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关键词:《影里》 震灾 情爱 人性
《影里》是日本作家沼田真佑的出道之作,一经发表便问鼎日本两项文学大奖——第122 届文学界新人奖和第157 届芥川龙之介奖。该作品以高超的技巧和细腻优美的文笔震惊文坛,被高度评价为“纯文学之杰作”,2017 年5 月由日本知名杂志《文学界》刊登发表,后由享有“国民杂志”美誉的文艺春秋出版单行本。2020 年2月由日本著名导演大友启史执导、演员绫野刚、松田龙平主演的同名改编电影上映,获得广泛赞誉。导演大友启史曾评价说:“这是一部简洁优美的小说,字里行间蕴含着未被说明的登场人物的感情,给人留下不可思议的余韵的印象。不知为何,我慢慢地被那种纯净所吸引。”a作者沼田真佑以岩手县的盛冈为舞台,讲述了主人公在陌生的土地上与唯一能让他心生共鸣的朋友的相遇与离别,一边寻找失去的朋友的真面目,一边直面失去并重生的故事。
一、自然与日常:震灾主题
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发生里氏9.0 级强震,即东日本大地震(以下简称“3·11”)。“3·11”给日本文坛带来了巨大影响,众多作家纷纷把“3·11”作为创作的重要素材,或真实记述,或间接陈述,创作出大量表现多元、意义丰富的文学作品。伊藤正幸《想象广播》(2013)、熊谷达也《调律师》(2013)、多和田叶子《献灯史》(2014)、金原瞳《丧失者》(2015)、天童荒太《月夜潜者》(2016)、桐野夏生《神的恩宠》(2016)、沼田真佑《影里》(2017)等有關“3·11”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以文学的话语从不同角度表述着对震灾这一重大主题的关注。园子温执导的《庸才》(2012)、广木隆一执导的《在海边的小镇》(2013)和《她的人生没有错》(2017)、诹访敦彦执导的《风的电话》(2020)、若松节朗执导的《福岛50 死士》(2020)、大友启史执导的《影里》(2020)等优秀影视作品也接连上映,从不同侧面将“3·11”这段不曾被人遗忘的过去记录在了光影之中。
《影里》的主人公是今野秋一,他因工作调动而移居岩手县盛冈市,在这里他遇到了同龄的同事日浅典博。两人经常一起喝酒,一起去溪流钓鱼。在陌生的土地上,今野向日浅敞开心扉。但有一天,日浅什么也没说便突然辞职,音讯全无。半年后,日浅又突然现身,两人再次有了交流,并继续保持着交情。后东日本大地震发生,那天以后日浅再次不见了踪影。据今野的同事所说,日浅可能已经死了。在追寻日浅消息的过程中,今野接触到了日浅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影里》是首部以东日本大地震为背景的芥川奖获奖作品,该作品因描绘了东日本大地震而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然而,该作品不同于那些再现真实而残酷的灾难现场的纪实性作品,它刻意回避对震灾事件的正面描写,有意避免对灾后满目疮痍的震灾影像的呈现。它仅以震灾为背景,较多地着墨于对震灾前后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对当地的树木、花草、溪流、鱼类等自然风物的描写。影片中对震灾的提及和对大自然的恐怖的描写,多为以新闻播报等形式进行的背景铺垫和对人物面部表情特写等形式进行的间接呈现:影片开头部分,今野所在部门向釜山、大船渡等灾区配送支援物资以及电视中播报的灾区商铺盗窃案件的相关新闻;影片结尾部分,电台广播中播报的地震失踪人口的新闻,以及在地震海啸发生时,在海边钓鱼的日浅抽着烟望着远方惊恐而木然的表情特写。芥川奖评委高树信子也表示:“这部作品并未将所有事情都和盘托出,而是悄悄地退却一步,通过描写人际关系来提及围绕着它的巨大的自然的恐怖。”
《影里》中对“3·11”东日本大地震的间接呈现是作者与导演的刻意安排与匠心独运。一方面,对盛冈当地自然风物进行大篇幅长时段的缓缓呈现,有助于为影片营造出一股平和悠然的氛围,使得整部电影静谧而富有余韵。另一方面,在优美的自然影像的呈现过程中对震灾进行间接提及,使得这部电影脱离了大多数震灾作品悲怆而无望的呆板模式,实现了对震灾记忆进行选择性的保留与呈现。另外,对震灾前后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捕捉,特别是震灾之后在影片结尾处对今野和新朋友在河边垂钓的场景呈现,从侧面暗示着日浅已重新回归平凡日常,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震灾带来的创伤与悲痛,赋予了灾民重生的希望,并以文学的形式抚慰了读者的心灵。值得注意的是,“3·11”灾后恢复与重建遥遥无期,核辐射危机重重,在如此背景下设计回归日常的结局,也揭露了日本民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接受并与“震灾残局”共生存的残酷而无奈的现实。可以说,本作品的描写非常平淡,对于震灾并没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这意味着即使日常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日子还是会平淡地过去。虽然这是再真实不过的事实,但也正因为如此,失落感和丧失感反而凸显了出来。
二、蛇与水:情爱主题
