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疗中运用消化内镜技术的临床价值

2021-08-24 08:20赖鸣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内瘤高级别上皮

赖鸣杰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消化系统肿瘤当中的高发病症,该疾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患者重视,从而在确诊后疾病已从癌前病变进展为恶性肿瘤,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1]。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该病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如何选择合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鉴于此,本文将30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消化内镜诊疗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内镜组,各150例。常规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自有81例、69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0.89±1.47)岁。内镜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自有78例、72例;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9.87±1.36)岁。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通过患者及家属参加研究并签字。

纳入标准:300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为原发癌;患者及家属知情,且配合度较高;患者的病历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并发内分泌疾病;患者的精神异常或存在语言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检查和治疗。

1.2 方法

常规组开展常规诊断+治疗,具体方法为:①仪器设备:采用上海如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普通白光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型号为:CCV-1000。②诊断方法:指导患者采取仰卧姿势,通过口腔深入患者的食道,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着重扫查疑似病变部位。③治疗方法: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进行常规麻醉和消毒处理后,结合病灶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逐层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充分暴露病灶部位,随后采用手术器械切除病灶组织。术后给予患者3天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内镜组展开消化内镜诊断+治疗,详细方法为:①仪器设备:采用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消化内镜进行诊断和检查,型号:VGT/VCC;批准文号:国械注准20153221723。②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进行检查,仔细观察患者消化道黏膜和血管情况,若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灶组织,需要立即取病灶组织送检。③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EMR:在消化内镜下找准病灶组织,取肾上腺素盐水+靛胭脂混合后注射到黏膜下方,通过圈套电凝法切除病变组织,并且留取活检进行检查。ESD:在内镜下找到黏膜,在黏膜下方剥离病灶,采用电刀处理出血部位,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仔细记录患者的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每项计为0~5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诊断效果越良好。(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仔细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9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评价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能够看出,内镜组在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上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表1 评价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分)

表1 评价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内镜组 150 4.85±0.13 4.01±0.74 3.94±1.02常规组 150 2.34±0.56 1.82±0.53 2.06±0.87 t 53.473 29.468 17.175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病灶形态影像评分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

2.2 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从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内镜组在手术时长与住院天数上显著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

表2 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表2 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天数/d内镜组 150 62.47±1.52 80.26±1.33 4.26±1.03常规组 150 86.72±2.34 119.64±1.35 7.89±1.47 t 106.439 254.501 24.769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3]。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若是可以及时确诊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进一步延缓病情进展速度,防止病情进展为癌症,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4]。

白光内镜是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常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诊疗价值,但是其存在较多局限性,漏诊和误诊的概率比较高,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5]。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消化内镜技术逐级在临床广泛应用[6]。消化内镜的出现弥补了白光内镜的缺点,成为临床诊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认可和支持[7]。相较于白光内镜技术,消化内镜技术的图像质量比较高,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病灶组织,提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同时,在消化内镜下,医护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查看患者消化道内的实际情况,便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8]。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内镜组经消化内镜技术检查后,其病灶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质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价值更显著。

临床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采用手术治疗,消化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重要术式,其借助内镜热效应原理或者高频电凝,直接切除病灶组织[9]。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在消化内镜下开展手术可以拓宽操作医师的视野,减小对患者身体的伤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0-11]。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内镜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上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由此看出,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优化手术指标,缩短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技术用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尽早确诊疾病,清除病灶组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内瘤高级别上皮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