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2021-08-25 07:15高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疝无张力局麻修补术

高兴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处具有突出体外的包块、站立时包块自行突出等,对其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都具有不利影响,严重患者还会并发肠梗阻等症状,给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都带来极为不利影响[1]。临床多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痊愈且患者术后少复发,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均为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且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经验显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但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更能减轻患者腹股沟区疼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有效的手术方式被临床推广应用,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不断被临床推广。本文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进行以下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60 例在本院进行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50~70 岁、平均年龄(60.00±4.50)岁,其中斜疝22 例、直疝8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51~70 岁、平均年龄(60.50±5.00)岁,其中斜疝23 例、直疝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对其进行B超检查、X 线拍片等,均符合腹股沟疝疾病诊断标准;具有腹股沟处具有突出体外的包块、站立时包块自行突出等临床症状;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具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腹股沟区具有手术史患者;病历资料不全患者;具有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麻醉方法:对两组患者行局麻:30 ml 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3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0.5 ml 肾上腺素注射液,将三者进行混合,制成混合剂取60 ml。选择患者手术切口处,采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方式,将剂量为10~20 ml 的麻醉药物注入,再次分别以垂直三点方式、于直视下腹外斜肌腱膜后,将剂量为10~15 ml 的麻醉药物注入,切开患者疝囊,选择其内环口精索位置,注入剂量为5 ml 的麻醉药物。在对其进行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具有疼痛现象,且比较严重,则可再次给予适量(<40 ml)麻醉药物。

对照组行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检查,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术前禁食禁水。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与铺巾,将其逐层打开,至外环口,将游离的疝囊纳入患者腹腔,于内环口处放置一网塞,并将其固定在腹横肌筋膜上、精索前后处,之后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关闭。

观察组行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选择规格为15 cm×7 cm 的补片,注意选择材质为聚丙烯,对补片进行修剪,至大小适宜,之后使用线(2.0 Prolene)将其进行间断性缝合,之后固定在患者腹直肌与耻骨结节止点处,最终使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至内环下保持紧贴,再次间断缝合,将精索根部提起,平铺平片尾侧,对其进行交叉缝合,将内环口进行重建,将平片展开,于腹内斜肌表面处,将其进行固定,于精索前方位置,将平片技能型固定,至腹外斜肌腱膜上,缝合完成后,将切口逐层关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 d 疼痛评分。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股沟疼痛、局部血肿。疼痛评分判定标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通气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d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0.1)、(1.0±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0.3)、(1.8±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与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观察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于腹股沟区域,是腹部疾病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为机体腹腔内压力显著升高,导致腹壁强度有所下降,形成突起的包块,若此种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并且腹股沟疝多发生于老年、婴幼儿人群中,老年患者多因合并具有其他导致腹压增高的基础疾病,且腹股沟区域组织生理发生退化,使其腹壁强度显著减弱;婴幼儿则是因其生理组织发育不全。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病情痊愈。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主要在患者3 个薄弱环节进行,即腹股沟管后壁、疝环、腹横筋膜,通过对手术视野进行逐渐改进,选择最为适宜的疝修补材料,以使手术造成的创伤逐渐减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有效的手术方式被临床推广应用,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不断被临床推广。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价值,选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统计学数据。本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通气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数据可以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性均较高,所需手术时间较短,且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换药次数少,可行价值显著。分析其原因,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对其有一定了解,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并且主治医师对两种手术方式操作十分熟练,所有手术时间较短,并且两种手术具有较为相似的入路、修补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数据可以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出现并发症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均消失且无复发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 d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0.1)、(1.0±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0.3)、(1.8±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相比较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需要更多的异物性补片,对于局部组织的张力有所增加,造成慢性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疼痛感,并且此种手术方式以充填式网塞进行修补,其平片补片的后壁与网塞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也会引起术后出现感染。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使用平片补片,对于患者局部组织刺激性较轻,手术后具有较少的渗出液,患者疼痛感较轻。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使用大小为15 cm×7 cm 的聚丙烯材质国产补片,将其进行修剪至大小合适,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局部不适感。有关术后并发症、疼痛感的评价会存在一些主观性,导致数据发生一定偏移,但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除不适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局麻下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患者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手术后无复发现象,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两种手术方式对于治疗腹股沟疝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行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临床可根据腹股沟疝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为适宜性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疝无张力局麻修补术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区域阻滞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膜前疝装置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218例治疗体会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