法,能改善其抑郁状况。具体原因分析可能是,治疗期间辅助应用叙事疗法,心理治疗师通过巧妙运用外化式提问技巧,将患者与心理问题分离,帮助患者树立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正确认知,引导患者主动表达,畅所欲言,亦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加准确、更加清楚意识到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干预,心理障碍随之消失。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MMSE 评分[(28.42±4.25)分]较对照组[(21.26±3.54)分]高(P<0.05)。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应用叙事疗法,能改善其认知状况。具体原因分析可能是,叙事疗法实施的过程,就是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理治疗师通过运用正确、恰当的沟通交流方法,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以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患者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应地改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GWB 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期间,辅助应用叙事疗法,能提高其总体幸福感。具体原因分析可能是,患者长期受到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最常出现心境低落、悲观厌世等诸多症状,自卑感、自责思想长期困扰着患者,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会使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显著降低。辅助应用叙事疗法后,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情感支持,真切感受到来自家庭、医院等的关怀,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另外,不断暗示、诱导患者,帮助其树立自信,认识到自己是能够凭借自身力量突破困境,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使患者采取积极行为,总体幸福感自然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叙事疗法,能显著减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总体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