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西部特色林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8-24 07:53张晓玮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林学课程体系林业

张晓玮,何 静,田 青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行业已被重新定位,由提供木材资源、传统的营林和森林永续利用为中心,发展到以全面发挥森林的环境功能为中心,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治理为重点[1]。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基本方略战略之一。为了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理念和理论[2],国家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职能部门改革,设立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整合原有林业和草原部门的职能,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和统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使得林业在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3]。

新时代林业的发展战略高度决定了林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林学学科培养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是实现新时代林业发展战略的保障和前提[4]。因此,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林业发展新形势对新时代林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6]。林学学科不仅要培养以生产木材与林产品主要的林业生产型人才,更要培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理念,践行 “两山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6,7],从而进一步满足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态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打造出一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8]。因此,探讨适应新时代林业需求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6]。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始创于1958年,60多年来林学专业坚持服务地方林业建设,立足陇原,服务西北,面向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乐山乐水、树木树人精神的林业高素质人才。2018年林学专业进入甘肃省本科招生一批次,2020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所依托的林学学科2009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11年、2015年、2018年先后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林业专业硕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现代化需要,林学专业建设立足甘肃区域特色,凝练学科定位方向,统筹规划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扩增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教法改革,增强授课效果;加大科研扎根,促进教学科研相长,服务地方,初步构建了适应区域行业建设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林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本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为培养新时代林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结合林学专业进入甘肃省本科一批次招生为契机,对标林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9],通过近两年的反复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专家送审,修订了林学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新修订的培养方案立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西北特殊生境为背景,细化、凝练、完善了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特色,通过重塑林学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强化实践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教育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表1)。

表1 林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1 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突出专业教育的核心地位和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调整《森林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微生物学》的课程类别,合并《种苗学》和《森林培育学》,合并《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新增《测量学》、《城市林业》、《森林防火》等课程,形成了以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和森林保护四个方向为主的课程群,进一步突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主体地位。这一系列优化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新时代国家和西部地区林业建设的需求。

1.2 夯实实践环节

围绕林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增加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学时、学分,增加课程设计周数、实习环节周数和毕业实习周数,增强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调整使课程实验、实践学时由原来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的456学时增加到现行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的560学时;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实习由2015版的20周,调整为2020版的28周(表2),增设了《测量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土壤学》、《林木育种学》和《经济林栽培学》的课程实习。同时,通过调整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和项目,增加和增设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比重,不断优化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SRTP科研项目、科研助理等科研训练环节,强化了以年级递增为基础的“认知—基础—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层次培养模式。近两年来本科生中已有18人次先后在甘青宁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等竞赛中获奖,改革成效已初显规模。

表2 实践教学环节构成与设置

2 鼓励教学改革,增强授课效果

为了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探索,学院从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与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项目有关的一系列实施方案与办法。近两年来,林学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类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项目,先后获批立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校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2019年林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林学专业教师全员参加了学校组织混合式教学改革培训活动,并在各自所授课程的教学过程积极开展探索与应用,并及时总结、反思和充实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和内容。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响下,林学专业教师利用以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保障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多元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全过程评价的教学体系已初见规模,从而拓展了教学与学的时间与空间,强化了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3 优化实践基础布局,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甘肃省地理区位独特,生境类型多样,为林学专业野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院历来注重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基础的建设,已与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天水市香积山林场等6个自然保护区、林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又积极拓展和布局野外教学实践基地,近两年先后在兰州九州台、古浪八步沙林场、陇南康南林业总场等地新设3个野外教学实践基地,使教学实践基地类型更加丰富,布局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充分整合校内实践资源,建成甘肃省枸杞无害化栽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更新和优化了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资源。通过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础的优化和完善,不断打造和完善全学段、全天候的教学实践平台,使得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建设更加完备,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合理,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根据林学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及甘肃省的地理区域特色,林学专业瞄准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部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多年野外生物多样性科考,不断梳理甘肃省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开展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序评价,为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区域林业特色,充分挖掘抗旱灌木种质资源,解决了西北干旱区旱生灌木选育和快繁技术难题,制定了优良抗旱灌木繁育国家及地方标准,为干旱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大量优良抗旱灌木。引领花椒、枸杞、核桃等甘肃特色林果选育与栽培主方向,为甘肃特色果业产业跃升拓展了新空间,助推脱贫攻坚。同时,通过“三区人才”项目、精准扶贫等为基层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等,促进了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特色经济林建设,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一方面教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融入教学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能力。

5 全员参与,强化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培养

除强化课堂教育外,林学专业还积极探索和完善“三全育人”途径。从学生大二开始到毕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培养了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将各年级学生以本科导师为纽带组建团队,扩展了学生跨年级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过程中,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基层林业工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来校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林业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信念与精神。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等系列工作,不定期邀请林业系统先进集体或个人向学生进行先进事迹宣讲,组织学生赴八步沙林场、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升华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觉和勇于担当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需要联系在一起。并针对不同学生诉求,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指导,组织关于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考研辅导,模拟国家地方基层测验考试等活动。同时,邀请毕业年级学生分享考研和求职经验,为低年级学生考研和求职提供借鉴和帮助。林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一年来,2020届毕业生四级通过率为44.80%、考研率达53.45%,在前一届的基础上稳步提升。2019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为95.24%,其中40%和25%左右的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于社国西部地区以及农、林、牧行业。

为培养新时代林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我院林学专业以西北林业特殊生境为背景,细化、凝练、完善了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优化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塑林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强化实践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混合式教学改革为契机,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立体化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和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布局,打造了全学段、全天候的实践教学平台;坚持教研结合,服务西部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这一系列优化和措施,有助于打通教室与山水林田湖草间的连接,形成教学科研相长,以教促研、科研反哺教学,服务地方、促进西部林业发展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好的培养满足新时代下促进林业新发展所需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林学课程体系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land produces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专业为例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