现今世界,不少国家都不乏“少数性别者”的存在,据统计,美国的性少数群体人口多达908 万人,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8%;英国约84 万人,占比2%;法国为293 万人,占比7%;澳大利亚为53 万人,占比3.4%。与之相比,日本的性少数群体人口占比比这些国家还要高,据最新调查显示,以全国20 岁到69 岁的约43 万人为调查对象,在有效回答者约35 万人中,性少数群体的占比高达10.0%。c显然,在日本,性少数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影里》是一部关注性少数者的作品,芥川奖评委吉田修一直言道:“这部作品获得芥川奖的原因还在于不通过恋爱或性爱来描写性少数群体。”d作品中对这一主题的展开是委婉而微妙的。影片开头部分对今野下半身的着装贴身短裤和裸露的纤细长腿的长时段刻意聚焦,对今野接过并继续啃咬日浅咬过一口的石榴,对今野在日浅影响下重新开始吸食曾经戒掉的香烟,对两人单独外出兜风、看电影、钓鱼、吃饭、深夜饮酒等情节的精心安排,在不断铺陈展开中提高了观众对于二人关系的预感。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挚友消失的故事,而是一个同性恋者的爱慕对象消失的爱情故事。以下两个场景的出现便揭开了今野对日浅的暧昧情感的面纱。
一是对今野情史的交代。在影片中,和哉的出现便确凿了今野的同性爱取向。和哉是今野之前交往过的男人,正好来胜冈出差。两人久别重逢,和哉做了变性手术,变成了女性的样子。和哉微笑着拥抱今野,对今野十分留恋。
二是在某个下雨的夜晚,日浅提着酒来到今野住处,二人畅饮后入眠。半夜醒来,今野看到日浅抓住了爬在自己身上的一条小蛇。看着正俯下身看向自己的日浅,他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起身欲亲吻日浅,却被日浅推开。
无论是片中今野在人群里找寻日浅的身影,还是片尾今野在几年后和新恋人一起在河边垂钓的时候,眼前出现日浅在河对面和自己对视的幻影,这些镜头的呈现和情节的安排都无比确切而委婉地传达出了今野对日浅的爱意。《影里》便是这样一部将性的多样性巧妙地纳入了纯文学的世界,并成功地将其影像化的作品。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影里》中出现了两个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学意象:一是“蛇”,二是“水”。在今野起身欲亲吻日浅的场景中,蛇这一文学意象的出现具有特别的意义。蛇充当了催化剂一样的角色,促使今野对日浅的感情由压抑在内心到喷薄而出。“蛇”这一意象的适时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两人对彼此压抑而克制的情愫,细腻地刻画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之处。“蛇”这一意象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跨越式发展,昭示了今野对日浅的爱情。另外,水的意象贯穿作品的始终,下雨天的雨水和河流里的河水、地震时刻的海啸等不同形态的水的意象多次出现,对于情节的表述、氛围的渲染、故事的推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光与影:人性主题
作品名称“影里”一词的注解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暗地里。电影宣传海报上写道:“突然消失的好友。没有悲伤,没有过错,失去后才知道真正的样子。
他的‘真實照亮了什么?”e日浅是今野在现工作地唯一的朋友,他们既是钓友又是酒友。以前他和今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后来换了工作,在红白喜事互助会的公司做营销。日浅头发很长,风姿翩翩,喜欢钓鱼,经常穿着夹克就去工作,他擅长开车,给人的印象是喜欢户外活动的阳光男。他在职场中被兼职的阿姨们亲切地称为“课长”,与同事相处融洽。在跳槽后的销售职位上,他取得了地区第一的成绩,乍一看给人很好的印象:好脾气,很随和,洒脱不被束缚,超然脱俗。
然而,“3·11”后,今野在追寻日浅下落的过程中了解到日浅至今不为人知的“阴影背面”:在大城市的四年里,父亲一直给他寄生活费,后来才知道他没有上大学,大学毕业证也是伪造的;工作后,跳槽到销售岗位后,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不胜其烦地烦扰朋友和熟人签合同;向同事借款并欠下外债30 万日元后消失。虽称不上极恶之人,却是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的那类人。在他消失之后,他父亲甚至认为,如果因为那么一个无赖的失踪就去报案,实在对不起社会,所以也没有报警。
这是一部直抵人类心灵深渊的作品,将光线照射部分的脸和隐藏在阴影里的另一面进行对比,将人心中那片朦胧地带用文学手法进行挖掘展示,凝练出光与影二元对立的人性主旨。电影中出现过一句台词:“看人的时候,要看其背后的影子,影子最深的地方。”
《影里》在对盛冈的自然美进行描绘的过程中对人心的“阴影背面”进行了刻画,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大友导演认为,“这是一部深入到谁都有的阴影部分、背面部分的作品”f。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时而突然消失时而突然出现,让人捉摸不透的不可思议的人,却让人恨不起来,反而对他不由得心生爱怜。在他神秘的背后,他活出了非常单纯而简单的本能状态,他不被任何东西束缚,快乐而自由地活着。即使他在地震后消失,也让人心中留有希望他还活着的念想。芥川奖评委山田咏美谈及此作说到,这部作品“简直就像是用闪闪发光的黏合剂般的语言写成的,写得真好。日浅的父亲是相当爱自己的儿子的”。
四、结语
作者沼田真佑说:“至今为止也完成过好几部作品,不过,《影里》是在不介意别人的作品和文体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所以我对这部作品抱有一定程度的自信。”h本作品凭借高超的技巧和精练的手法,展示了现代日本社会所怀抱的震灾主题和情爱主题,同时巧妙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那片朦胧的地带,实现了多重主题的表达,并通过优美缓慢的镜头传递出暖人心脾的脉脉温情,因此,被称为“纯文学的杰作”亦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