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浩,闫景霞,曹惠芳,冯莹,徐晶,朱利芹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200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急性期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1-3]。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进入稳定期,但由于此时肺通气功能尚未恢复正常,仍需康复治疗。因此,对稳定期COPD患者积极进行肺康复训练,促进肺功能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综合性肺康复训练是COPD患者肺康复常用的训练方式,包括主动运动、被动活动、肌力锻炼等,能够明显提高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但在社区—医院序贯治疗中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尚不清楚。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研究观察了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经规范治疗进入稳定期的COPD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诊断标准,经规范治疗进入稳定期并顺利出院;②年龄50~80岁;③神志清醒,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④治疗依从性差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80(63.76±9.1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9(63.89±9.02)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39),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模式康复训练,如指导患者通过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来提高呼吸功能,同时配合常规氧疗;出院后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档案,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肺康复训练,患者住院期间由主治医师负责实施,出院后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续该训练方案。综合性肺康复训练:①心理护理:与稳定期COPD患者积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并树立积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消除思想顾虑,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营养干预: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热量、易消化、高蛋白食物,提高免疫力,同时积极补充微量元素;③上肢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双手拉住双侧床栏,利用上肢力量将身体拉起,从而提高上肢肌力,每天4次,每次维持5 min;④有氧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低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原地踏步和散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每周5次,每次30 min;⑤下肢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双脚空踩自行车,训练下肢肌力,每天4次,每次维持5 min;⑥呼吸肌训练:指导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指经鼻吸气,呼气时呈缩唇状,4~6 s缓慢呼出气体;腹式呼吸训练指呼气时尽量内收腹肌,吸气时尽量鼓腹,最大程度缩短呼气时间,延长吸气时间,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和次数。两组均连续治疗20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膈肌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探查患者膈肌对合区域,超声束与膈肌垂直,测量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幅度;使用Power Breathe K5智能电子肺活量训练仪检测膈肌肌力和吸气峰流速。
1.3.2 肺通气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德国耶格MasterScreen PFT System肺功能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
1.3.3 动脉血气分析 治疗前后动脉取血,采用德国拜耳M845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
1.3.4 生活质量 治疗前后采用WHO QOL-BREF量表[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WHO QOL-BREF量表共有6个维度,本研究选择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和社会关系四个维度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每个维度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膈肌功能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和吸气峰流速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和吸气峰流速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n 30 30膈肌肌力(cmH2O)31.72±3.56 36.29±4.08*31.90±3.49 41.35±4.97*#膈肌活动幅度(cm)2.18±0.71 3.04±0.87*2.21±0.70 3.96±0.91*#吸气峰流速(L/s)2.37±0.74 3.20±0.82*2.39±0.71 4.19±0.9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n 30 30 FEV1(L)1.59±0.22 1.83±0.24*1.60±0.23 2.09±0.27*#FEV1/FVC(%)52.14±4.39 57.62±5.13*52.29±4.35 63.94±6.07*#
2.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和氧合指数比较(mmH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和氧合指数比较(mmH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n 30 30 PaO2 50.61±6.12 63.54±7.56*50.76±6.03 71.92±7.84*#PaCO2 67.32±8.49 49.47±5.24*67.09±8.72 44.18±5.06*#氧合指数183.45±13.04 217.21±20.48*183.96±13.12 245.08±24.75*#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WHO 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WHO 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n 30 30 WHO QOL-BREF量表评分(分)生理健康70.81±5.20 77.34±6.42*70.96±5.17 84.05±6.59*#心理状态70.23±5.14 77.87±6.17*70.45±5.13 84.39±6.28*#与周围环境的关系70.34±4.91 76.46±5.23*70.48±4.99 82.47±5.38*#社会关系70.58±5.09 76.73±5.40*70.20±5.16 83.62±5.71*#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最主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5-7]。临床上对COPD急性加重期多采取止咳、祛痰、辅助吸氧等手段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进入稳定期[8-9],但稳定期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仍需康复治疗[10]。
为了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临床上提出“肺康复治疗”这一概念,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助力器训练,通过这些锻炼增强气道内压和阻力,提高肺内残气量排出,从而提高肺通气功能[11-14]。医院—社区序贯肺康复治疗是由医院医师负责制定肺康复训练方案,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监督实施,并将训练情况反馈给医院医师,以及时调整肺康复治疗方案。这种肺康复治疗具有连贯性,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完整的医疗服务[15-16]。康复治疗以患者为中心,给予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方案,指导呼吸和肢体肌力训练,提高膈肌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加速肺康复[17]。
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吸气峰流速、FEV1、FEV1/FVC、PaO2、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结果表明,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能够增强稳定期COPD患者膈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功能,解除动脉血气紊乱状态。究其原因是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能够通过协助患者肺康复锻炼,增加肺活量,提高运动耐力。两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和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变化更明显。结果提示,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紊乱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