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1-08-24 08:20:4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分化恶性

孙 升

(乳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山东 威海 264500)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疾病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无创的方式对肿瘤恶性程度进行评价,以及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一直都属于此类疾病诊断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近些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在此背景下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在临床中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CT技术慢慢地得到了一定应用,而且在疾病的治疗和诊断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对肺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时应用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试图对肿瘤的分化程度,灌注参数之间的关系实施探寻,但是在认识上,还没有得到统一[2]。所以,此情况下针对肺肿瘤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灌注在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以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肺部周围型肿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对此项研究均知情同意,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59例和41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为(52.6±12.7)岁。这些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利用通过X线平片检查和CT平扫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出现肿块,同时分析直径,其具体的大小为1~5 cm。一般资料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患者进行检查时,研究目标全部实施GE Light speed多层螺旋CT机肺灌注成像进行检查,然后对比患者的病理和检查结果。疾病得到确诊后对比恶性、良性患者的CT灌注参数,明确其具体数值情况,处理肿瘤的分化程度,并处理患者的恶性病灶灌注参数,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用的仪器主要为16层螺旋CT机。展开扫描之前,最初需对患者进行指导,训练呼吸等,然后平扫患者,中心层灌注扫描层厚属于病灶实性部分最大层面,利用螺旋式扫描的方式,选择其中的4个层面,同时进行扫描,电流设置为120~150 mA、电压120 kV,扫描的总时长为1 min,并将层间距和层厚设置为5 mm。通过3.0 mL/s的流率应用高压注射器将60 mL的优维显注入,进行注药操作,在5 s后启动灌注扫描,此过程需保持一致。处理得到的图像时,在GE AW 4.2工作站传输相关的灌注图像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展开测量,同时进行分析,以此了解到计算层面属于患者病灶的最大层面[3]。已经被选择好的层面,选择左颈总动脉或主动脉,并将其当作参考血管,然后对手绘线功能的感兴趣区(ROI)进行选择,ROI在距离肿块边缘的2~3 cm内进行描绘,得到相关灌注参数。对ROI进行描绘时,在面积上需尽可能保持大,让噪声产生的影响减少。另外还可以避免部分容积效应出现的影响。然后根据血容量的彩色灌注图对最大的血容积(BV) 区域出现的分析曲线进行选取,以此保证ROI选择于较大灌注量的区域并非选择于非坏死区。在此基础上对血流量(BF)、血容积(BV)、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数值展开测定,同时针对肺结节强化峰值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CT灌注参数情况分析,相关指标主要为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对这些数值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和率(%)进行表示,组间数据分别使用t和χ2进行对比检验,P<0.05说明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的CT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良性组的BF、BV、MTT以及PS参数明显比恶性组优秀很多,详情见表1,同时明确BV和BF值与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相关性,即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BV与BF的数值会有所增加,见表2。

表1 肿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情况()

表1 肿瘤患者的CT灌注参数情况()

PS/(mL·min-1·100g)良性组 26.34±5.46 2.45±0.61 5.55±1.42 4.41±2.86恶性组 43.16±10.21 19.86±0.37 10.75±5.25 22.46±10.11 t 10.662 5.337 7.2502 4.209 P<0.05 <0.05 <0.05 <0.05组别BF/(mL·min-1·100g)BV/(mL·100g-1)MTT/s

表2 BV、BF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表2 BV、BF值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分化程度 例数 BV/(mL·100g-1) BF/(mL·min-1·100g)高分化 23 23.40±0.23 46.72±2.30中分化 25 17.77±0.30 37.67±3.13低分化 37 13.26±0.20 25.65±2.67

3 结论

针对CT灌注成像来说,此计数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属于核医学的中心容积定律以及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所以此情况下肺部选定层面通过核医学原理经静脉注射对比剂进行连续扫描,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获得这些层面像素密度曲线,以及层面中的时间曲线。利用各种数学模型计算病灶灌注参数,然后根据灌注参数,对患者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患者的灌注量进行评价。对肿瘤生长转移和分级进行评价时,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属于其中重要指标[4]。其中在肿瘤方面,PS和BF以及BV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BV来说,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病灶血容量,和血管数量以及管径与是否开放等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5]。BF则可以将肿瘤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反映出来。对于PS来说,可将患者毛细血管中,皮细胞通透性反映出来。肿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十分严重,在肿瘤中,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可以反映出造影剂弥漫的动力学特点[6]。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CT肺灌注成像,对100例肺部肿瘤患者展开全面检查,其中,恶性肿瘤患者以及良性肿瘤患者人数分别为85例和15例,针对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患者的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其结果可以明确表面通透性和血容量,对比结果显示差异较大,对比良性结节低平曲线,强化曲线少很多,对于恶性肿瘤来说,通常都属于快进慢出型曲线。对此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可能肿瘤的血管中,新生血管中肿瘤血管是一个过程,因为恶性肿瘤会因为血管生成因子而受到刺激,导致病灶血管增多,最后使患者出现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同时在组织间质中,会导致对比剂弥散。因此,在时间强化上,一般恶性肿瘤较早,同时峰值会提前出现,而且在强化时间上,一般很长。时间-密度曲线明显升高,当处于峰值后会持续一段时间,随后缓慢下降,导致BV较高,在此情况下,PS的数值明显增大。通常会表现出无血供状态,还会表现出少血供状态,使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低平曲线。

对比恶性肿瘤的病灶灌注参数,并对比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可以发现,在肿块恶性程度不断增加时,BF值和PEI值会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还会表现出负相关。针对BF值分析,下降得十分明显,这样的情况,可以表明与周围型肺癌分化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可能因为肿瘤毛细血管的不同级别和肿瘤增殖网状调控之间具有一定差异,因此会使肿瘤生长环境出现不同,这种情况下的血流模式,以及血管新生具有一定不同。对于恶性程度来说,程度越高,那么毛细血管新生则更为旺盛,这样的情况下,可灌注的微血管密度更小。针对灌注成像进行分析,通常对可灌注毛细血管敏感,而且对于肿瘤的分化来说也更好,此情况下可灌注的毛细血管则越多,同时灌注参数也会随之升高。

总而言之,临床中针对肺内肿瘤的血流模式进行评价时,CT灌注成像可以对其展开定量评价,并有效获得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而且还可以将病灶微血管的变化情况间接地反映出来,在肿瘤恶性程度的评估中,以及肺内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属于一种科学有效的措施。所以对肺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肺灌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患者疾病后续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此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分化恶性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1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