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荣
(海安市中医院心电图室 江苏 南通 226600)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是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多是通过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诊断,但是由于检查手段自身的不足,检查结果并不理想,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漏诊及误诊情况较为突出,难以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动态心电图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这种情况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人数为85例,报道如下。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选患者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1±4.8)岁,男性人数为46人,女性患者39例。本次试验所选患者均以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坚持患者自愿参与的原则[2]。排除中途死亡或是放弃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3]。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所选患者应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借助康泰医学ECG600G六道心电图机完成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4]。在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借助蓬阳PENGYANG-H12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及日本光电心电图仪ECG-1350P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统计和记录患者在一天内的心电信息,以此分析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次[5]。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将ST段下斜或是水平压低超过0.05~0.1 mV且J点后80 ms处压低超过0.02 mV、ST段抬高型为弓背向上且对应ST段压低的患者确诊为心肌缺血[6]。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将J点后80 ms处ST段下斜或是水平压低超过或是等于0.1 mV、发作时间大于60 s、间隔在60 s以上的患者确诊为心肌缺血[7]。
对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8]。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率(%)完成,数据检验采用χ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P<0.05就说明数据比较时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常规心电图检出率23.53%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检出率71.76%(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情况
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所选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次不同,将一天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次最多的时间段为早晨6点至中午12点,之后依次是下午4点至晚上7点、晚上7点至晚上12点、中午12点至下午4点、晚上12点至次日早晨6点,发作频次分别为125次、35次、30次、12次及7次。
近几年,我国民众生活及工作节奏在不断加快,这种情况下,民众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我国冠心病患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对医疗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氧气的稳定供给是心脏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心脏活动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一些病变,会打破心肌氧供的平衡,这种情况下,心脏活动的氧气需求量大幅增加,如不能及时供氧供血会导致心肌缺血情况的出现,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相比有症状心肌缺血,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出现概率高,而且危害较大,患者往往难以及时感知自身身体的异常,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会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进而导致心肌梗死或是急性猝死情况的出现。在民众健康意识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如何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水平成为当前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突出难题。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表现相比常规心电图更加理想[10]。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患者进行24 h的监测,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能够为医护人员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医护工作开展的水平,更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和控制[11]。本次试验目的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带来一些帮助[12]。本研究得出,常规心电图检出率23.53%显著低于动态心电图检出率71.76%,常规心电图检出人数为20人,动态心电图检出人数为61人,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所选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次不同,将一天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次最多的时间段为早晨6点至中午12点,之后依次是下午4点至晚上7点、晚上7点至晚上12点、中午12点至下午4点、晚上12点至次日早晨6点,发作频次分别为125次、35次、30次、12次及7次。实验结果显示,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13]。
本次实验表明,动态心电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而且能够展示不同时间段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频次[14]。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动态心电图的优势及作用,并积极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加以尝试和应用,以此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