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2021-08-24 07:53申友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指标体系指标

申友良

(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山东分所,山东 济南 250100)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相比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地位,目前对于我国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还远远没有与之发展相匹配。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调研信息所得,我国统计中尚未对民营经济的概念、统计口径做出统一规定,也未出台关于民营经济的统计制度,各省市根据本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了若干民营经济统计的内容、范围和调查方法等信息,使得统计信息相互缺乏可比性,对民营经济的统计监测能力非常弱,不能起到监测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反映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的作用。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民营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规范民营经济统计数据的发布形式和使用对客观的分析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帮助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1 民营经济统计范围的界定

要准确的界定民营经济统计的范围,需要在了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变迁的基础上,明确民营经济的概念。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将民营经济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4],1949年至1988年是起步阶段,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人们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的认知,私营经济几乎消失殆尽,在这个时期民营经济经历了曲折起步阶段;1988年到1999年是民营经济的确认阶段,198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21世纪民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市场的开放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民营企业[3],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在经营上都更加出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至今是第四个阶段,是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人工成本上升,在各国政府的鼓励下,外资企业纷纷将实体投资回撤本国或转至东南亚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作为 “世界工厂”的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提出提质降速,推行新旧动能转换等一系列政策,“腾笼换鸟”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民营经济是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机制运行,遵循供求平衡、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和高额的回报率,是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图1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经历了上述发展过程,但是截至目前仍未有明确的民营经济的概念。通过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观测,大多数国家并没有 “民营经济”这个概念,笔者对不同国家的学者进行访问,对其国家企业产权性质进行探讨,得到的答案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属于民间团体,即民营是为普遍的,组成国家经济的大部分,只有少数产业属于政府经营,因此并未对 “民营经济”和 “国营经济”进行特意加以界定。如前所述,在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当时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关联度的认知, “民营经济”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未曾出现,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较多的出现于各类文献,此后由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不可小觑,民营经济的研究成为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自改革开放之初至今,我国民营经济向阳而生、阔步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驱动力,但是相对 “民营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定义和范围的界定在理论层面仍旧不够明晰。

通过对在现有文献就行梳理研究,发现目前对民营经济的界定主要是从法学角度以及经济学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角度来进行。200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将我国经济成分划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其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3]。已有的文件显示,对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有明确划分,并未提及民营经济。但是,近些年“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等相关表述在官方文件中出现的频率日渐提高。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故而,应该将集体经济划归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不应该包括集体经济。其次,“民营经济”在当前应该更倾向于私营经济,即非公有经济中属于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之外的部分。即:

民营经济=国民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另外在民营经济的范畴界定上,除去要考虑所有权因素之外,还应当引入“最终经营权”概念进行补充界定。为了使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具有好操作性,主要考虑所有权因素对民营经济进行界定,根据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对其进行划分,然后再具体步参考控股情况对民营企业进行认定。但是,针对部分特殊企业,应当引入“最终经营权”进行补充认定。

2 我国民营经济统计的现状

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所占份额的提升以及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宏观环境,都给民营经济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据对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及统计指标的调研,现有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公报等资料均未将中国民营经济作为单项进行统计列示,民营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率先尝试对民营经济指标进行统计调查,例如广东省统计局在2003年印发了 《广东省民营经济统计报表制度》;2005年河北省统计局针对辖区民营经济统计工作下发专门文件,此后广东省和河北省根据统计调查的开展情况,先后几次对民营经济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修订。根据目前国家统计局网站信息,对明确实施《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报告制度》的省份进行了整理,各省在在文件中对民营经济统计的统计对象和范围、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数据发布形式进行了规定,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各省民营经济统计监测报告制度要素汇总表[1]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涉及对民营经济的统计,但是统计的内容仅仅停留在民营经济规模、税金缴纳和基本财务指标等内容上,无法充分发挥统计调查、监测和评价的功能,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亦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投资、产值等指标对新时期发展理念的体现和践行情况。因此新的经济形势下,需要建立完善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与统计指标体系,以实现对 “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合理监测和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调控政策的决策支持。

3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发展到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经济根据投资收益原则选择投资行业,遵循供求平衡、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更易呈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和高额的回报率。目前全球经济低迷、全球经济一体化屡受挑战、贸易摩擦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期,要求民营经济的统计数据,不仅是对有没有增长以及增长了多少等增长速度的反映,而且要如实的反映是否会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没有高质量发展,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使统计的数据更好的为行业发展标准、政府宏观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

