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建中 王静仪 袁泳锨 黄梓慧 何建芳 李妤玲 梁远秋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起源于乳腺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1]。随着近几年其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且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大多取决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包括LuminalA、LuminalB、HER-2 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等亚型[3]。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大部分非三阴性乳腺癌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往往较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与预后[4]。因此,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寻找更为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淋巴细胞中存在高表达的PD-L1[5],对此,本文就PD-L1 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115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5 例、非三阴性乳腺癌70 例;另选取同期40 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乳腺样本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1.2 纳入标准
1.2.1 观察组 ①组织学分型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②样本信息完整;③在手术标本获取前未接受过靶向药物治疗;④有足够的组织标本可以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对照组 ①组织学分型均为良性病变(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等);②样本信息完整;③有足够的组织标本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通过石蜡包埋将样本制成切片(4 μm),烤干后给予抗原修复、脱腊、冲洗,随后滴加相应抗体,并于阴性对照上滴加PBS 缓冲液,放入孵育盒内,室温孵育50 min 后,按顺序将切片逐张采用PBS 缓冲液进行冲洗,并插回玻片架,随后逐一滴加二抗,于孵育盒中室温孵育30 min。完毕后,将切片逐一取出,滴加已配好的DAB 显色液,显色2~5 min 后通过显微镜适时终止显色,冲洗后给予苏木素染液复染1 min,随后进行脱水、透明、封片,在显微镜下进行阅片。
依据多个视野范围中的显色细胞占比及其染色深浅进行分级计分判断:①显色细胞占比:0 分:<5%;1 分:5%~25%;2 分:26%~50%;3 分:51%~75%;4 分:>75%。②染色深浅:0 分:无显色;1 分:浅黄色;2 分:棕色;3 分:深褐色。若显色细胞占比与染色深浅计分乘积>1,则表示阳性,若≤1 则表示阴性[6]。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情况;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③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为35.6%(16/45),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为18.6%(14/70),对照组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为0。两组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情况比较(n,%)
2.2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L1 表达情况比较 不同分子分型、PR 表达状态、阳性淋巴结个数、TNM 分期乳腺癌患者的PD-L1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表达状态乳腺癌患者的PD-L1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PD-L1 表达情况比较(n)
2.3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A 型患者的生存率高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n,%)
PD-L1 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重要配体之一[7],可结合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及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等介导对免疫系统表达抑制信号,具有抑制T 淋巴细胞活性、下调免疫应答等的作用,已成为免疫检查的重要部分[8-10]。通常情况下,PD-L1 多表达于肿瘤细胞及其相关的巨噬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中,可与PD-1 产生相互作用,以此抑制CD8+T 细胞的效应及功能[11]。据相关报道显示,PD-L1 在肿瘤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往往可导致不良的预后效果,PD-1/PD-L1 这一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使肿瘤出现免疫逃逸的现象,从而引起远处转移及复发的情况出现[12-14]。因此,通过PD-1/PD-L1 信号通路的阻断,可有效促使肿瘤继续处于T 细胞的免疫监视中,继而杀灭肿瘤细胞,从而保证机体免疫系统的长久稳定[15,16]。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针对PD-L1高表达的恶性肿瘤,采用阻断PD-1/PD-L1 通路抑制剂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17]。因此,通过肿瘤组织中PD-L1 表达的检测,利用PD-1/PD-L1 通路阻断这一治疗方式对乳腺癌等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18]。
本研究对PD-L1 在不同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及对照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L1 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PR 表达状态、阳性淋巴结个数、TNM 分期乳腺癌患者的PD-L1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LuminalA 型患者的生存率95.7%高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PD-L1 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中的PD-L1 表达率最高;且PD-L1 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PR 表达状态、阳性淋巴结个数以及TNM 分期有关。临床可将此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参考,为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目前缺乏后续治疗手段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寻找更为可靠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