3.1 构建原则

构建民营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既能充分考虑统计调查制度的要求,又能够科学地、客观地描述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评价民营经济发展是否符合经济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5],构建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3.1.1 制度从属性原则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统计调查制度的总体要求。应首先尊重统计调查制度,因为这是对我国整体的统计调查体系的完善,在统计范围界定、统计内容及指标、统计调查方法和数据发布等方面要符合统计制度的总体要求。

3.1.2 科学可行性原则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统计的现状,与当前部分省份对民营经济统计监测的指标保持平稳过度,统计数据应该具有可获得、易操作性。能够反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

3.1.3 成长导向性原则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反映民营企业现状,指标的设计应该遵循成长导向性原则,设置若干能够反映增长动能转换、金融稳定、产业结构优化等情况的指标,从而真正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构建一套全面地、客观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助力民营经济的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明确了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观测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为层次的三级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反映民营经济基本状况的 “基本观测项”、反映当前民营经济主体竞争力的“企业竞争力”观测项和反映民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观测项,每个观测项下设若干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基本观测项”下设立了规模状况和就业状况两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规模状况”下设置了民营企业数量和增加值两个二级指标,来反映民营经济的基本规模情况;“就业状况”下设置了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额,反映民营企业解决就业的情况。 “企业竞争力”观测项下设立了盈利能力、企业成长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三个一级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标下设置反映民营企业的收入情况、收入获得利润情况的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指标,以及反映投入资本收益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成长能力”一级指标下设置研发经费收入比、企业拥有专利数两个二级指标,用来检测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重视程度,对其成长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社会责任”一级指标下设置实缴税金和出口创汇收入两个二级指标。“高质量发展”观测项下设置动能转换、金融稳定和产业结构三个一级指标,“动能转换”一级指标下设置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新兴经济增加值占比资产负债率反映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开展情况;“金融稳定”一级指标下设置利息覆盖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反映民营企业静态和动态负债情况,如果出现过度负债会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一级指标下设置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两个二级指标,用来观测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4 民营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措施建议

民营经济统计数据,是政府把脉民营经济状况,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各种行业协会、自媒体不断涌现出来,大大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企业竞争、区域竞争和国家竞争空前激烈,使得统计数据在政策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各界的信息使用者也高度得关注统计数据。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为政府统计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民间主体数据库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又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切实提高统计数据,提供以下几条管理建议。

4.1 统计生产过程管理

加强统计生产过程管理是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条件,所谓“追本溯源”从数据源头干预,从根本上控制统计数据的质量。将之前对数据质量的管理手段,从事后的评估,逐渐延伸到风险防控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强化统计数据的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对数据质量风险实施监控,并适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供系统控制的灵活性,更好的实现对统计全过程的监测,使得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结果的管理和评估上。

4.2 推进统计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统计业务流程,是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础,统计业务流程标准化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便利了统计工作的开展,也使得统计流程信息化、现代化成为现实,我国也非常重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统计流程,使统计业务流程模块化、标准化,及时发现、消除统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数据质量的不利因素,将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融入统计业务流程之中,加强数据源的质量评估,同时也可以缩短统计调查时间,提高时效性、减轻统计调查负担、降低统计调查成本,周期性开展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和改进,使统计数据质量的螺旋上升成为可能。

4.3 推进政府统计信息与大数据信息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民间主体数据库提供的大数据信息指数式增长,也不断的出现民间大数据与政府统计数据相悖的尴尬局面,因此推进政府统计信息与大数据拥有者、商业的合作,积极鼓励非传统数据源的统计应用,促使官方统计向社会提供高质量、无偏见的统计数据。逐步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处理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等资源,各部门互通互联,在解决信息孤岛症结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各部门搜集信息的相互印证、勾稽,构建行政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数据来源共享的顶层设计,在督促提高数据质量的同时,更能够发挥出数据的真正价值。

民营经济的统计数据不仅是了解和评价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科学预测国家和区域民营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支撑,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高质量的民营经济监测和统计指标体系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准确掌握的经济形势至关重要,通过对民营经济内涵剖析、统计范围界定、统计调查制度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构建了民营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并对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指标体系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